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无汗症案例2则 2024-07-31 08:27:22 导读:这两则无汗症的治疗,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并没有做太多加减,但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由此可见,对于汗证的治疗,麻黄汤和桂枝汤均有优势,临证可参考使用。无汗症治验病例一施某,男,43岁,原籍晋江石患者全身无汗已四个多月。心中烦闷而热,遍身肌肤烧灼感(腋下体温38.5℃),胸、背、臂部皮肤有粟粒状(鸡皮疙瘩),并感针刺样瘙痒难过。时值盛夏,凡在烈日之下,步行三、五分钟,或气候炎热,虽不外出,坐于室内亦觉心烦肌热。面色深红,额上筋脉浮露,齿干,舌质红、苔薄滑微黄,脉浮疾数右关略弦。在香港时,曾请中西医治疗罔效,回国后经某附属医院检查诊断为内分泌功能失调,先用西药,后服中药均未见效。既往史:无特殊病变,经现代医学各种化验检查,身体各部无异常发现,素嗜烟、茶,不敢喝酒,但经常浴冷水和喝菊花、麦冬等凉茶而已。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生活习惯以及治疗经过,拟诊:寒凉阻遏,肌表闭塞,阳气怫郁,营卫失调。治以通阳开表发汗,调和营卫法,方取桂麻各半汤加味: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甘草4克,杏仁10克,生姜8克,大枣四枚,干浮萍6克,鲜葱白七个(每个2寸,连根后入)。上方服三剂仍无汗,惟觉皮肤粟粒状稍隆起,针刺瘙痒感较剧,但心中烦热,已有减轻。此乃药力达表之征,由于寒遏卫分过久,车薪杯水,未能济事,然时当暑热,开表峻剂又不宜过量,恐一汗遂漏不止,耗伤阴液,发生他变,故循序渐进,仍按原方服用。又服三剂,初见鼻头汗珠出,继而额上微似有汗,余处无汗。再进三剂,即头面胸背,汗出濈濈,诸症随之渐消,越日脉已平,停药观察。随访两周,一切均正常,无任何不适感。按 本例无汗而见胸背臂部“肉上粟起”如鸡皮状,有如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或葛根汤证,但无恶寒,头身疼痛,也无项背强而恶风,无汗兼有心中烦热,脉搏疾数。酷似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但身不疼,无表寒证;无汗而心中烦闷与阳明病无汗、心中懊恼(《伤寒论》199条)的湿热郁蒸于内略相似,然无“小便不利”之现象。苔虽微黄,乃嗜烟、茶之故;无汗身痒,又似阳明病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伤寒论》196条)的津血不足,不能化汗达邪之象,但无久病液亏阴虚之征;若谓阳虚不能化汗、鼓邪外出,又不见有阳气不足等虚象。综合分析,推求病因,断定为寒闭肌表,阳气怫郁,导致营卫失调,故运用通阳开表,调和营卫法,宗仲景方化裁,遂使数月之奇疾,不十剂而霍然病愈。(周石卿)病例二 李某,女,14岁,学生。主诉:躯干及四肢不出汗已8~9年。患者5~6岁时发现双下肢出散在的针尖大小的红点,数月后消退,但以红点为中心皮肤颜色减退并变硬呈1—2分硬币大小之圆圈,无汗出,有痒感,后逐渐见下肢无汗出,皮肤变粗糙,痒,搔之脱屑,因无其它不适,故未引起其父母重视。久之,竟发展到躯干及上肢亦无汗出,一年四季均如此。皮肤粗糙,心中烦热,甚为所苦,尤以天气炎热时难忍,皮肤郁热搔痒,服食辛辣食物后加重。日复一日,皮肤枯涩干燥,以下肢尤甚,搔之皮屑飞舞。由于皮肤不好,患者不敢穿短袖衣、短裤及裙,盛夏酷暑亦是如此。1976年6月16日由其母带来就诊。 查:发育正常,营养尚好,全身皮肤除头面部外均显干涩、粗糙,有皮屑,下肢有搔痒抓破痕迹及散在的1~2分硬币大小色素减退区,局部皮肤稍硬,弹性差,无神经系统病变,舌苔薄白,脉缓。据以上症状,诊为无汗症。拟《伤寒论》桂麻各半汤服用。处方:桂枝、麻黄、白芍、杏仁各10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甘草3克,三剂。服药后,心里感舒畅,躯干及上肢略有微微汗出,余症同前。药既对症,原方再进三剂。服后,全身微汗出,诸苦若失。为巩固疗效,将原方份量减轻,再进三剂而愈。随访三年,皮肤无汗出一直未复发。按 本病例为日常少见,病者身体一般正常,但长期身无汗出,认为属于营卫不和,卫气过度外束而致津液未能布敷透达腠理润泽皮肤,故日久因而致五心烦热。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法用桂枝汤调其营卫,麻黄汤透其过度紧束之卫气,达到营卫得和,卫气得透,两方合而用之,结果腠理发泄,喜获汗出溱溱之效。(李吉茂) 文源:本文摘自《新中医》1982年第六期 ,作者/周石卿、李吉茂。 赞 (0) 相关推荐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发热恶寒,如疟状者,麻黄桂枝汤主之,桂枝麻黄汤亦主之. ◆伤寒表未解,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外证已,仍咳而呕渴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3条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注解伤寒论>:"头痛者,太阳也: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与桂枝汤,解散风邪." 本条主要讲述桂枝汤证的主要临床症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一) 如果病人是表寒,就是说表面是伤寒证,本来该用麻黄汤,结果因为病人有便秘,开了攻下的药以后,造成下利不止,有的时候并不是医生攻下的时候造成的下利不止,有时候病人刚好是麻黄汤证,结果病人吃了坏的食物,造成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急慢性荨麻疹)医案经验 导读:本方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病之急性发作时,如急性荨麻疹.湿疹等瘙痒剧烈者. 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方解 [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一两 生姜(切)一两 甘草(炙)一两 麻黄(去节)一两 大枣(擘 ...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身痒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至今在临床上有着巨大的生命活力,仍影响和指导着临床.<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属于经方系统,与内经一派不同,虽然语言朴实无辞藻的堆砌与对仗,但读来却能感觉到作者 ... 【新提醒】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小儿发烧一例 本帖最后由 huangxiang 于 2020-10-25 18:58 编辑 2020年10月24日,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小张,来电话求助:他儿子前两天踢足球,出了汗,吹了风,感冒了,给予风寒感冒颗粒, ... 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无汗症案例两则! 这两则无汗症的治疗,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并没有做太多加减,但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由此可见,对于汗证的治疗,麻黄汤和桂枝汤均有优势,临证可参考使用. 1 病例一 施某,男,43岁,原籍晋江,侨居香 ... 医圣的著名方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不仅治疗皮肤痒 还治这7种病 2天前 . 桂枝麻黄各半汤,是治疗既有桂枝汤证,又有麻黄汤证的患者. 治疗的疾病还是太阳病. 是在太阳病,八九天的时候,患者表现为疟的情况. 因为邪正相争于表,患者出现不时发热的情况,正气胜则安,邪 ... 中医分享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个治疗荨麻疹的... 中医分享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个治疗荨麻疹的常用方,温通机体血脉,整理气机. <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急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痒疹等证属风寒者.证见:怕冷,腹痛,全身有紧束感,口不干,无 ... 桂枝麻黄各半汤,可治疗风疹(荨麻疹)桂麻... 桂枝麻黄各半汤,可治疗风疹(荨麻疹) 桂麻各半汤,就是用1/3的桂枝汤和1/3的麻黄汤合在一起用.这方子主要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麻黄,杏仁. 主要治疗体表感受不太严重的外邪,邪气藏在毛 ...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表郁轻症,治疗寒性慢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表郁轻症,治疗寒性慢性荨麻疹可加荆芥15g,防风15g,蝉衣15g,羌活12g,独活12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徐长卿15g,浮萍草30g. 表郁轻证: (一).太阳伤寒表郁 ... 【新提醒】桂枝麻黄各半汤和风寒感冒颗粒治疗皮肤瘙痒 本帖最后由 huangxiang 于 2020-10-8 17:03 编辑 伯父今年92岁高龄,身体康健,耳聪目明.上周微信求助:最近皮肤瘙痒,晚上痒甚,影响休息. 询问得知:饮食二便一切如常,无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