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 附中耳CT解剖

听神经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是内耳神经生长的肿瘤。这种神经通过骨隧道(内听道)在大脑和内耳之间传递。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儿童单发性听神经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均为个案报道。

通过上述两幅图可以看到听神经瘤的发病部位以及周围解剖关系

听神经解剖

影像解剖

影像表现

(一)CT表现:

肿瘤 CT 平扫多为均匀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亦有部分肿瘤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大多肿块出现强化,表现多样,可为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病灶中心多位于内听道平面,对于肿瘤直径 <1.3cm 的病灶,CT 较难以发现内听道的明显扩大,但较对侧>3mm 较有诊断意义。下图右侧内听道扩大多呈喇叭状。

(二)MRI表现:

肿瘤主体在桥小脑角区,见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为特征,肿瘤形态大多数呈类圆形,边缘光滑这与肿瘤大多数有包膜有关,包膜在 T1WI 与 T2WI 均为低信号。部分肿瘤不规则形,瘤体较大时,可压迫邻近结构,使脑干、小脑受压,造成第四脑室受压变形。

 听神经瘤一般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三种:

1)实性:TlWI 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 呈高或稍高信号。

2)囊性:则呈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3)囊实性: T1WI 呈低及稍低信号,T2WI 呈高及稍高信号。

1

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囊实性异常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 FLAIR 呈高及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呈轻度强化,邻近脑组织及四脑室受压。

2

左侧桥小脑角区见囊实性异常信号,T1WI 呈等及低信号,T2WI 及 FLAIR 呈高及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听神经增粗,邻近脑组织及四脑室受压。

3

右侧桥小脑角区见囊实性异常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 FLAIR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壁呈轻度强化,囊腔未见强化,右侧听神经增粗,邻近脑组织及四脑室受压。

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主要与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相鉴别。

1)胆脂瘤:囊性,肿瘤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见缝就钻的特点,囊壁常不强化。

A图 T1WI 左侧桥小脑脚和脑干前池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呈均质低信号

B图 T2WI 病灶呈高信号

C图 DWI 呈很高信号

D图 病灶无强化

2)三叉神经瘤:肿瘤位置偏前,可跨入中颅窝,无内听道扩大,颞骨岩尖可见骨质吸收和骨质破坏。

A图 T1WI 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脚,并延伸至鞍旁,呈低信号,境界清晰。

B图 T2WI 肿瘤呈均质高信号。

3)脑膜瘤:脑膜瘤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中位居第二。肿瘤宽基底贴于桥小脑角区的颞骨,并与之成钝角,临近骨质增生,肿瘤成均匀一致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少见,肿瘤可有钙化,内听道口不大。

A图 T1WI示肿瘤位于右侧桥小脑脚区,呈等信号,与脑实质间可见低信号环

B图 T2WI示肿瘤呈等信号,

C/D图 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肿瘤与小脑幕广基底相连。

小结:

1.肿瘤可仅局限于内听道内,也可从桥小脑角区延伸至内听道内;

2.肿瘤常与硬脑膜呈锐角相交,边界清楚,大部分可见内听道扩大;

3.肿瘤内囊变多见,实质部分于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MRT1WI多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变区CT上呈低密度,MR上呈长T1、长T2信号;

4.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多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CT报告模板

左/右桥脑小脑角区占位病变

平扫:左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等密度,CT值 Hu,其内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大小约为:cm,桥小脑角池显示不清,内听道扩大。

增强: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骨窗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骨质破坏,桥脑受压,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呈对称性扩张积水。

MR报告模板

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平扫 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病变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大小约为: cm,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更长T1、T2信号影,考虑为内部囊变所致。

增强 病变呈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呈对称性扩张积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