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验血处看到这一幕,我才知道学会标注孩子情感有多重要!
前几天,女儿豆丁发热了,孩子一发热,家里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如焚。
几天内,带着女儿上了两次医院,好在5天过后,热退了。
去医院,肯定要验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医院的验血处,肯定是整个医院比较嘈杂的地方,会有一些孩子就是不愿意配合家长抽血,各种顽强抵抗与对峙,最后只能“霸王强上攻”,几个家长合起伙来把孩子抬上验血台,把孩子死死按住,开始抽血,中间任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配合,就开始骂孩子,孩子急了就边哭边跑了,家长就在后面追。
女儿豆丁,一开始抽血也是哭得厉害,现在是不哭了。
现在回想,用到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会标注孩子的情感。
什么叫做标注孩子的情感,就是要在此时此刻准确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比如女儿一开始抽血哭的厉害,我就对女儿说,豆丁,你不喜欢抽血,抽血很痛吧,我们把你的手按住,会有不舒服。尽量不带任何评价色彩地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一旦客观描述,孩子就会对你的描述感受到一种尊重,有了尊重感,孩子就会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在慢慢做一些思想工作,或者提出一些建议,可能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
那怎么去标注孩子的情感。
第一,需要了解孩子比较深层次的需求。在验血处,孩子哭闹,其实是孩子害怕抽血,逃离这种恐惧就是当时孩子内心的需求,我们帮助孩子讲出这种恐惧,孩子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理解。
第二,学会用“看起来”、“听起来”这样句式。这样的句式中,不要在开头加上“我”字,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你是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比如上面说到的验血处,就可以说,孩子,你看起来很害怕抽血。
第三,需要感受互动。不仅要觉察到孩子此时此刻的感受,还要把自己曾经有多的类似感受与孩子分享。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小时候也是很害怕抽血的,也在抽血的时候,大声哭泣。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你的具体建议,而是相似的感觉。
当然,关于让豆丁不再害怕抽血,除了不断标注豆丁的情感,其实更多是和豆丁进行大量的抽血游戏练习,家里也会玩玩医生护士的游戏,我们相互扮演,相互为对方抽血。同时,也给豆丁看看类似的视频与绘本。用更加多元的场景,帮助豆丁去理解抽血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