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高人都是“怎么走路的?”这里头大有玄机!

走路,是一件人人都会的事,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人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走路和修行联系在一起。人们以为修行是无上的,是千修万行也难以达成的。

但是,走路,确实握有迈向人体内修之道、迈向人体科学之道的秘密钥匙。

很多人都不会正确走路。因为走路太容易了,容易的就像呼吸吃饭一样,所以很少有人去关注怎么样正确的走路。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身体走出了问题。错误的走路姿式会让人体更快速走向衰老!走路内外八字容易导致人体任督二脉经络不通。走路东倒西歪,低头弓背,挺腹等毛病,会导致人体脊柱不正。走路姿势不对,走的过程中一定会腿累,无力。如果姿势正确,一定是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健康。呼吸匀称,脚底生风。

讲到走路,首先要讲讲地气。

地气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元气。现代人的亚健康以及心性浮躁等与不接地气有很大关系。现代人居住高楼,办公写字楼,出门坐小车,哪里还有多少机会与大地接触?可能有人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在公园里,坐在草地上,会有种踏实的感觉,一些年纪大的人,住惯了农村的房子,再到城里住高楼,他会有明显的悬空感。这些都是很容易直观感受到的。其实,这真的就是地气!生我者,地也。没有大地之母,则万物不复存在!。“尘归尘,土归土,复归于大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树之根在下,人之根在腿。人老腿先老,看人先看腿。这些都是常见的俗语。这足以说明人们意识到腿的重要性。腿部有六条经络。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五脏有三脏居于腿上,实则说明腿部重要性绝不是单纯的说说而已。所以脏腑一旦产生问题,都必然先是经络出了问题,而通过经络的补气可以实现脏腑的补益。

从道家学说而言,人体本来具有天门、人门、地门,天门百会穴、人门劳宫穴、地门涌泉穴。三门宜常开不闭。宜吐浊纳新!三门常开,可以更好地进入天人合一状态,也能源源不断地通过天地浩然正气的三门采聚,而实证气充人身的妙效。

足之根为生命之本,为寿元之根。古代既有“真人呼吸在踵,凡人呼吸在鼻”之说。普通人通过鼻子呼吸,真人通过脚底呼吸,若是能够有正确的走路方法,就能够轻松的实证这句至理之言。

当能够打开地门,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具体的感知天人合一,也能通过地门的开通,真切地感受到天地万物本是由一气化生,真实感受到天地本源之气的真实性。如此,可让自己的人生观慢慢放大,不自觉将自己这个人放在天地大自然之中,内心必然会滋生对天地的感恩,更好的实证天人和谐的大同文化。通过地门涌泉穴采聚地气,排除人体病气。亦即采集正能量,排除负能量。从古中医或传统道学学术来讲,所有的疾病必然是因为病气的积累,当然从修持者感知,所有的病,从经络上而言,必然是病气的积聚与堵塞。在整个过程中,学者内心与身体必然会有相应的明悟。若是能够坚持正确的走路方法,则可以明显发现一些疾病或症状会不知不觉好转,人体精气神充沛后,身体会有轻松妙灵的感觉。

通过地门涌泉穴采取地气,疏通腿部六大经络,大补肝、肾、脾脏之气。源源不断的地气通过地门进入身体,可快速的祛除身体的各种亚健康症状,无论是减肥还是塑形,都能够获得到很好地效果。在走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腿累疲劳之感,反而会越走越轻松,呼吸均匀,气息平稳。正确的身法可以帮助通畅任督二脉,实现命门慢慢平整或外凸,实现身体的年轻化!很多人都有睡前泡脚的习惯,泡脚的目的就是让脚心发热,脚发热之后身体就补阳气了。而在采化地气的过程中,会自发的感受到脚底发热,而这种自然的发热又比泡脚的效果更好的多了。 关注公众号:奇门风水法术圈

古代很多道人,很多高僧云游天下的时候绝对不会走一会儿就累的走不动了,走路一定有走路的心法。道人走路不应该是为了养生,一定有更多的东西。

等你明白了走路的重要性,那就认真的看看下面的内容,去正确的走路吧。

正确的走路,一定要保证身体的中正,也就是身体的中轴线保护不变。这条人体隐含的中轴线,就是百会穴对会阴穴。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百会穴始终要对准会阴穴,身体不可左右歪斜,要“守中正之道”,中正之气才不会散乱。如此长年累月还能善养出人的一身浩然之正气。低头弯腰为大忌。出现低头哈腰的情况,就会使人体精气神的通道不畅,身体不能处在放松的状态,腰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局部动作僵化走形,造成气血运行不顺达,长时间低头弯腰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百会穴:百会又名三阳五会,意为“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归属以 “阳脉之海” 诸称的督脉,其位居颠顶,成为人体阳气极盛的地方,却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然后集各经脉之气,贯达全身,调节着机体的阴阳平衡。

会阴穴:会阴位于前后阴的中间,是人体的长寿穴,生命之根。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这里汇集了人体全部阴经之脉气,又是任、督、冲脉的起点,督脉主导人一身的阳气,任脉主导人一身的阴血,冲脉主导人一身之性,其重要性无可替代。

百会穴与会阴穴对准了,丹田和命门“互荡”所产生的“内气”即“真气”在任督二脉上很好地运行,并借助经络通道作用于五脏六腑,滋养人体各部器官,维持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人体会更健康。

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之后,一定要有会阴上提之意。百会穴为天门,会阴穴为地户,天为阳主动,地为阴主静,天门为阳接天气,地户为阴收地气。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提肛就等于是闭地户,开天门,这样利于督脉之气上行,使任督二脉小周天运行,阳气也得以返还归元。会阴穴一开,百脉皆动,如果地户不闭,会使人体的阳气分成三股从任、督、冲脉流注于其他经脉而不能返还归元,增加身体的消耗,无法延年益寿。所以百会穴对准会阴穴,向上提肛,有助于阳气归元,使人体健康,延年益寿。

当然,以上所讲的两个要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养生保健是足够的。如能坚持走路的时候身体中正,会阴上提,走起路来自然神气十足,松、静、自然,气血畅达、自信满满。

但是,走路里面所含的秘密绝对不是如此简单。在道家修炼者眼里,如能正确走路,身法与心法的相结合,一定能够真正的走入健康大门。在走路过程中,能够越走越轻松,迅速祛除各类亚健康症状,并且在走路的过程中畅通任督二脉,实现命门慢慢平整或外凸,实现身体年轻化!大补肝肾脾脏之气。 (更多内容,请关注奇门风水法术圈公众号)

请点个“在看”,转发分享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道一精校版纯原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精校版修订按语: 道德经 ...

  • 《道德经》全文 音频

    ●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 ...

  • 老子的道德经(生僻字带拼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 ...

  • 《道德经》导读(五)——道经(23-29)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 ...

  • 【感悟人生】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为人之道 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 ...

  • 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为人之道 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 ...

  • 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为人之道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 ...

  • 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一.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 ...

  • UC头条: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 ...

  • 逆腹式呼吸:修行人都应该学的呼吸方式!

      逆腹式呼吸法是道家的一种调息方法,是道家内丹修行者,在修行中总结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呼吸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道家丹道修行中,这种呼吸形式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内在的能量,把内在能量变的更加强大,治疗身体各 ...

  • 为什么修行高人过午不食?

    孙思邈曾说"夜饭饱,损一日之寿",就是说晚上吃撑一顿,就是在减损一日的寿命,故晚餐宜少食为养生之道. 晚餐有"鬼食"之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乏道理,晚餐吃得不 ...

  • 老子:修行大成者都是做到这3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总会一段时间顺利,一段时间不顺.有的人,把它归结为运气.其实不然.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认为:通过修行.善为道,可以达到大顺的境界.治国如此,个人修 ...

  • 身处逆境时,真正的高人都懂得转变思维,谋定而后动化被动为主动

    身处逆境时,真正的高人都懂得转变思维,谋定而后动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