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部字
问:走字,是个什么结构的字?几画?是部首字吗?
答:走,是上下结构的字,共7画,是部首字。
走是个上下结构的字,当然就是7画了。这个字的字形原来是这样的:

(甲骨文)

(金文)
甲骨文中,就是一个甩开胳膊奔跑的人啊,到了金文,嫌跑得不够快,为了加强表意,又加了一只脚——止。所以,走的上部,从的是一个奔跑的人,下部是止。奔跑的人,隶定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土”。
有这样一个字:徒,大家在分解字形的时候就说从彳,从走。其实是错的,这个字,从辵,土声。表示行走,字形如下:

走,是个奔跑的人,自然,用走构成的短语: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奔走相告等,走就都是跑的意思了。
走作为行走的意思,是汉语词汇演变的结果。
走部的字,跟走有关。比如:趋、赴、赶、超越、趔趄、趁、起、趣、趟等。重点说说趋吧。
趋,是快步走,因为走得快,所以趋炎附势、趋之若鹜中的“趋”,有奔走、竞争的意思。著名的《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辰捧袂,喜托龙门。”里面有个典故“趋庭”,来自《论语·季氏》:“(孔子)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孔鲤 ,是孔子的儿子, 敢情人家圣人教子,就这么简单啊?有一天,孔鲤袖手低头,碎步疾行,充满敬畏之情的走到父亲面前,父亲问功课,学诗没?儿子说,没,孔子就说,不学诗,说出来的话不但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而且,你根本听不懂别人说话。孔鲤就回去学诗去了。过了一段,孔鲤又袖手低头,碎步疾行,充满敬畏之情的走到父亲面前,父亲问功课,学礼没?孔鲤说,没。孔子说,不学礼,没有办法在社会上混,孔鲤就回去学礼去了。

这个事情的背景是这样:一个叫陈亢的人,特别关心老师怎么教自己的儿子,是不是给开小灶了,就向孔鲤打听,说,你作为夫子的亲儿子,平时有没有给你讲一些跟我不同的内容啊,孔鲤就说了上面的话。最后陈亢特别高兴地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话说,这个弟子也很聪明啊。
趋庭,在孔鲤而言,小碎步轻轻地快快地走,是对父亲的敬畏。后来成为典故,表达子承父教的意思。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