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说说被科普界几乎要赶尽杀绝的‘天干、地支’起源
大道理本人讲不了,还是讲实惠吧。
这个不仅仅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更是由于华夏是地球上最早的农耕社会。而农耕对气候的依赖就无需本人叨叨了。
即便是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气候方面的自然灾害依然是令人类头痛的主要事件,更何况古代那样的情况。
而诸如立春立秋等是可以通过当天的天气现象预知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比如说倒春寒,秋老虎等对人类本身以及各种农作物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古代有这类相关对应的工作,是国家的铁饭碗,一旦搞砸,可能有性命之忧,甚至殃及家人,更早时期甚至就是首领在负责这事。可不是象当今的气象预报这样)发现这个规律后总结总结再总结,然后再确定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比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需要的时间还要漫长。

数字符号的产生与演变
这一点从汉字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嗯,汉字起源又是个高大上的科研问题,本人斗胆分享一点,本人看到的宝贵资料,不喜也可以喷,只要不怕把自己的福报都加持给本人了就行。要说到汉字起源,就绕不开符号,因为符号是最早最古老的字元字之一,早在结绳记事的文字出现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原始的刻记符号,这些刻记符号开始并没有读音,带有约定共识的记事功能,首先是表示数目的刻记符号最早转化发展为文字。
人类对数的认识起源是很早的。数的观念据科学考证大约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群就已经萌生,就是和我们共生的猿猴都有简单的数概念。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也是有数概念的。人类数概念的产生和群居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十进位数字观念的产生来源于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人的双手和双足是劳动、生活、工作和行走的重要器官,都有十指和十趾。这是采用十进位计数的根源。
在原始人的刻划计数中不仅有了一至十之一的数符,而且还产生了千、百、万的符号。原始人的刻划计数早期因部落之间互不往来而各行其制,符号的约定是随着社会化而趋向共识和统一的。

天干方位示意图
原始人的数字概念和对序列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区别,甚至两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序列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排列,又有着方位的内涵,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就发明了天干地支来表示时空序列,并创造了其代用符号。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天干’只是个代名词,其取义于十个循环数列,这十个循环的序列的来源起自于古人观测天体以及银河在四季中的五个走向而得出。
天干是以时空为主的序列,它是以五个方向不同的直线-天河方位所组成,有十个对应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五组。即:木、火、土、金、水。
我们祖先创立的'十干’借用十个符号以表达观测到的十大天体。和后人所说的太阳系的十大天体不谋而合。又与数字十进位的计划方法切合。十数是一、二、五的公倍数配以地支的十二数列,是三、四、六的公倍数,形成能够相当配成为六十甲子的周天序列的基因序数。
地支符号是以天干为主体派生出的十二个序列符号。

地支时空图
古人把天圆地方的概念用于'天干’、'地支’创造。地方(这里的地方就是指土地的某方,而不是指地球是方的,脑残们请把每一个字放大了再评论,而不是就这个自己不懂的词在哪里攻击他人辱骂祖宗。在实际的运用中,术数师门首先就是找出需要调理吉凶或观测吉凶地的中心点,然后以这个中心点画出个圆圈,再在圆圈里面分出四面八方。虽然有很多蹩脚的术数师,但本人至今也没有发现谁是先画出个方形图案再开始定四面八方的。如果本人这样解释还有人看不懂,在哪里骂祖宗愚蠢的把地球当方的,只能说他们家祖宗的基因已经变异了)的每边取三段,便形成了十二个地支数,古人还认为'天转地亘’就是认为地是不动的(这个错误也不是什么丑事,因为最早看见月亮围着地球转,误以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在后来的观测中已经更改了这一错误。就算是当今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做到一个新的发明一步到位就拿到成果吧)。而天体是以地为中心循环运动。所以地支十二个序号首先是以地方的固定位置而定的,同时又是一天的十二个时序,一年的十二个月序。因此地支的十二个序号符号的认定,是与方位、时序有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