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奇妙的周末
上个周末(9.12-9.13),于我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先是周六下午的安博魏峻馆长的水下考古讲座,再是周日下午的马亲王在肥的签售会。两件事,都让我获益良多,真希望这样的讲座,这样的签售会一年内多来几次,哈哈。
先来说下周六的水下考古讲座吧。做讲座的是魏峻馆长,我知道他还得益于国家宝藏第二季。在博物馆看门人里面,魏峻馆长是一位很年轻很有建树的。他毕业于北大考古学专业,算是科班出身,现在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研究员、博导,兼任亚太博物馆联盟理事,曾担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等职,由他主持的各类陆地及水下考古项目近70项。
在安博的讲座中,魏馆长逐次讲述了水下考古的源流、萌芽、诞生以及未来,给我们描述了在那片深蓝水下的考古情况。在他的讲座里,我知道了除了水下考古,还有非水下考古,比如打捞行为、猎宝行为、收集纪念品行为等,他们二者的区别有四:(1)开展工作的目标不同,从事水下考古是为获取造福后人的信息,而非水下考古则是由经济或商业需求驱动的。(2)获取资料的完整性不同,水下考古要获取所有物品,而非水下考古则只获取有价值的物品。(3)成果的保存和利用方式不同,水下考古是完整的、开放的、集中加以处理保存,而非水下考古则是零散的、片面的、分散的。(4)执行机构也不一样,水下考古是由专业机构,而非水下考古则是由商业公司或个人出资。
听到这里,我不由联想到陆地上的考古。现在网络上总有人说考古是官方的盗墓而盗墓是私人的考古,这样的观点真是大错特错。与水下考古和非水下考古区别一样,陆地上考古是为了获取造福后代的信息,是由专门的文博机构出面挖掘、处理与保存,而盗墓是什么,盗墓就是一群为了私利不惜手段获取有价值的文物的行为,因为这样很多文物本身已经脆弱不堪,再经过他们的罪恶之手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盗墓是极其恶劣的一种行当。
讲座最后,魏馆长分享了两则水下考古案例,一个是瑞典皇家Vasa号沉船,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南海1号沉船。通过这两个案例,魏馆长再次给我们讲述了中西方水下考古的不同与面临的难度,难度之一,比如我们南海1号沉船所在的水域是深黑无光的,具体有什么,打个比方来说,全靠来摸。最后我们的水下考古队还是想出了办法——整体打捞,从准备到打捞上来费了一两年的时间,想要打捞上来可以想象难度之大。
这些水下考古,对于了解曾经的祖辈有着怎样的海洋生活有着非常大的价值,拿南海1号沉船来说,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就很有现实意义。据魏馆长讲述,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沉船分布在中美洲水域、地中海水域与东南亚、马六甲水域。原因很简单,这三处曾经都有着繁盛的海上贸易历史。
再来说下周日的马亲王签售会。参加他的签售会,这是我第二次了,第一次是两年前在南京玄武后湖。我也算是亲王的忠粉,他的书,我几乎都看过,很是喜欢亲王的文笔与脑洞。最最喜欢的地方,是亲王善于从历史的缝隙中发现不一样的微历史。而且每篇小说,它都是建立在对相关史料钻研的基础上写就的,比如那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光查资料就费了几年,最后写成的成品既有文学性也有一定的历史趣味性。
周六下午的签售会,说来有趣,我到合肥市图书馆的时候,正要坐电梯上楼,刚好与亲王同坐一辆电梯,碍于面子未能打个招呼,事后想想,原来我还是害羞,哈哈。
这次的签售会,亲王给我们分享的内容主题是“做事”。我们在读历史,很多时候只关注了帝王将相那些大事件,至于每件大事之后的微小工作几乎不到关注,这样倒也不是啥错,只是很可惜,可惜在于隐藏在大事背后的微小部分往往逸散在了我们的视野之外。《显微镜下的大明》与《两京十五日》正是基于正史背后的微小事件而加以放大,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大历史背后的那些小人物的命运。
多数时候,历史走向是什么样的,既取决于高层决策,也离不开底层的默默付出。两个字“做事”涵盖了很多,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里,每一次的治世和盛世都是无数官吏与百姓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但吊诡的是,史册上被表扬的只是帝王将相,而底层的百姓却默默无名,除了极个别人。
为什么会这样?这或许还是与我们自古以来的记史传统有关。我们习惯记载大人物行为下的历史,对于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一般都是很有限的,往往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事。
亲王给我们分享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曾巩,知道了曾巩跻身八大家的原因。曾巩,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像是透明人。除了曾巩,另七位的文章都特别文采斐然,有情怀,而他的文章之风很是质朴,没有华丽的词汇,读起来也许你会打瞌睡,但若是有阅历的人,很能从曾巩的文章中获益。南宋的朱熹就曾感慨过,他说读曾子固之文不到一定岁月是不行的。
说到曾巩,亲王提起曾巩写的那篇《越州赵公救灾记》一文。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分明就是一篇救灾实况记录,与今天我们写的工作总结很是类似。细读下去,简直可以说是一篇越州救灾手册,全是干货,极具操作性,若是其他州郡拿去,稍加更改就可以施行。这样的风格,自然与苏轼苏辙等不同。但还是那句老话是有道理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比如曾子固,历经岁月摩梭,他的光芒犹在。
听了亲王的故事分享,很受启发:我们的历史偏于宏观,对于微观的关注实在不够,而在亲王的笔触下却能看到一个个历史小人物的命运,这也是我喜欢亲王小说的原因。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之所以会看起来“浪漫”,那是因为有一群勤于做事之人的默默付出,今年的抗疫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奇妙周末”!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