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词】“上班”简史

近来忙于上班之事,烦与恼不可尽言,难得周末,借本期话一话“上班”的来龙去脉。如今的我们,或许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似乎不用深究。然,我还是想追究一下该词的由来,权且当调剂一下烦累的心情吧。

“上班”一词,从字面上来看,是由“上”与“班”组合而成,今日之意,不用多言,要推求其来源,还得追溯“上”与“班”两字的词义发展。

“上”字

“上”字,最初之时,是指事字。起初,古先民为了表示“上”这个语词,先画出一长横,再在长横的上面画一短横表示“上面”这个含义(如下图甲骨文所示),这种指事很容易看出造字的意思,所以后来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才说“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并举出“上下”这两个字为例证。在金文中,“上”的字形基本也没发生多大的变化,还是延续着甲骨文的字形,如下图所示

甲骨文字形

金文字形

所以,“上”字的最初字义表示某某之上的意思,即为方位词。作为方位词,沿袭至今,如“桌上”、“会上”、“书上”等词语随处可见。“上”的最初方位词含义,进而引申出“高”的意思。许慎的《说文》即云:“上,高也”。与“上”相对而言,“下”即有“低”的含义,今天现代汉语中还有类似“高下”、“卑下”等词,这便是明证。于是就这样,“上”字便引申出“天”的意思,比如《尚书》中就有“昭升于上,敷闻于下”的句子,在汉乐府的诗中也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上”均表达为“天”。于是我们古文中很早便有“上帝”一词的存在,最早的“上帝”便是指“天上的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词汇中的“上帝”与后来西方的“God”其实是不同的,是有差别的,这是属于文化不同的体现。

进而,“上”字就又由“高”衍生出了“高位”之意,比如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有言“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此处的“居上”即为占据或身居高位。再引申而来,“上”字也就自然而然引申出了“君主”的含义,《广雅·释诂一》就云:“上,君也”,《广韵》的“漾韵”也云:“上,君也,犹天子也”,《广韵》里的这条可谓说得更为明白。后世的诸多文本种皆有以“上”称君主的情形,略举几例,如下:

《管子·君臣下》:“民之制於上,犹草木之制於时也。”

《史记·高祖本纪》:“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隋书卷四·帝纪第四》:“庚午,上班师。”

《水浒全传》第五十七回:“你好生与我喂养这匹马,是今上御赐的。”

《清史稿卷七·本纪第七》:“戊辰,上班师。”

……

当然,“上”由“高位”之意还可引申出“尊长”或“在上位的人”。《论语·学而》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此处的“上”字,魏晋名士何晏注曰“凡在己上者”谓之“上”。在《礼记·王制》中也曾云“尊君亲上”,唐代孔颖达解释说道,“亲上”即为“在下亲爱长上”。《吕氏春秋·审应》里还有“其在於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的句子,这里的“上”,注疏家高诱认为就是“官”的意思。

由此可见,“上”字表示“君主”、“尊长”亦或“在上位的人”,其用例是在古代典籍中是有很多的。

我们今天家里招待客人或是朋友时,口语里还会说“上首”、“上座”与“上位”等词。口语中的这些“上”字多是形容词“尊贵”之意。《礼记·曲礼上》记载曰:“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新序·杂事》中也有“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的记载。宋代苏轼还曾写出“上联:坐,请坐,请上座;下联:茶,敬茶,敬香茶”的经典对联。诸如“上首”、“上座”与“上位”等词汇传承至今,其含义几乎未变,始终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可谓一斑。

今天的“上”字还可因此用于敬辞。比如人们彼此见面时会说“足下上姓”,还比如“烹葵邀上客”的“上客”,这些个“上”字都是敬辞,表示“尊贵”之意。

其实,古文中的“上”,还会经常与“尚”字相通假,意为“崇尚”与“尊崇”。《战国策·赵策三》中言:“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这里的“上”即为“尚”字,为崇尚之意。戏曲之中,还常听到“上方宝剑”之语,此处的“上”也就是“尚”字,“尚方”是作为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官署而存在的。我们常在戏文和影视剧中看到,某位钦差大臣手执一柄上方宝剑便享有先斩后奏之权。

我们如果再细想一下,古文中这些可与“尚”相通假的情形,说起来还是由“上”字“尊贵”涵义衍生出来的。当古人以某种东西为贵时,这是崇尚或尊崇某种东西,比如“上首功”就是以首功为贵,即为崇尚首功。当君主的御赐之物下发给底下官吏时,为了表现出君主地位的尊贵,于是“上方”便是为君主制作、储藏御用器物的尊贵地方,久而久之,“上方”也就有了仅次于君主的绝对权。古代儒家士大夫本着君主圣德尊贵而高高在上的想法,往往还称呼君主为“圣上”。

我们再看,一些古装电视剧中常看到这样的话语,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里的“上”即是“上等”的意思。在田忌赛马的故事里,马被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口语中,人们还会将对策或策略分为“上策”、“中策”与“下策”。不论是今天的人们还是古代的人去寺庙祈福时,抽签也会遇到“上上签”亦或“下下签”的情形。

可见,古人也好,今人也罢,用“上、中、下”来表示等级或好坏是没有差别的,比如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中也有“紫者上,绿者次”的句子,再比如今天我们会说“上等货色”或“下等货色”等话也是这样。

“上”作为方位词,也会转指表示动词,意为“向上”。在《广韵·养韵》中言:“上,登也,升也。”《易经》中也有“云上於天”的句子,唐代王之涣曾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这些“上”字均表示从低处到高处,即有登高、攀登之意。《礼记·曲礼上》云:“拾积聚足,连步而上。”后来唐代注疏家孔颖达解释说:“涉而升堂,故云'以上’。”孔颖达的意思就是讲,“进屋登堂,步伐连步向上走”。今天现代汉语中我们所用的“上楼”一词与此同意,或许正源于此。

今天我们常用的“上街”、“上集”,这里的“上”字常表示由某地到某地的意思。辛弃疾有诗云“去年骑鹤上扬州”,蒲松龄也有“上南死命去奔逃”之语。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迎难而上”中的“上”字意味“向前”。还如《战国策·秦策二》中记载曰“三鼓之而卒不上”,鲍彪注之曰,“'上’相当于向前进的意思”。这是说,古人打仗时,常常三通鼓声之后,士卒就不向前进了。今天生活中还有“上访”、“上诉”等词,其实也是这种“某地到某地”词义的变相演变,表达着向上级反映心声之意。

作为“向上”的动词义,“上”字也就有了“呈上”或“进献”之意。比如《新唐书卷一八三·列传第一〇八》:“昭宗意其有所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处的“上班簿”即意为“呈上班簿”。还比如《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中的“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这里的“上”字。《释名·释书契》曾解释说:“下言於上曰表……又曰上,示之于上也。”这就是讲,古代臣子给君王进献东西物品这个动作就叫作“表(上表)”或为“上(呈上)”。有时候,进献食物也会用“上”,比如古代“宰人(庖厨)上食”,比如今天口语中的“上菜”亦或“上酒”之类的话。

由此而来,曾经在人们的口语中,常常会有诸如“上货”、“上油”、“上膳”、“上粮”、“上药”、“上色”、“上漆”以及“上的明明白白”等词和短语都有源可考了,这些个“上”字词语差不多都是在“向上”这个基本义上衍生出的。“上货”与“上油”的“上”意味着“增添”;“上膳”意味着“进食”;“上粮”,作为古代百姓的一项义务,意味着“缴纳粮食给官府”;“上药”、“上色”、“上漆”,意味着“涂上药”、“涂上色”、“涂上漆”;“上的明明白白”,说的是“在书册上登载(记载)得清清楚楚的”,还比如给某人记功,也常用“上”字,《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中的“子牙大喜,上了哪吒功”即是此意。有时我们还会说“上当”或“上钩”等话语,这里的“上”意味着“遭遇”或“遭受”不幸的事。

随着“上”字动词使用的普遍,其含义也越来越泛化,可以用于时间上,如“不上三年”意味“向上数不到三年”即“不到三年”,如“不上三岁”意味“向上数不到三岁”即“不到三岁”;还可以用于数量上,如“少说有上千的人”,等等。后来,“上”字还常用在动词后面,比如“大家议论上了”,比如“他又迷上了无线电了”,甚至还常以“……以上”的形式来表示范围,这些情形似乎都在说明“上”字有着极强的搭配力,也说明了“上”泛化的能力。

这便是“上”字,接下来说“班”字。

“班”字

“班”字,从珏从刀,会意字,意味以刀分玉,一分为二,各执一块以为信物。因为玉在古代是有着美好象征意义的,拿玉作为彼此的信物,意味着珍视彼此的情分,所以这个玉就叫“瑞玉”,分玉就是“分瑞玉”。《说文》中,许慎就是如此解释的“班”字。因此,“班”就有“分开”之意,今天我们所说的“分班”就是将大班分成几个小班,与分玉相类似。

分玉之后,便将玉分给他人。同辈、同级,谓之“分”;如若是上对下,长对幼,则谓之“赏赐”。其实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向的事。因为上对下的“赏赐”,“班”于是产生了“公布”、“铺开”之意,《广雅·释诂三》曰“铺……班,布也”,这“布”即为“颁布”、“公布”之意。如《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记载:“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后来发展中,另作了专字“颁”,于是“班”字的“颁布”之意便一直由“颁”来承担,一直到现代汉语里都是如此。

我们今天“分班”一词中还隐藏了这样信息,即“班”可以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词。所以,“班”字在古代常常用作量词,可以用于人群,如《武林外史》第三十二回中“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的“两班”,如古代上朝之时,文武群臣,亦分为两班;也可以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头班船,二班车,即便如今我们也说“班车”一词也是这样,类似的词还有“班机”,我们会说“头班车”、“二班机”。

分瑞玉以为信物,各执一块回来“会合”时,或许正源于此,于是“班”字又衍生出了“回去”或“返回”之意。古代文献中常见诸如“班师回朝”的话语,这其中的“班”即调回之意,“班师”即为调回军队,如《水浒全传》第五十八回里“宋江领了大队人马,班师回山”。

前面说“班”可以表示定时开行的意思,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自然也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人们便按时“上班”或“值班”。这样的涵义在进入宋以后,特别明清以降,用例越来越多。比如今天所说的“上班”一词,在明清时期的一些古白话小说里大约出现了28次,其含义与今基本相同。略举几例:

《梦蕉亭杂记·卷一》:“越日,余上班闻之,仍一笑而已。”

《三遂平妖传·第十四回 左瘸师散钱米招军 王则被官司拿下狱》:“次日正该上班日分,五更三点人州衙前伺候知州升厅。”

《歧路灯第五十三回·王中毒骂夏逢若 翠姐怒激谭绍闻》:“早晨上班书写,夏鼎一把手扯到瘟神庙中……”

在《红楼梦》中,同样有很多用例,如《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中的几例:

贾政听来有理,只得上班去了。

贾琏便道:“你去告诉赖大,说老爷上班儿去了。把这些个女孩子暂且收在园里,明日等老爷回来送进宫去。只叫芹儿在内书房等着我。”

倒不如趁着老爷上班儿,和赖大商量着,若混过去,就可以没事了。

“上班”之谓何

那问题出来了,“上班”谓之何呢?今天来看,似无可疑之处,但在古代却不止一种含义。

第一种,“上班”即为上等的班次,该词中“上”字表示等级的意思即上等的,“班”即排列。最初分瑞玉,其后衍生出“排列”与“位次”的含义。《方言》卷三曾言:“班,列也。”宋代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过“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峨眉班”,这里的“班”即是指官员如峨眉一样排列于两侧,此即为“列班而站”。古代排列常常会有高下之分,如此“班”亦分高下。比如《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五回中有“上班须多的像丈夫,下班须少的便不像丈夫”的句子,这里“上班”与“下班”相对立,便是明证。

第二种,“上班”即为到地点开始工作,该词中“上”为动词,即为到某地去,“班”表示工作的地点。这个含义的“上班”一词最初出现在官府衙门之中,因此“班”即为班衙所在。比如“贾政听来有理,只得上班去了”这句中的“上班”就是指贾政到班衙工作。在明清时期,“上班”一词多是指到官府工作,如《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四回》“昨天我在衙门上班,看守差事,一夜并没出衙门”的“上班”。后来晚清之后,由于又受到了西方影响,“上班”词义的外延于是就扩大了,不单单是指在官府中工作,还指一般工作的地方,一直延续到如今社会。

余论

本文花了大篇幅分别介绍了“上”字与“班”字的涵义演变,历经了上千年,原先很多词义或遗存,或改变,在今天的诸多词语中也是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痕迹。仅以“上班”这个词来看,我们的文化,始终一脉相承,不同的是,在不同时代中不断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这大概就是我们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吧。

(0)

相关推荐

  • 中考语文知识点:解释词义、字义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 字义:通俗的说是指字的意义.含义,通常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词义性质: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 ...

  • 【凸出 tūchū 突出】

    [释义] 凸出: ①高出:鼓起(与"凹进"相对).②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突出:①鼓出来.②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③使超过一般. [辨析] ①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兼形容词,有一相同语素& ...

  • 灯谜扣合方法字形扣合类:方位法

    "方位法"实际上是"拆字法"的具体运用,字谜所占的比例较多. "方位"指的是方向位置.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中间 ...

  • 330.新书推荐: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

    330.新书推荐: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 杜若东◉著 温馨提示:请使用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中的号内搜功能,搜索你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约10200字. 在这里郑重向大家推荐我的一本原创书.    本书是 ...

  • 拾实|上班之余,干这件事不要让领导和同事知道!

    "这两年关于年轻人财务情况的话题越来越多了,比如热搜榜上的#90后的你拥有多少积蓄##这届年轻人月均工资#等等.而之前山东临沂的街头随机采访还发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报告数据:"现在有 ...

  • 词海拾韵|夜濛濛(外三首)作者:李国庆

    夜濛濛 夜濛濛,雨濛濛 万缕相思犹入梦 梦醒一场空 山重重,水重重 天涯相隔不相逢 残雪煨寒冬 2015.12.2即兴  风亦愁 风亦愁,雨亦愁 云散雾霁心亦忧 寂寞黄昏后 爱悠悠,恨悠悠 春水一江向 ...

  • 【雅人韵士】李计明|天涯且做吟词客,瀚海犹当拾景人。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人简介 李计明,诗人,学士学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市作协.诗协会员.理事:蕙兰诗社主编.曾任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等职.热爱文学,喜好诗词,作品不断发表. ...

  • 蝶恋花·偷闲拾笔(词两阙)~作者:尹明喜/主编:仝仲堡

    <魅力作家>期刊(纸刊)备选作品 ◎重要提醒:有稿费了!有稿费了!有稿费了! ◎重要提醒:本社公众号所发任一期作品阅读量达1000以上者,或者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所发作品"阅读 ...

  • 拾去年登阅江楼词三首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啤酒这个词是青岛人发明的 | 啤酒极简史

    这是中国第一支胶卷广告,摄制于1947年 广告主角就是青岛啤酒 字幕由右至左,旁白字正腔圆 一本正经地科普了青岛啤酒的原料.酿造.装瓶过程 广告词没有当今的浮夸之气 反而像是一部诚意满满的老电影 ▽ ...

  • 饶钊宗║《如梦令·荷塘拾趣》外四首(词)

    如梦令·荷塘拾趣 十里荷塘古泽,阵阵清香恬适. 极目望波涛,绿浪红花穹碧. 觅食,觅食,翠鸟捕鱼迅疾. 卜算子·老年真好 幼小处朦胧,笃学勤耕早. 困窘谋生陷窟窿,疲累奔波恼! 岁月亦有情,卸担颜容笑 ...

  • 【第102期 :诗 词 集 锦《双节拾趣》碎玉诗词学院总群诗友集作】

    本周一-周三练笔,背景内容:节日拾趣 体裁.韵:不限 一人一首即可. 出题:老师/沧海云翥. 指导:老师/博瑶. 收集:管理/人儿,伊人 1.<长相思·中秋回乡半日拾趣> 作者:秋水芙蓉 ...

  • 桃源拾韵//梅花书院之十样花//胜却姚黄繁紫,费尽春风词笔。

       梅花书院  之十样花 1 作者:江底月 十样花之兰花 静境轻移舟壑,晨露合兰幽约. 雅处嗅香馨,风裳捉,倩怜弱. 直教人动魄. 十样花之水仙 出水天真娴淑,婀娜不和尘逐. 是夜自思量,情不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