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石鼓文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吴昌硕(1844年——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署名仓石、苍石,别号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等,是“后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昌硕不仅擅长绘画、篆刻,还擅长书法,尤其是石鼓文的造诣颇深。

《石鼓文》的原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还未见到小篆迹象的大篆体系。石鼓文最初是在唐代时发现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篆书已经逐渐沦为了美术字,大家日常当中很少使用,因此对石鼓文的重视和研究也只是非常小众范围。后来因为朝代更迭的变迁所带来的战乱,石鼓文也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使文人学者们很难得到第一手资料,也导致对石鼓文的的研究和创作滞后。到了清代碑学的兴起,也使石鼓文逐渐地发展,这当中对石鼓文的学习非常深入的就有吴昌硕。

吴昌硕在石鼓文上的造诣离不开的勤奋学习。他从十三岁开始,每天除了学习经史、诗词以外,还学习篆刻,写字。他不断地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几十年如一日的临古习字,到了晚年间,他的石鼓文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说,他学习石鼓文用尽了毕生心血。

吴昌硕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临摹石鼓文,终于能够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石鼓文本身字形端庄平整,冲击力也比较强,而吴昌硕将字形加入了变化,打破了这一规律。整体的首位笔画拉长,造型显得更加活络。特别是到了晚年时期,他参透了石鼓文的精髓,并参入到了自己的诗书画印当中,最终使他成为一代名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