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梦
父亲是个农民,
他有很多梦……
(一)
父亲是个农民,
他敬天如神,
视地如命,
爱庄稼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深情。
他有文化,
在解放初期就读完了初中。
他在人群中没有话份儿,
对别人的高谈阔论
他只能在内心权衡……
在那战天斗地的年代,
不满三十岁的他
刀刻的脸庞清癯,
浑浊的眼睛红肿,
粗糙的双手开裂,
焦黄的头发凌乱蓬松。
他有一个梦:
我不怕吃苦受累,
我不怕苦雨凄风,
只要让一家人一日三餐
吃上净米净面,
不搋康团菜就行
……
一九七八年的寒冬,
安徽凤阳小岗村西头
严立华家低矮的茅草棚,
十八位农民菜色的脸
映着昏暗的灯,
他们签下“大包干”的“生死状”,
颤抖的手摁下十八个手印殷红,
为了家人吃饱肚子,
他们以“托孤的方式”
豁出了性命!
改革的春风轻轻地吹
吹开大地冰封,
也吹开了父亲麻木的脸,
绽出了久违的笑容。
村里的高音喇叭哑了,
集合上工的钟声息了,
清晨,
喜鹊枝头报喜,
傍晚,
夜莺田野抒情,
池塘里,
青蛙合唱,
村落间,
遙闻犬吠鸡鸣,
乡间小路,
暮归的学童,
荷锄的农夫,
精神抖擞,
喜悦沐浴着改革的春风。
当田野里不断传来布谷鸟的歌唱,
当树从中传出丝丝蝉鸣,
麦子黄了,
麦子上场了……
当一浅子白面馍端上餐桌,
父亲坐在正中,
鼓动着厚厚的嘴唇:
指指白面馍,
“这是我半生的梦。”
调皮的小侄子说:
“爷爷您真棒!”
温顺的母亲说:
“老头子你真行。”
哪是我棒我行,
还不是靠那有大智慧的邓公!
(二)
改革的洪流涌动,
改革的步伐疾行。
每天晚上,
父亲坐在电视机前,
目不转睛。
聆听着中央的声音,
借鉴着外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经”。
一天早晨,
父亲骑上自行车
迎着朝阳,
去了县城。
买回来一摞书,
跟全家郑重宣布:
我要试种蔬菜大棚。
父亲,晚上灯下苦读,
白天一头扎进大棚:
香椿芽的培植,
豌豆苗的栽种,
黄瓜的嫁接,
西红柿的抹红……
虽然天已隆冬,
可是,棚中暖暖烘烘。
虽然天已十冬腊月,
可是,棚中碧绿青青。
父亲面带微笑,
侍弄幼苗
像呵护子女一样投入真情。
当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的时候,
父亲的大棚有了收成,
他赶着牛车到集市,
几筐反季节蔬菜一抢而空。
在回家的路上,
父亲对着老牛说:
伙计,我试种已经成功,
我要扩大规模多种经营,
实现我钱袋子鼓起来的梦。
你说中不中?
后来,
政府修了公路网,
实现了村村通,
父亲割舍了陪伴他多年的老牛,
开着汽车将“放心菜”
送进了县城,
送进了北京,
实现了他从田间到餐桌
不超过一天的梦。
(三)
父亲是个农民,
年过七旬,
他脸色不再清癯,
他眼睛不再红肿,
他双手不再开裂,
他头发不再蓬松,
如今,
他盖起了三层楼房。
去年,
农村实行了“煤改气”,
和父亲一样的农民也懂得了保护环境。
父亲在众人面前也有说有笑,
经常来到村老年活动室
和老哥们下下棋,
唠唠嗑,品品茗。
偶尔和老伴来到村文化广场
和老姐妹扭扭秧歌,
舞舞时代的风。
今年,
家里又装上宽带网,
时常和在海外的孙子视视频,
打听一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工程。
……
父亲是个农民,
和全国人民一样
实现了,
自己很多的梦。
父亲是个农民,
和全国人民一样
实现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李尚森,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受聘于华育品学教师研修院高中名师团队成员、学而思名师大讲堂名师、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国际部)国学教师。出版和发表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扬帆集》,散文《随笔二题》《青春永驻的作家颖川先生》《儿时的雪》《红喙与黑喙》等。
公众号编辑部
顾 问:凸 凹 颖 川
主 编:刘泽林
副主编:刘剑新 陈 北
编 辑:张 烨 釗 琋
投稿邮箱:ydwhtg@163.com
请您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燕鼎文化”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