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治疗发热经验
1学术思想
郭子光教授认为:①外感发热多是寒温合邪,表里同病,很少是单纯的风寒外感或温邪上受,而且往往三阳合病,治疗上寒温不可偏废。②对于长期低热,郭老认为其病机多为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或兼余邪未尽,而使阴阳失调;治疗上养阴益气,兼清未尽之余邪,从而达到阴阳协调的目的,擅长使用甘温除热、和解少阳和调和营卫治疗长期低热。
1验案举隅
寒温合法论治外感病高热
黄某,男,52岁,教师。1999年8月27日初诊。
主诉:寒战高热1日。
病史:1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突然恶寒发热,自测体温39.2℃,立即去某医院急诊,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考虑为“病毒感染”,当即输注青霉素、柴胡针等,一度汗出热解,今日午后体温又上升,全身酸软无力。
刻下症见:恶风寒,发热(上午11时测体温39.2℃),汗出,头身疼痛,口苦欲呕,咽喉干微痛,口渴喜冷饮,心烦,四肢烦软,两小腿疼痛,饮食尚可,小便正常,大便2日未解。查体:体质中等,神志清楚,面色红光,唇红而干,舌质红苔白干,脉浮数。
辨证:寒温合邪,三阳合病。
治则:寒温合法,三阳并治。
处方:柴葛羌防、银翘大板合白虎汤加减。
柴胡20g,葛根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连翘20g,防风15g,羌活15g,法半夏15g,大青叶15g,知母15g,板蓝根30g,谷芽30g,石膏50g,甘草10g 。
2剂,1日1剂,每剂煎2次,首次淡煎(煮沸10分钟),二次浓煎(煮沸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4次(日3夜1)服用。
8月29日二诊:上方服1剂后,当天夜半汗出身凉,昨晨解大便1次,量甚多,诸症缓解。服完2剂,体温一直正常,一身轻松,唯有两小腿疼痛随减未消,口干咽干,口淡乏味。查其神色正常,舌苔白干少津,扪其小腿有触痛感,脉细缓。是热病解后,津液损伤,脾胃未复,而其小腿之触痛,当时寒温邪毒,留滞筋肉,未能尽解之故。治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法,用银翘大板、益胃汤、芍甘汤合方与服。具体药物如下:
金银花30g,板蓝根30g,麦门冬30g,白芍30g,连翘15g,大青叶15g,玄参15g,生地15g,沙参15g,甘草10g。
4剂,1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25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用。
9月8日三诊:服完4剂,诸症如失,今索方善后调理,预防感冒,乃书玉屏风散加板蓝根与服:
黄芪20g,防风20g,白术20g,板蓝根30g。
10剂,1日1剂,浓煎2次,两次药液混合分2~3次服用,连续服用10剂为1个疗程,休息两三日,再服1个疗程。
本案以柴葛羌防解太阳之表而散风寒,银翘大板清解卫分而散风热,其中有小柴胡之主药柴胡、黄芩和解少阳,药物不多而面面俱到,药皆重剂而又针对性。
郭老说如此制方治疗外感高热病例当以百计,大多1剂即热退身凉,诸症缓解,屡治不爽。若汗不出或汗少而热势高者,可加薄荷、青蒿之类。服上方后,一般随着热势顿挫,体温下降,脉静身凉,诸症随之缓解。
恶寒、发热、汗出是太阳病辨治要点,口苦欲呕、咽喉干微痛为少阳辨治要点,高热、汗大出、大便干、脉数是阳明病辨治要点,因此本病辨治为三阳合病、寒温合邪。
治疗上柴葛羌防解太阳之表而散风寒,银翘大板清解卫分而散风热;小柴胡之主药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白虎汤石膏、知母清泄阳明之热,全方量大力专效显。
但同时也提醒读者郭老用此方治疗高热2剂即退烧,临床中注意中病即止及时调整用药,本案中热病解后津液损伤,予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之法,可见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的重要性。此外在治疗高热时要明确告知家属服用方法和调理善后也很必要。
I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经验精选》。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