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 《肖生克的救赎》-自由的羽毛

“有一种鸟,是囚禁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毛都泛着自由的光辉……”

这是1994年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也是始终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这部电影在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争中惜败于诠释美国精神的《阿甘正传》后,历经岁月的洗礼,其影片中所弘扬的对自由的向往与体制契而不舍的抗争精神,羸得了众多影迷的共鸣与拥护,长期雄踞IMDB及豆辨电影TOP250榜单的榜首。

电影里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这个社会简单的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阶层。统治者即监狱的管理阶层,掌控着被统治者一一囚徒们的生杀大权,这个阶层是这套体制下的获利者,但从人性角度来看也是这套体制下的牺牲品,《路西法效应》已检验过了"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监狱的管理阶层在一套制服的包裹之下,把握着极端的权利,典狱长对所有囚徒的口头语就是"把信仰交付上帝,把贱命交给我。"他也是如此执行的,谁有悖于他的意愿,便随意处罚,草菅人命,这种掌控一切的权力助長着他的残暴与贪婪,直至事情败露,唯有自戕了结性命。狱警队长助纣为虐,事发被捕之时顿失往日的威风,痛哭涕零,丑态尽显。

恶行终有惩罚之日,对应了典狱长办公室所挂的那幅十字绣“主的审判迅速降临”的箴言,极具讽刺意味。然而,这部影片中最可怜且可悲的,却是处于被统治阶层的广大囚徒们。“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广大囚徒的心里历程。

习惯,让一个人失去了个体的光泽,渐渐的淹没在混沌之中。

影片中的角色老布就是典型的写照。囚徒生涯50年,已经与这套体制休戚与共,直至得到假释的机会,反而不知所措。当他把自己眷养的乌鸦放飞时,就暗示着他的生命的终结,因为人工眷养的鸟,在野外是生存不下去的,最终老布得到自由后却只能悬尸梁上。

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囚徒间贩卖货物,狱中生活还算自在,他目睹了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狱中二十年的种种经历,以及最终逃出生天,终获自由的结果,而自己也在入狱四十年后得到假释。也许是在与安迪朝夕二十年相处中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安迪伸出的友谊之手,让他在被体制化四十年后没有重走老布的悲惨之路,有了新的开始,重新拥抱自由。

作为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安迪,拥有着坚定的毅志以及独立的人格,在被误判杀妻罪名而获无期徒刑入狱后,从没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历时二十年,用一把小锤,硬生生的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安迪是坚韧而隐忍的,他在狱中的日子里有过三次会心的微笑。

第一次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十一个狱友羸得了冰镇啤酒和短暂的沐浴自由的时光,这让他看到对抗体制的可能;第二次微笑是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从未间断,述求拨给监狱读书经费,在持续到第六年终获有效的回应时,这让他坚定了时间是抗衡不了一个人的决心的信念;第三次微笑是让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响彻肖申克监狱上空时,他用这种方式在专制体制的土壤上播撒着自由。最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安迪投奔到自由的怀抱。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当年七项奥斯卡提名最终一无所获,然而岁月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反而弥久常新,其伟大之处在于每个观影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各种的规划和梦想,但是最终大多数人都被时间消磨成一个个灰色的影子,妥协于生活施加于我们的林林种种,习惯了自己的碌碌度日。但总会有一些人,有着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象安迪那样,用坚韧与执着对抗多舛的命运,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羸得自由与希望。

只要生活中还有着苟且,那么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那囚禁不住的鸟,泛着自由光辉的羽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