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腹水、腹膜及腹膜后肿瘤的MR诊断笔记
临床与病理:常见,其扩散受筋膜或粘连限制。病因:肝硬化、肾病综合症、心衰、低蛋白血肿、恶性肿瘤、感染及炎症等。
MR特点:T1WI及T2WI呈水样液体信号,有时可见腹膜强化。腹腔积液与小网膜囊相等时倾向于恶性病变。大腹腔积液少于小网膜囊时倾向于炎症或胰腺病变所致积液。单纯积液及渗出液体倾向水样液体信号,蛋白性液体及渗出液倾向于T2WI高信号,T2WI信号不同程度最高。
各种腹膜后与腹腔局限性积液的特点
血肿:外伤、手术、凝血机制障碍,临床表现腹痛及红细胞计数降低。MR特点:亚急性期呈同心性环状,内环为T1WI高信号(正铁血红蛋白),外环为T1WI及T2WI不同程度低信号(含铁血黄色)。增强无实性强化成分。病变随时间推移而减小。
胆汁瘤:多表现为右上腹部,有胆系手术或创伤史,可合并腹膜炎。MR特点:胆管周围或肝周局限性积液,MR信号与单纯积液近似。胆系排泌的对比剂有助于定性及确定活动性胆汁漏出的部位。
乳糜性积液:少见,主要病因是创伤与恶性肿瘤。可因代谢紊乱及淋巴细胞减少死亡。MR上为脂性或脂肪性信号。
尿瘤(尿漏):病因为尿路梗阻、创伤、手术、器械操作。MR信号与膀胱内尿液一致。增强延迟可见对比剂进入。
脓液:原因:手术、胃肠道及泌尿道感染性病变穿孔、其他部位感染灶蔓延如椎骨。病因学:细菌、结核、真菌。MR特点:T1WI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有时T2WI为低信号,内见层状碎宵。约50%见极低T1WI、T2WI信号气体。增强:边缘厚环状强化。
临床与病理:恶性,预后较差。原发瘤为卵巢、肠管及阑尾的黏液腺癌。
MR特点:腹膜增厚、结节或肿块,不同程度增强。腹腔积液。淋巴结转移,实质脏器、肠管及肠系膜受侵,肠梗阻。
讨论:本病见于胃肠道及卵巢等能产生黏液的腺癌,MR检查除了显示腹水外,还可见腹膜增厚及异常强化,有时可见腹膜结节与肿块,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主要与感染性腹膜炎鉴别。最常见的腹膜炎为结核,有低热、盗汗及PDD阳性等表现。
分类:
1、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
2、感染性病变:结核、非典型性分支杆菌感染;细菌、病毒、真菌。
3、炎症与其他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结节病,淀粉样变,Castleman病。
MR特点:
1、形态特点:短径≤10mm提示为良性病变,>10mm提示恶性;圆形者应疑为病变;各区域正常淋巴结大小,膈肌角后及肝门淋巴结<6mm,肝胃韧带淋巴结<8mm,盆腔淋巴结≤10-15mm;
2、淋巴结坏死:T2WI高信号,中央无强化,提示为鳞癌转移、淋巴瘤或肉芽肿病变;
3、T1WI高信号少见,可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4、T1WI及T2WI上明显低信号提示钙化,包括肉芽肿性病变、治疗后的淋巴瘤及Castleman病。
(一)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约占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3,很少累及腹膜机大网膜。霍奇金(HD)多见于青年与老年,局限于脾脏及腹膜后,侵犯淋巴结。非霍奇金(NHL)z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增高,侵犯多个淋巴结与结外器官。淋巴及血行转移。50%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融合为其特点。
MR特点:T1WI中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强化;治疗后肿瘤细胞残留表现为T2WI高信号,非存活病变及纤维化呈T2WI低信号。累及纵隔者为HD。同时可见胃肠道、骨髓及实质器官侵犯。
(二)腹部淋巴结结核
临床与病理:腹部结核最常见类型,局限淋巴结结核约为55%。部位:肠系膜、大网膜、胰腺周围、腹腔动脉干周围、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上段周围。
MR特点: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T2WI高信号程度与坏死程度及症状平行。T1WI及T2WI上中央坏死为纤维化。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0%周边强化。
(三)Whipple病
少见,慢性感染性脂质肉芽肿性炎症。男性为女性的8倍。MR表现似恶性肿瘤如淋巴瘤。
(四)Castleman病
别名: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症、巨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血管瘤样淋巴结增生症、淋巴样错构瘤。
临床与病理:原因不明,为增生-分化不良性肿瘤样病变。腹部淋巴结病变的少见原因。局限性者20-30岁好发,罕见恶变,预后良好。弥漫性者好发50-60岁,男性为女性2倍,30%恶变,预后不良。
MR特点:境界清楚的局限肿块或1个大结节周围弥漫小结节,平均6cm;弥漫者常伴肝脾肿大、腹水及腹膜后筋膜增厚。T1WI中低信号,T2WI高信号。偶见T1WI及T2WI中央低信号,原因为纤维化或钙化。CT上1/3可见放射状树枝状钙化。增强不同程度强化。
讨论:腹部Castleman病少于胸部与颈部。临床症状相对轻,影像上常为单发肿物,透明血管型者强化显著,具有一定特征性。
鉴别诊断:
1、淋巴瘤:多发淋巴结肿大,有融合倾向,但儿童可单发大肿块。
2、淋巴结转移瘤:可见胃肠道、生殖系统等原发恶性肿瘤。
3、肠系膜类癌:70%可见钙化,肿块周边右纤维条索,肠系膜血管屈曲,临近肠壁增厚。
4、肠系膜肠重复畸形囊肿:多幼儿期就诊,影像为囊肿肿物。
5、肠系膜硬纤维瘤:T1WI低与肌肉信号,T2WI不同信号,可侵犯周围结构。
6、肠系膜平滑肌肉瘤:实性或囊性,壁不规则,T1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
(一)、腹膜间皮瘤
临床与病理:为胸膜间皮瘤的1/5-1/2,很少伴石棉接触史及吸烟史。50-60岁女性稍多。5年生存率为36%。
MR特点:腹膜、肠系膜或大网膜非特异性增厚、结节及肿块,腹水与粘连,壁层胸膜受累多于脏层胸膜。主要累及大网膜的小结节、游离腹水、无小肠及肠系膜受累时预后良好。遍及腹膜较大的软组织块、牵引及纠集小肠时预后不良。
(二)、原发性腹膜癌
临床与病理:高峰60-70岁,女性明显较多。95%为乳头状浆液性囊性癌。卵巢无或轻度受累。预后不良。
MR特点:无特异,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肿块或结节。CT 上85%可见钙化。腹水、卵巢大小正常,无原发肿瘤。卵巢正常特殊本病诊断。
(三)、腹膜假性黏液瘤
临床与病理:阑尾良性黏液腺瘤破裂所致的黏液性腹水,罕见,40-50岁好发,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为90%。
MR特点:有分隔的腹水,呈T1WI中等信号及T2WI高信号。腹部实质脏器呈扇贝状受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阑尾的原发病变常不能显示,但出现上述腹膜病变征象则提示原发灶的存在。
(四)、腹腔内间变性小圆细胞肿瘤
临床与病理:罕见,10-40岁,男性多见,预后不良。
MR特点:腹膜、肠系膜或大网膜广泛浸润性肿块,肿块平均数目4-5个,大小平均5cm。由于细胞密集及核浆比大,肿块呈T1WI及 T2WI低信号;出血及坏死可出现T1WI及T2WI高信号,远处转移及腹水50%。
鉴别诊断: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胸膜间皮瘤、平滑肌肉瘤。
(五)、腹腔类癌
临床与病理:高生长缓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恶性倾向。前三位好发部位:阑尾、小肠远端及直肠,为小肠次常见的肿瘤。40-60岁多见。转移:淋巴结最常见,次为肝脏,大于2cm的肿瘤常发生转移。原发于阑尾及直肠者预后差。
MR特点:边缘清楚结节状,中等T1WI及中高T2WI信号,明显强化,局部肠管壁增厚、强化。肠系膜受侵:星状中等T1WI、T2WI信号,明显强化,70%钙化。肝转移:富血供,动脉期明显强化。
(六)、腹腔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7%,病理上似正常血管。很少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及腹膜后,腹腔实质脏器如肝脏较常见。
MR特点:边缘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T1WI低及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