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胜:忘不了——写在2019年教师节之际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风和日丽,气爽秋高
举国同庆,万众欢乐
我们喜迎中秋、国庆佳节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已经来到
此时此刻——
我的思绪万万千千
我的心中掀起波涛
我又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又想起了50年前的校园生活
那年那月的那些事儿
让我记忆犹新忘不了......
忘不了——
在潢川县原“来龙公社”的街道
有一个学校叫“来龙中学”
那里曾经有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那里曾经有朝夕相处的老同学
那里有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教室
那里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小道
那里有一个个开满荷花的池塘
那里有一点点美丽缤纷的花朵
那里有一颗颗高耸挺拔的老槐树
那里有一片片茁壮生长的小树苗
那里有一段段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那里有一年年的美好的回忆与欢乐......
忘不了——
一生品德高
两袖清风乐
三尺讲台上
四季辛勤教
写满文字的大黑版
洒落地面的粉笔末
那里有老师孜孜不倦的身影
那里有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
那里有老师渊博文化的传承
那里有老师辛勤耕耘的工作
老师让我们树立了高尚的情操
老师让我们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老师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老师让我们掌握了学习的诀窍
老师让我们重温了灿烂的历史
老师让我们知道了成功的拼搏
老师让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老师让我们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楷模
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老师是我们的“航行坐标”
老师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老师对我们有大恩大德.....
忘不了——
我的那些老同学
那中间有你、有她、有我
在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在那朝夕相处的同窗同桌
我们天真烂漫,风华正茂
我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我们坚持、坚定与坚韧
我们自信、自强与自豪
忘不了——
摇摇晃晃的小木椅
东倒西歪的小课桌
书声朗朗的教室里
互相交流的“学习角”
那里是我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刻苦钻研的执着
那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那里有我们的勤奋好学
忘不了——
你那生龙活虎的模样
你那令人捧腹的“绰号”
你那飘逸迷人的长发
你那含情脉脉的微笑
忘不了——
你那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你那鼓鼓囊囊的大书包
你那装满米面的“化肥袋”
你那缝补衣服的“针线盒”
忘不了——
在寒冬的季节里
我们睡在一个被窝
互相体贴、互相温暖
兄弟般的情谊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在昏暗的油灯下
在朦胧的月光照
老师在认真的批改作业
我们在仔细的温习功课
忘不了——
在热火朝天的操场上
经常举行篮球比赛和拔河
那里召开过声势浩大的运动会
那里表演过整齐划一的团体操
忘不了——
在教室的墙壁上
有一块块图文并茂的黑板报
那上面写过“毛主席的最高指示”
那上面写过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
那上面宣传过英雄事迹和好人好事
那上面也曾经有过我的文章和诗歌
忘不了——
在简陋的舞台上
在乡间的小村落
我们曾经在那里表演“样板戏”
我们的宣传队在那里载舞载歌
我们走村串户慰问父老乡亲们
我们曾经风雨兼程不辞辛劳
我们的到来让十里八村奔走相告
我们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家喻户晓
忘不了——
在学校的农场里
我们和老师们一起辛勤劳作
那里有我们播下的一袋袋种子
那里有我们插下的一块块秧苗
那里有我们挑去的一桶桶大粪
那里有我们收获的一筐筐硕果
能文能武、实践结合
特殊年代将我们严格打磨
学工学农、全面提高
艰苦生活将我们“精雕细刻”
忘不了——
在学校的大食堂里
我们排队买饭买菜肴
我们同吃一锅大米粥
我们共用一个盛汤勺
我们省吃俭用每一分钱
我们曾经用咸菜开水来泡馍
那时候大家身上没有钱几角
包里没有粮票、布票和肉票
那时候条件艰苦、生活枯燥
你我的衣服破旧、补丁多多
但是——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我们相信明天一定会“阳光普照”
我们自强不息、努力进取
我们积极向上、充满欢乐
我们的初心——
就是追求人生的幸福与美好
我们的宝贵财富——
就是曾经一贫如洗的艰苦生活……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
春夏秋冬,光阴如梭
人生弹指一瞬间
五十多年转眼度过
我们都已不再年轻
我们开始慢慢衰老
但是——
我们的心永远年轻
历历往事不能忘却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我要把这首诗献给我的母校
献过已经离开人世和健在的老师们
献给天南地北的所有老同学
衷心感谢老师们的关心、培养和教导
祝健在的老师们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祝已经离开人世的老师们
含笑九泉、保佑后人、阿弥陀佛
祝亲爱的老同学们
身体健康、幸福美满、永远快乐
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祝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
吴永胜,河南省潢川县人。1972年入伍,在部队服役26年,在政府部门工作18年。喜爱诗歌创作,偶有作品发表。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