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鲁克》第十六讲:有耻且格

有耻且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第3)
德鲁克对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待业经营得好坏,慢慢要取决于这些行业如何吸引、维持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如果满足知识者的经济手段不再奏效的话,就必须靠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来达到目的:给予他们社会的承认,把他们从下属变成管理者,从员工变成合伙人,而非仅仅是提供给这个员工丰厚的待遇。”(《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我们试图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主要是因为《论语》的内容十再太过丰富,而且都是人生正途,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是一条条充满正能量的微博一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让你在回味中不断找到新的味道。
今天谈企业管理,一个巨大的变化是社会整体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社会”,知识是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工作者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军,他们替代了体力工人成为管理的对象,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以知识工作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发挥他们知识的生产力?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在《论语.为政篇》第3中有这样一个内容,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道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制约,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很显然,自古治国不废刑罚,但是如果只有惩罚又是远远不够的,《道德经》第五十七篇如此总结说:“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法只有外在的约束,而礼与德才有内在的引导力量,只有内外相配合才符合人性的做法。即使是放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我们的老祖先也是有着一股子向善的力量。“德”正是顺应人性的善行,“礼”则是人际行为的规范,有了这样的力量,才会将百姓引导到人生正途之上。
这样的力量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让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在西方管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霍桑实验就已经证明了,当工人感觉到尊重与被关注中,生产力就会获得提高,这一点放在知识工作者身上则更加合适不过,这也正是当下对企业经营者的挑战所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待业经营得好坏,慢慢要取决于这些行业如何吸引、维持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如果满足知识者的经济手段不再奏效的话,就必须靠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来达到目的:给予他们社会的承认,把他们从下属变成管理者,从员工变成合伙人,而不仅仅是提供给这个员工丰厚的待遇。
杏坛:杏坛在山东省典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雇佣整个人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答案就在于知识工作者身上,知识工作者已经代替机器,设备,厂房,成为企业最大的资产,而管理的责任之一就是管理组织的资产并使之增值,那么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资产,我们需要做什么?第一个原则就是改变组织固有的观念,将员工真正视为组织的资产而非成本,并给以尊重。
这需要我们彻底改变原有的认知方式,“9.11”第二天全美飞机都被迫停飞,航线不知道何时才能重新投入运营,投入运营后会是什么情况也没有人知道,前所未有的灾难严重威胁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全美国的航空公司迅速裁员近10万人,为的是减少成本,度过难关。这样的事情在其他企业中也屡见不鲜,裁员是公司应对严重危机的拿手好戏。
尽管管理者们在口头上也喊,“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但是管理者们却在用裁员的实际行动表明—在他们眼中,员工只不过是企业赚钱的工具,是一种“成本”而非“资产”,因此在公司面临窘境需要降低成本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产生裁员的念头,然后“齐之以刑”,只有那些将员工真正视为“资产”的企业,才会在困境中做出另一种抉择:“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9.11”事件中也没有幸免,一度每天亏损三四百万美元,但该公司该公司并没有把自己的员工看作成本,也没有打裁员的主意。“我们历史上从来不裁一个员工。虽然现在无法告诉大家未来会怎样,但是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裁员。”西南航空坚持不裁员的决定感动了公司员工,激发了员工与公司共度难关的决心。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提出了许多降低成本的建议,与公司荣辱与共。为帮助公司渡过难关,有的员工将自己的红利甚至部分工资捐给公司,还有的员工在联邦退税支票上签字将钱转到公司名下。
1999年,在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大量裁员的同时,却有16万人申请到西南航空公司工作。而西南航空公司不仅在危机中也延续了自己成立以来一直盈利的神话,更用两年时间就夺下了那些削减航班和服务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西南航空公司不仅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在过去40年来从未裁员、强制休假或削减薪资福利的航空公司,更创造了美国全行业个人生产率的最高记录。
把知识工作者看作是企业的“资产”,而不是“成本”这个观念,与把员工看作是公司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雇员”一样,在现实的管理中,有深刻的意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一种观念的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并不能改变事实本身,但却会影响我们对员工的管理方式的变革。
与体力工人不同,知识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多有长远的思考,他们的职业寿命也大多会超过组织的寿命。当发现自己的愿景、目标与组织产生分歧时,体力工作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留下,而知识员工则会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他们渴望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对于工作,他们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同样渴望拥有自主权。因此,吸引和留住生产力最高的知识工作者的第一条原则是:雇佣整个人
对于知识工作者的激励一定大大的不同于体力工人,管理知识工作者更应基于这样的前提,即公司对他们的需要远远高于他们对公司的需要。他们知道自己可以随时离开,他们即有流动性又很自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公司必须采取管理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方式来对待和管理他们,需要尊重与信任而不是仅靠一条条惩罚条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面对知识工作者,我们同样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彭信之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DA)资深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骐骥资本联合创始人、国内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
十五年企业管理及创业经历,长期从事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师从国学导师傅佩荣先生,对儒学经典亦有深入研究。培训真诚感人,语言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