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小港北头村:水乡泽国变乐园 2024-05-13 16:43:41 深秋风起,吹起稻香阵阵,眼前笼罩着一片金黄。随处可见的收割机,以及随处晾晒的稻谷,把这个秋天渲染得更加迷人而充实。虽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们还是乐此不疲,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忙得不亦乐乎。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过了小港集镇,沿着小(港)袁(渡)线约六七里,一汪碧池赫然眼前,在蓝天照映下格外清澈。从公路左拐数百米,穿过平整的环村水泥路,来到北头刘家刘氏宗祠前,但见祠堂高耸,金碧辉煌;祠前玉带掩映,清澈可鉴。村庄的老村址虽然凌乱错综,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而村庄南面,一排排规划整齐的楼房坐北朝南,点缀于黄灿灿的稻田之中,已然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秀美乡村。曾几何时,北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北头人,作湖田,三年两头遭水患。吃不饱,穿不暖,缺衣少食度日难。为求生存开荒田,不分日夜拼命干。耕地扩大役畜增,大路踩得像烂泥潭。榜梯坡子牛足坑,长年积水路不干。人走要留神,蛇过要许愿。”这说的是北头村从前的生存环境。北头村位于丰水、富水、秀水诸河之尾,这一带地势低洼,每到汛期,洪水泛滥成灾,稼穑成空,“五月楼上坐,六月下楼栽晚禾”是常有的事。迫于生计,人们不得不围湖造田,形成众多围堤,如“万福围”、“骑马围”、“万沙围”、“圈井围”、“高埂围”等等。即便如此,生产生活也仍旧困难重重,百姓苦不堪言,这才会有上面这段饱含辛酸无奈的顺口溜。九百多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刘姓族裔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命运的抗争。北头刘姓先祖刘冕(号勉斋)世居四川泸州,登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御史衔,授殿中丞,迁员外郎,签判抚郡,退休以后落籍在崇仁县青云乡山阁里。刘冕幼子刘朝旭(1080-1145),20岁左右时游学丰城,赘于厚郭胡姓,住在北头,成为小港北头刘姓始祖。后来,因环境恶劣,屡有外迁支裔,但北头一支一直顽强地坚持下来,逐渐发展为“三房六柱”。其六个分房同辈兄弟称“刘六和”,又把家业进一步做大,到现在已是拥有一千多刘姓族裔的大村庄。刘姓乃是中国大姓,在新编百家姓中位列第四。刘姓始祖可以追溯到尧帝的后裔刘累,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据说曾在河南偃师一带为夏朝第十三位皇帝孔甲驯养龙,被孔甲赐为御龙氏。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刘累亦因此成为刘姓得姓始祖。到秦末时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乌江,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其中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重要的一支,有“刘姓望出彭城”之说。此后,彭城刘姓枝分派衍,分徙各地,“彭城堂”成为刘姓族裔中重要的堂号之一。宋初时,南唐进士刘式(949-997)官任刑部员外郎,为人酷好读书,藏书丰富。刘式死后,夫人陈氏将刘式遗书数千卷传给儿子们,几位儿子承继书香,个个学有所成,成就一段佳话,陈氏也被尊称为“墨庄夫人”,朱熹专作《墨庄记》以记其美,“墨庄”因此流传至今。刘式的后代因此以“墨庄”为堂号,亦称“墨庄刘”。北头刘姓便是墨庄刘的后裔。不过,先辈的荣光并没有给北头刘姓带来福祉,反而是艰苦的生存环境培养了他们顽强坚韧、乐观豁达的性格。在刘氏宗祠前的港边,至今仍留有两座由麻石修建的水埠,供村民们上船登岸、浣衣取水之用。据谱载,水埠原为红石条,到清末民国初年时,红石条侵蚀风化严重,影响村民使用。民国九年(1920),村中富绅刘昌庆先生专门采购回来耐磨经用的麻石条,堆放在门前,准备在六十岁寿诞的时候重修水埠,作为存世纪念。不料天不假年,刘昌庆先生于56岁时患病,抱憾而逝。民国十七年(1928),刘昌庆先生长子刘懋积带着次弟懋科、三弟懋苏、四弟懋谷、五弟懋馨,在村中族老兄弟的协助下,终于建成水埠,完成了先父遗愿。现在,这两座水埠已然失去了它曾经的价值,但村民们每每说起此事,仍感念于心,不胜唏嘘。现在的村庄四围,是一条平整的环村公路,这是村民于2008年自发捐资修建的一条水泥公路,也是北头刘姓改变生存环境、缔造美好生活的见证。村中原先有数条巷道,和其他许多村庄一样,都是青(麻)石铺成。炎炎盛夏,村中男女老少摇扇纳凉,谈天说地,巷子里总是热闹非凡。依巷而建的,便是那些青砖黛瓦马头墙的传统建筑。在巷子的尽头,有一幢建于清代晚期的老宅,院坊是具有丰城特色的红石坊,上有“藜阁留辉”坊额,保存非常完整。进入院内,则是房子的正门,正门上方有“华阴遗绪”坊额。两坊字迹遒劲,雕刻精美,寓意深远。“藜阁留辉”典故来自于西汉光禄大夫刘向。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烛尽灯灭之后,又在暗室中背诵经书。忽有一位黄衣老人,手拄青藜杖叩门进来,将青藜杖顶端一吹,藜杖点燃发光照亮暗室。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施礼询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答:我乃太乙之精,闻知卯金氏(刘)之子好学,特来视察,现赠你《洪范五行》之文。此后刘向写成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并着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伟业。刘氏后人为了纪念燃藜夜读的传说,鼓励族人发奋读书,便以“藜阁堂”作为堂号。“华阴遗绪”来源于另一位刘姓名人,这就是东汉时期的名臣刘宽。刘宽(120-185),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潼关)人,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崎之子。历任大将军掾、司徒长史、东海相、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汉灵帝时,刘宽被征为太中大夫,后转任侍中、屯骑校尉、宗正、光禄勋。曾两次代为太尉,后拜永乐少府,迁光禄勋。因揭发黄巾阴谋,封逯乡侯,逝后追赠车骑将军,谥号“昭烈”。刘宽人如其名,为政以宽恕为主,被称为长者。因其为华阴人,后世以华阴特指刘宽,“华阴遗绪”即指刘宽遗留下来的功业(表率)之意。“藜阁留辉”、“华阴遗绪”传递的既是来自于祖上的荣耀,更是对传世家风的一种传承和宣示。在先辈开创的这片土地上,刘姓族裔勤俭创业,励精图治,把水乡泽国变成幸福家园,足可丕振家声,启迪后人。 资料来源:《刘氏族谱》、《小港镇志》等 赞 (0) 相关推荐 【大荔文苑】大荔沙苑腹地惊现“水乡泽国” 大荔沙苑腹地惊现"水乡泽国" 文/王成 2018年11月18日,星期天.大多数学校单位进行完了期中考试后,我和同事驱车来到渭南市大荔县下寨镇新开的湖泊附近,原以为就是和官池镇的南湖 ... 【刘姓诗人第七】原创诗集之八 <儒释道入门>(2017.04.22) 一苇渡江未可知,拈花微笑莫言迟. 廿八不解屈陶杜,忘却功名未忘诗. <怜乞者>(2017.10.27) 街头卧乞者,破褥难遮身. 夜 ... 大律刘姓颂文 巨越苍苍,漷水茫茫.皇天后土,福庇一方. 奉天承运,刘姓繁昌.大律一派,藜照之堂. 李唐始居,千年绵长.枝繁叶茂,邹东族望. 遍布鲁苏,星播八方.祖茔碑碣,懿德流香. 宋有刘赞,好施邻乡.刘顺让爵,圣 ... 安平长汝村的刘姓和饶阳一致合村的刘姓的有关系吗? 人们都说深武饶安是一家人,你还别说,有时候一攀谈起来,都是亲戚连亲戚,朋友系朋友. 这不,上两天去饶阳一致合村采访,这个村除了仇孙两姓,就是刘姓是大户,占村庄总人口的40%. 人们都说天下姓氏出洪洞, ... 瘦石 || 小港北荣村:万年应不忘田心 赛溪溪上足幽寻,投老侨居感慨深. 喜是官乡长孙子,万年应不忘田心. 这是洙湖赛头始祖熊伯箕迁居时,口占而成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说,赛溪环境幽雅,远离家乡侨居于此心里颇多感慨:好在曾经在这里当过几年小官 ... 瘦石 || 小港关家村:忠义世家燕贻堂 在明代以前,大港村不仅是丰城东北部重要的码头,还是丰城境内河流向赣江泄洪的主要闸口,称作"大港闸".清初,大港口泄洪闸被洪水冲垮,这才将闸口上移至渼港,因渼港泄洪能力小于大港,故称 ... 瘦石 || 小港店上村:北岸南岸共勺溪 勺溪邬姓以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的邬单(字子家)为始祖. 西汉平帝时期,邬单十七世孙邬公秩因不满王莽篡夺帝位,隐居不仕,扬雄闻其贤名,假借王莽的名义召邬 ... 瘦石 || 洛市小溪村:云林之下外茶山 大罗山连绵起伏,层峦迭障,仙气氤氲.从主峰老仙岭而下,峰回水复,飞瀑流泉,汇聚成大溪.小溪.余源三大坑十小坑.其间群山峰飞舞,奇形怪石,苍松古柏,修竹茂林,真是看不够的人间美景,成为丰城最具魅力的旅游 ... 瘦石 || 隍城大屋村:人文仙迹多胜游 松湖镇,自古便是锦江流域商贸集镇和航运码头,又是通往省城南昌的重要通道,在丰城河西地区鼎鼎有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松湖街还是一个热词,虽说松湖镇隶属于新建县,但在集市做买卖经商的却多数是丰城河西地 ... 瘦石 || 湖塘堎上村:至今犹记止马树 从龙山.华山峡谷汇聚起来的虔溪,经过九曲十八湾之后,流经堎上,与从富山山丘里汇聚起来的富溪汇合后,流出堎上,东下流经雄庄,被称作雄庄后溪.堎上村的那一段,人们习惯称为"富溪"或&q ... 瘦石 || 拖船郭厚村:道德先贤励后世 刚刚入秋,天气没有一点转凉的迹象.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头顶,炙烤着大地,叫人如入火炉.路旁高大的树木全都把叶子蜷缩起来,看上去一副蔫不拉叽的样子.躲在树叶后面的知了似乎也热得透不过气来,连叫唤的声音也显得 ... 瘦石 || 隍城田南村:社火民俗第一村 从隍城镇沿隍(城)松(湖)公路东行,两旁水杉高耸,一路稻浪翻飞,端的是山青水秀迢递远,村舍晨烟氤氲中.行约八华里,进入一个较大的村庄,这就是田南村. 田南村民均为金姓,其先祖为匈奴王族.汉武帝时,匈奴 ... 瘦石 || 白土齐园村:温情悠悠传话厦 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肆虐,炎炎烈日晒得皮肤灼痛.好在一路山色青翠,稻田碧波万顷,虽然久旱未雨,满眼的绿色足可养眼怡心,内心的浮躁稍稍有所平静. 华平兄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是地地道道的白土通,说起白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