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第三辑)

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

(九)小青龙汤治疗痰喘

临证之初,喜读近代医家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有专篇《用小青龙汤治外感痰喘之经过及变通之法》。文中写道:“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又写道:“平均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之证又有热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龙汤三十余年,未尝一次不加生石膏。即所遇之证分毫不觉热,亦必加生石膏五六钱,使药性之凉热归于平均。若遇证之觉热,或脉象有热者,则必加生石膏两许或一两强。”
于是,笔者记住了治疗外感痰喘可用小青龙汤,用小青龙汤恒加生石膏。早年春节前返回家乡,一乡人找我看病,病痰喘30余年,每年冬季加重。近1周咳嗽、气喘、痰多、胸憋较甚,至我家约1公里路程需歇息数次才能走到。诊见恶寒,无汗,口不渴,便不干,痰多色白黏稠,舌苔白腻,脉弦。处以小青龙汤方2剂,按张氏所论加生石膏。患者第三日又至,言说服药后病情变化:当天服第1剂,晚上周身憋胀难耐,一宵不得眠。次日服第2剂,至晚上周身汗出,顿觉全身舒畅,咳喘胸憋顿减而入眠,今日走来已不需歇息。
诊后思考,想到如下三点:
1.小青龙汤治疗痰喘有捷效,如方证对应,可收竿影之效。
2.使用小青龙汤,加石膏需慎重。上案如不加石膏,也许一剂即可汗出喘平。如无蕴热,加石膏可影响麻黄、桂枝、细辛等药的通阳出表。
3.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是中医诊治过程中保证疗效的前提之一。上案中如患者服1剂后因症状不减反增而自行停药,或改诊他医,也就不会有服2剂后的汗出喘平。更重要的是,医者会认为本证非小青龙汤证,可能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中遇到本证绝不会再用小青龙汤。此外,还会误导他医在小青龙汤证之外再辨他证,耽误病情。
(十)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
有学者认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就是为治疗内伤杂病而设的。实际上,内伤病和杂病并不完全等同,《金匮要略》中所治为杂病,与李东垣所构建的“内伤学说”中的内伤病是不同的。故对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有必要特意拈出。
“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喻嘉言语),用得其宜,可收桴鼓之效;用不适宜,坏事也竿影相随。《金匮要略》中即记载了误用小青龙汤后动冲气,且变证纷出之案。
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诠解》中明确指出:“本方麻桂并用,又配细辛,虽有芍药、甘草、五味子相佐,毕竟还是辛散峻烈之剂,因此,在服法上要求水煎分三次服,以便使药力不致太猛。尽管如此,在临证时对年高体弱、婴幼儿童,特别是心肾机能虚衰的患者,仍要慎用,恐有拔肾气、动冲气、耗阴动阳之弊。”此外,刘老还进一步指出:“对于一般的病人,使用本方也只是在喘咳急性发作时的救急之法,不可久服多用。且一旦疾病缓解,即应改用苓桂剂温化寒饮,以善其后。”
笔者认为,此类认识是基于小青龙汤治疗外感病而设。治疗着眼点始终在“邪气”上,则自然有伤正、损正之弊。
反之,如果我们把治疗着眼点落脚在“正气”上,用治疗内伤病的思维去指导使用小青龙汤,则可以久服多用。
日人在《建殊录》中载一案:“京师河原街贾人升屋传兵卫女,病,众医皆以为劳瘵,而处方亦皆无效。羸瘦日甚,旦夕且死。贾人素惧古方,然以不得已来求诊治。先生既往诊之,知其意之不信,即谢归矣。逾月其女死。其后二年,其妹亦病,贾人谒曰:‘仆初有五子,其四人者皆已亡,其病皆劳瘵也。盖龄及十五,则其春正月,瘵必发,至秋八月必皆死矣。向先生所诊此其一也,亦已死矣。而今者季子年十七,亦病之,夫仆固非不知古方有其效,惧其多用峻药也。然顾缓补之剂救之,不见一有其效矣。愿先生瘳之,纵死无复所悔矣。’先生为诊之,气力沉溺,四肢惫惰,寒热往来,咳嗽殊甚。作小青龙汤及滚痰丸杂进,其岁未至八月,全复常。”本案中,由“气力沉溺,四肢惫惰”可知患者体弱。尽管案中未明言服药多少,但从春正月发病,未至八月病愈,加之案中用“杂进”一语,可以推测服药时间是比较长的。如此弱体重病,如何能受得了较长时间的青龙峻剂?
实际上,方剂是否为峻剂,一方面取决于所用药物,而更重要的当取决于用量。所谓“重剂轻投”,作用也可以极为和缓。
曾治高某,女,72岁,2009年10月12日初诊。
患“支气管哮喘”20余年。近几年病情明显加重,每年冬季需住院治疗。近1月来,咳喘痰鸣较甚,使用西药气雾剂吸入不能控制。诊见:频频咳嗽,喘促痰鸣,纳食欠佳,大便少,口干不喜多饮。精神欠佳,喜暖畏寒,面色晦暗。舌质暗紫,舌苔薄白水滑,脉沉细弦。证属阳气虚馁,寒饮内伏。治以通阳散寒化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细辛3g,干姜3g,炒紫苏子9g,生白芍9g,五味子9g,制附子(先煎)12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
2009年10月19日二诊:药后咳喘痰鸣明显减轻,上方加红参6g,7剂,水煎服。
2009年11月5日三诊:上方服用14剂,咳喘痰鸣偶有轻微发作,精神明显好转,纳食尚可。舌质暗紫,舌苔薄白,脉细缓。转方以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善后。
本案患者正气虚极,连续使用21剂小青龙汤,看似通阳散寒化饮,治以祛邪。实际上,处方中温散之药使用小剂量,同时加用温补阳气之品,整个治疗过程始终着眼于正气,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正气。
(十一)小青龙汤的剂量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
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您使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的用量为什么那么小?”
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g外,余皆用0.9g”,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医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时音哑。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太阳之表不解,以致邪内及阴分。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之脉循咽喉之后。外邪搏之,则肺实,肺实则音哑,用小青龙汤两解表里,使风寒之邪去,则肺自用矣。又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之义,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g外,余皆用0.9g:桂枝0.9g,生白芍0.9g,炙甘草0.9g,麻黄0.9g,生姜0.9g,五味子0.9g,姜半夏9g,细辛0.9g,开水泡服。”
“郑右,失音多时,前医皆从阴虚着想,不效。舌淡红,苔白,寒邪客于肺卫故也。桂枝0.9g,生白芍0.9g,炙甘草0.9g,麻黄0.9g,生姜0.9g,五味子0.9g,姜半夏9g,细辛0.9g。夜间开水泡服,覆被取汗。”并谓“吾友以小青龙汤治伤风失音不效,盖分量依照《伤寒论》原方。余减其量,泡茶服,则一服即效。不达经旨之义,其为无效也必矣”。
无独有偶,笔者在读《重订通俗伤寒论》时注意到书中小青龙汤方的用量:“麻黄八分,姜半夏三钱,炒干姜八分拌捣五味子三分,川桂枝一钱,北细辛五分,白芍一钱,清炙草六分。”方中用量,半夏三钱,其余诸药都不超一钱。
笔者受此启发,临证使用小青龙汤多用小剂,生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甘草的常用量为各3g,姜半夏的常用量为9g。如病属内伤,证无表证,生白芍、五味子常用各9g;如见表证,麻黄、桂枝加量,五味子减量,生麻黄常用9g,桂枝常用6g,五味子常用6g或3g。这样使用,取效也颇快捷。如病情需要,也可久服。
(十二)小青龙汤去麻辛法
历代医家中,不乏善用经方者。若论活用经方,真正做到“圆机活法”者,清代医家叶天士当为其中之一。当代医家程门雪曾有一句较为中肯的评语:“天士为善用经方之法者,历来诸家之用经方,当以此翁为最善于化裁。”
在叶天士医案中,有小青龙汤去细辛、小青龙汤去麻黄等用法。
《临证指南医案·痰饮》:“潘(三八),远客路途,风寒外受,热气内蒸,痰饮日聚于脏之外,络脉之中。凡遇风冷,或曝烈日,或劳碌形体,心事不宁,扰动络中宿饮,饮泛气逆,咳嗽,气塞喉底胸膈,不思食物,着枕呛吐稠痰,气降自愈,病名哮喘伏饮。治之得宜,除根不速,到老年岁,仍受其累耳。小青龙汤去细辛。”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江(通州,四十四岁),痰饮哮喘,遇寒劳怒即发。小青龙去麻黄。”
于是后世医者总结叶天士用小青龙汤,通常麻黄与细辛不并用。而对笔者临证影响较大的是叶天士用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且合肾气丸的用法。
《临证指南医案·痰饮》:“顾,饮邪泛滥,喘嗽,督损头垂,身动喘甚,食则脘中痞闷,卧则喘咳不得息。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二脏失司,出纳失职。议用早进肾气丸三钱,以纳少阴,晚用小青龙法,涤饮,以通太阳经腑。此皆圣人内饮治法,与乱投腻补有间矣。小青龙去麻、辛、甘、芍,加茯苓、杏仁、大枣。”
《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脉右弦左濡,秋凉宿饮上泛,咳呛入夜,着枕欲寐,气冲胃脘,心悸震动,必欲起坐。仲景论脉篇,弦为饮,背寒为饮,当治饮,不当治咳。饮属阴邪,乘暮夜窃发,《金匮》法中,每以通阳涤饮,与世俗仅以肺药疏降迥异,用小青龙减麻、辛法。桂枝、五味子、干姜、茯苓、白芍、炙草、半夏。丸方:八味去附,加沉香。”
读这两则医案,我们读不出表邪,读到的主要是正虚。试想,现实中的类似患者就医,能有多少医者想到用小青龙汤?即使试用小青龙汤(辨不出证而凭感觉试用),如加减不当,会出现什么结果?
案中提到了当时庸医之通病:面对此类患者,或“乱投腻补”,或“以肺药疏降”。此弊至今仍可见到。
案中症状表现既重且杂(尤其第一案),基本病机当为下元亏虚,寒饮泛滥。治疗取用小青龙汤合肾气丸通阳涤饮、温补下元。
小青龙汤通阳涤饮,故不取麻黄、细辛之表散,而用桂枝,加用茯苓,有治疗饮邪之苓桂术甘汤方和五苓散方中用茯苓、桂枝意。
下虚明显,本为小青龙汤的使用禁忌。但去麻黄、细辛之发越,合肾气丸之补益,则无损下元、动冲气之弊。
笔者临证治疗哮证,每取小青龙汤通阳涤饮之功而久服。通常不去麻黄、细辛(使用小量),根据正虚与邪实的对比,逐渐加用补益之品。一般先加附子温振阳气,继加人参温补元气,渐加补骨脂、菟丝子等温补肾阳,后期始加熟地黄填补下元。

本文摘自《高建忠读方与用方》,作者/高建忠。

(0)

相关推荐

  • 火神派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喘病医案案例

    (1)李某,男,年四旬余.患痰饮咳喘病已八九年,中西医屡治未愈.脉左弦右滑,两尺弱,心脉细短,肺脉滑大,按之则空,舌苔白滑而腻,面色青黯,目下浮起如卧蚕.咳痰气喘而短,胸闷痰滞,头疼目眩.食少无神,畏 ...

  • 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第二辑)

    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 (五)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并不治疗"伤寒表不解".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5条: ...

  • 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第一辑)

    散寒蠲饮之神剂--小青龙汤漫谈 作者/高建中 小青龙汤,乃经典名方.但古今医者,善用者日日用之,不善用者终生不用一二.清代医家尤在泾在<金匮翼>中盛赞小青龙汤:"此散寒蠲饮之神剂 ...

  • 散寒蠲饮之神剂

    小青龙汤,乃经典名方.但古今医者,善用者日日用之,不善用者终生不用一二.清代医家尤在泾在<金匮翼>中盛赞小青龙汤:"此散寒蠲饮之神剂." (一)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小青龙 ...

  • 老昌辉:温肺散寒蠲饮治疗寒哮

    老昌辉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尤精于 ...

  • 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膏药+散寒蠲痹膏

    献出家底(膏药配方) 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膏药,贴敷后30分钟即可止痛见效,本人应用多年,疗效显著. 当归12.赤芍12.肉桂7.陈皮12.川断9.麻黄12.生南星21.朴硝21.白介子12.姜虫7. ...

  • 李可: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用好它(上)

    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 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是破解世界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重危急症的法宝之一.重新认识伤寒论,努力实践.探索.发掘伤寒论每一方的奥秘,是传承医圣心法,复兴中医的奠基之举.愿与青年一 ...

  • 李可: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用好它(中)

    医圣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   三.我用小青龙汤 考虑到现代人全属未病本气先虚,甚则未病本气先溃,因此,我用小青龙汤有以下变通: (一)变通小青龙汤思路 1.加附子45克,以四逆汤法驾驭小青龙汤法,重症加 ...

  • 李可:小青龙汤是治喘神剂,驾驭好它

    明医公开课 >>>第1390课<<< 我只是一个赤脚医生,我能做到的事,相信青年一代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学医圣张仲景的遗作,不过是一星半点,努力按他的教诲,身体力行 ...

  • 【李可:小青龙汤-治喘神剂】上

    一. 小青龙汤组成及主治 (一)组成: 桂枝(去皮) 麻黄(去节) 芍药细辛 干姜 炙甘草各三两(各45克)五味子半升(38克)半夏(汤洗)半升(65克)(生姜65克)(见半夏注) 用经方大剂治病,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