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人生中的一个个决策?这三个步骤,简单有效你用得上!

///

08/25  2020

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开始为大家分享一本新的畅销《远见》,副标题是“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

关于做决策的书其实非常多,在豆瓣书评上搜索了“远见”,就有好几本一样的书,另外,关于“如何决策”的经典书,比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比如乔纳·莱勒的《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当然还有诺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

关于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一般有两派典型的思想,一派是以“直觉主义”,一派是“理性主义”,直觉主义者更依赖于直觉或者个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更依赖于客观理性的分析,当然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当然是“理性决策”更好了。

在经典的《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就将大脑的决策系统分为两个,一个是以直觉、情感本能为驱动的“系统1”,一个是以理性思维为驱动的“系统2”,我们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理性的动物,但是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决策都是系统1,也就是基于本能和直觉做出的,都是不理智的,就像哲学家大卫休谟说:“理性是情绪的奴隶”。

  ///如何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步骤!

既然我们是情绪的奴隶,做出理性决策就非常困难,那应该怎么办呢?

而今天这本书就给了我们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步骤,或者是一种思维框架。

第一步,看看你手上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选择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

第三步,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何这么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经常出错呢?

因为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认知偏见,比如常见的损失厌恶、确认偏误、聚光灯效应、从众效应、过度自信等等,随便就可以列举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思维偏见,所以要真正理性决策,是非常困难的。

具体来说,第一步,列出自己的所有选项。

人们通常的做法并不是找张纸、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把所有选项写在纸上,比如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工具。当你开始认真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们通常是认准了一条路就不放松,根本意识不到还有其他选项!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现在有个做决策的机会。如果别人遇到艰难选择的局面,让我们出个主意,我们常常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自己的事,我们会异常草率。

克服这个毛病有很多现成的方法,比如画“思维导图”,或者在纸上用笔写下每一个可能的选项。

比如伟大如达尔文,在是否要结婚这个问题上,他在分别列出了结婚和不结婚的理由,然后帮助自己做出决策。

达尔文在“不结婚”的一栏中,他的理由比如:

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选择社交与规避社交

可以去俱乐部同聪明人士交流

不必拜访亲属,不必忙于琐事

养育孩子的开支与焦虑

可能的争吵

时间上的损失等等

而达尔文在“结婚”的一栏中,他的理由如下:

孩子

对彼此感兴趣的、常年的伴侣

挚爱的玩伴。无论如何比养狗强

不结婚意味着孤独终老等等

在剑桥大学图书馆至今仍保存着达尔文的这套情感会计账目,但我们无从知晓他当时是如何权衡比较这些变量的。

不过我们知道他最终的决定: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页脚潦草地写着“结婚、结婚、结婚,证明完毕”,还因为他确实结婚了,因为在写下这些论证理由6个月之后,他和艾玛·韦奇伍德喜结连理。

系统地梳理,然后客观地写下来分析,才是理性决策的第一步,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其实非常有效。

第二个步骤是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

在充分考虑了每个选项的价值之后,我们一个个删除不合适的选项,最后选择一个最有利的。这一步需要理性,更准确的说,是需要“证伪思维”。我们常常因为自身的认知差异,而非理性地、强烈地倾向于某一选项,或者强烈地反感某一选项。在这一步,你必须强迫自己听见不同的声音,选择那些可以“证伪”自己决策选项的反例。

第三个步骤是调整。

一诺千金、坚持不放弃、从一而终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我往往会成为这种固化思维的奴隶,让我们不愿意去改变。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就是:“阁下想转弯就转弯吧,本夫人是不转弯的。”……可是不会转弯的汽车能开吗?

“坚持”很容易,“改变”很难,因为改变意味着,你要否定过去的自己,但在现实的过程中,“随机应变”才是更好的策略,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改变决策是为了适应变化。

如果我们把决策看作一个做选择的技术过程,承认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那么调整决策就不但不代表失败,它还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遇到一个之前做决策的时候完全没想到的情况,如果考虑到这个情况,我就应该做出别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