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盛建盏有哪些器型?蔡炳盛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蔡炳盛出自陶匠世家,曾外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陶匠艺人,烧制的水缸、瓦罐和碗碟等器皿远近闻名。后来烧窑的技艺传给了他的爷爷,他的爷爷又传给了他的父亲蔡和隆。蔡炳盛的童年记忆里,有不少都是烧窑的情景。由于蔡炳盛从小对陶瓷耳瞩目然,他十四岁便进入到陶瓷厂工作。不过因为经年捏弄泥巴,蔡炳盛的手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不仅要在冬天忍受刺骨的冰水,夏天还要在高达千度的窑旁添柴加火,为了避免窑中的碳火熄灭几天连续不休息也是常事。

所以,在蔡炳盛的心目中,烧窑这种工作是比较艰苦的。1979年,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组成建盏复原工作组,来到建阳水吉进行建盏复原工作,这带了蔡炳盛不一样的新鲜感。当研究团队的研究遇到困难时,蔡炳盛给提出了个人的想法,向团队提供了烧制陶缸时加草木灰的配釉方法,还有烧制时注意窑温掌握等经验。正是这些水吉当地的烧窑技术,加上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建盏烧制理论,兔毫盏才被成功复烧,失传的建窑建盏工艺重见天日。

随着专家队伍的离开,蔡炳盛却有了复现更多建盏釉色的想法。1982年,蔡炳盛借了一口窑,凭借在陶瓷厂多年的工作经历,蔡炳盛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盏坯放入窑内烧制。三天之后,他却发现没有一件成功。不过,蔡炳盛并没有放弃,他知道烧制建盏无捷径可走。为了达到建盏所用的“原矿配土”的效果,蔡炳盛在水吉后井老窑址,一待便是一天,对老盏残片反复揣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试验,兔毫盏终于烧制成功。

但蔡炳盛并没有停止试验,因为建盏不止有兔毫盏,还有油滴、曜变,以及柿红、灰皮等杂色釉,为了烧制更多斑纹釉色,蔡炳盛把油滴当做了新的目标。兔毫盏已经非常难以烧制,油滴更非试烧兔毫盏可比拟。1990年,历经八年时间之久,通过对施釉的厚薄程度、釉原料的收缩比例等条件的严格把控,油滴盏重现于手中。油滴盏需要还原气氛,最后烧炉的几分钟至关重要,这也是油滴的难点所在。几十年时间过去了,蔡炳盛仍在不断钻研各类建盏的烧制,配出了通过各种釉料配方,多种斑纹的烧制工艺都已经渐渐复现。尤其是银蓝油滴盏,实而不虚,晶体厚重,泛发着幽蓝的光泽,受到很多盏友的欢迎。除了不少宋盏经典,蔡炳盛还创新出类似耀斑形状的铁红色斑纹——火凤凰。“火凤凰”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把控,多一度或少一度都很烧成满意之作。

烧盏,需要坚持,用岁月做胚,用心做建盏。岁月光辉沉淀,静静而立,在一个小小的窑中,制一尊好盏就足矣。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搜索宋韵建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