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何展欣:从零到一,我在写作路上慢慢走
从零到一,我在写作路上慢慢走
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何展欣
在递交加入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的申请表之前,有的同事对我说:“这个写作组很折磨人,要老师们半夜三点爬起来写论文。”有的同事说:“你这么忙,就不应该加入写作组,否则你还哪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啊?”还有的同事说:“年轻老师,应该多拼搏,多积累,才能在专业道路上走得稳当。”各种声音萦绕在我的耳边,有劝阻,也有鼓励。因此,在递交申请之前,我也有过担心和犹豫,害怕自己太累、太忙、不能兼顾所有工作。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加入写作组的原因是我阅读了写作组里多位老师的文章后,感受到的是老师们对写作的热爱之情、坚定之心。或许他们也自我怀疑过,自我放弃过,但在这个踏实做事、扎实研究的团队的带领之下,他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目标,收获了成果。这不就是写作组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吗?
傅雷老先生曾在《傅雷家书》中劝勉过他的儿子:“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能'空’与'忙’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地赶任务。”傅雷老先生对儿子嘱托多写文章、多进行“理性认识”的训练,是为了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之中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难道不应该以写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吗?常常以工作忙碌为借口,不愿意提笔进行记录,长期以往我的手也会生硬,脑袋也会生锈。因此,我向写作组正式递交了申请书,并期待通过团队的力量,促进个人的成长。
终于,我的申请被通过了。紧接着,郭老师建立微信群,并布置任务:开始阅读《有效教学》《教育心理学》等书,在阅读过程中试着写读书笔记,在教学过程试着写教学随笔。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漫长写作之路。刚开始写随笔,我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堆文字后,结果一看字数,寥寥三四百字,二看内容,缺少中心思想,这样至多只算得上文字的堆砌,而不是教学随笔。而郭老师仿佛早就看穿了我的窘境,在群里提出了要求:“先写完,再写好!”还建议我们可以参考写作组中各位写作大神的文章,通过阅读,学习前辈们的写作思路、写作框架。
直到将大多数老师的文章看完了之后,我才有所体会:写作就是用自己的笔或键盘,写出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认识、体会、情感和研究。如果只是为写而写,我的文字必定是生硬的,行文逻辑必定是混乱的,读起来必定是味同嚼蜡的。为了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我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如在完成《水的组成和净化》这节复习课的教学后,我发现我将化学史融入化学课堂中,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模型。除此之外,通过再现化学史,学生能体会化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艰苦卓绝的精神,感受化学学科研究思想,从而发展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课后,我将这节课的反思、收获用简单的语句记录下来,再加以拓展,便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教学反思型的随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写起文章来不再磕磕碰碰了,而是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有清晰的行文脉络,有真切的情感体会。就这样,我的随笔从零到一,从一到二......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郭老师在开班仪式中如是说,我对此印象深刻。万事开头难,但当我勇于迈出第一步,便不觉得第二步、第三步有多难行。不仅写作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况且,在写作路上,我有许多良师益友推动我前行、鞭策我进步、加快我成长。我想,只要我能保持思考,就能坚持写作。而坚持,才是我们通往成功的不二捷径。就如郭老师说“专业写作靠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最重要的情商就是坚持的毅力、意志。”若想要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则必定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太功利、太短视,只有目视前方,手执纸笔,脚踏实地,胸怀大气,方能坚定不移,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