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观影《你好,李焕英》
这是一部今年春节档好评如潮的电影,里面的故事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那种情节的代入感总让人能感悟到些什么,或让观众在观影后,彼此产生共鸣,有话可聊。
这是导演兼主演贾玲送给已离世母亲的一份礼物,整个剧情基于贾玲的真实故事而创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
贾玲在电影中本色表演,自然而真诚。
或许那些长久压抑在心里对母亲的思念情绪,来通过表演逐渐释放,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也弥补妈妈没有看到自己已经小有成就的遗憾。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悲剧,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
而我觉得,
贾玲的这份骄傲的成绩单,已经是她人生里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在她拍摄并主演了这部得了高分又充满了仪式感的电影后,贾玲的人生将又开启一次新的出发, 同时这也是一场自我治愈与和解。
孟母三迁、岳飞母亲赤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我们从小就听过有关母亲疼惜子女的故事。身为子女都希望在自己长大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中华文明的美德“孝道”。而让人最扎心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待。
贾玲说过,没有了母亲,什么快乐都会缺失一角。真是语短情长。
这部电影采用了穿越剧的手法,让主人公贾晓玲回到了自己妈妈年轻时的八十年代,她努力地让妈妈开心,帮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观影中的人也希望她能成功,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位儿女共同对父母的愿望。
贾晓玲采用小伎俩帮妈妈抢到了电视,鼓励妈妈参加篮球赛,还帮厂长的儿子沈光林追求自己的妈妈。她为自己一次次的努力而感到高兴。
殊不知年轻的妈妈一次次的配合着贾晓玲的做法,配合着她的笑,为女儿实现愿望。
在影片的最后,贾晓玲看到了妈妈省吃俭用,对自己深深的爱,接受女儿的不完美。待女儿考上大学后,对女儿的未来充满信心并给予全力的支持,这些都成为了贾晓玲在生活中前进的动力。
“我的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了。”这是妈妈对女儿贾晓玲的最大期许。
故事情节就在现实与虚构中慢慢发展,让人为之动容。上世纪80年代生活的画面让人感到好奇又亲切,背景音乐总是恰如其分地出现在画面里,让情节更加地吸引人。
哪里表述的是现实?哪里又是虚构中的故事?
无法分辨,现实与虚构在电影中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小故事孕育着大道理,喜剧演员撑起了一部大戏,让人叫好!
当我写到这里,也想起了文学大师们所叙述有关父母的故事。
季羡林老先生6岁时就离开了母亲,寄养在叔父家求学。余生也只与母亲见过两次面。一次是父亲过世,一次是为母亲奔丧。
这也成了大师一生的悔、痛。他甚至说过,我不需要这么多头衔,宁愿呆在母亲身边慢慢长大。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里对父亲背影的描述,寥寥数笔,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用素描的形式,及一个个朴实无华的画面述说着普通人对父母的思念和愧疚,这触及了人们心灵的深处,因此才让我们无比的感动。
找点空闲,领着孩子,陪同伴侣,常回父母家看看吧。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