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丘吉尔感到压力山大的“弩炮行动”:对昔日盟友开火!

​转自:卓尔不凡36

俗话说,历史如同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没错,很多曾经的悲壮,真实发生过的事,都被巧妙地掩埋起来。我们要通过历史的烟云,看到那真实的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事件 ”。

事情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说起,德军对法作战已经取得胜利,法国战败投降。希特勒并没有彻底灭亡法国。而只是占领了法国的北部。

德军进攻法国地图

希特勒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与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面中,拒绝了意大利对于法国的无理要求。

墨索里尼前脚刚走,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后脚就到。这位元帅听说法国要求投降的消息之后,就兴高采烈地从柏林赶了过来,他红光满面,笑脸如花。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位先生是为了法国舰队而来的。拥有100多艘各式舰艇的法国海军,对于只有几艘战舰的德国海军而言,其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

海军元帅雷德尔

特别在挪威与英国海军的战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雷德尔拟用法国海军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雷德尔与希特勒攀谈了仅仅几分钟,就拉起一张黑脸,灰溜溜的走了——因为希特勒说:“法国舰队没有参加战斗,所以德国海军没有这个权力。”

希特勒知道眼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让法国舰队为丘吉尔卖命。他要使法国舰队,中立化。此时希特勒最担心的就是法国的舰队开往英国或北非。

法国投降后,英国一时陷入了绝境。这个时候英国本土的陆军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唯一使那些英国的老绅士感到安慰的就是英国那强大的海军。以及英吉利海峡。

丘吉尔坚持“欧洲大陆均势理论”。铁了心要和希特勒玩到底。尽管希特勒频频向英国伸出橄榄枝,但英国人却死硬的一次次拒绝。

希特勒担心法国的舰队驶向英国,丘吉尔同样担心法国舰队会充当德军进攻英伦三岛的急先锋。法国的舰队是世界第四,是一支庞大的现代化舰队 。

1940年法国海军拥有2艘战列巡洋舰,7艘战列舰,7艘装备8英寸口径舰炮的巡洋舰和11艘装备6英寸口径舰炮的巡洋舰,外加27艘轻型巡洋舰,26艘驱逐舰,27艘潜艇和一艘航母以及大量小型舰只。与英国数量庞大但多已老旧的海军舰只不同,法国海军的舰只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新型战舰。如两艘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就是1937年和1938年刚刚建造的,各自装备有8门13英寸口径舰炮,火力强大。另外7艘战列舰中的“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是两艘即将完工的最新型战舰,装备的舰炮都是15英寸口径的。

黎塞留号当时号称欧洲第一舰

就在法国的舰队确定中立,他效忠于维希法国。希特勒并没有打这支舰队的主意。但是丘吉尔却感到这是一个威胁。随着丘吉尔得到的秘密情报中提及德军发起“海狮计划”的日期逐渐接近惧。丘吉尔愈加坐卧难安。于是一个歹毒的计划就这样形成了。

正自己所言的那样:“这一个令人憎恶的决定,在我一生参与的决定中,只有这个决定最违背天性,最使人感到痛苦”——弩炮”作战计划。

丘吉尔:“达尔朗,你千万别让德国人拿到法国的舰队啊。”

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绝不会那样做,那是违背我们海军的传统和荣誉的。”

丘吉尔

达尔朗

此言终成谶语,德国人确实没能拿到法国的舰队——1940年7月1日,丘吉尔的弩炮出膛,一只庞大的英国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驶离港口,朝着地中海西端的奥兰港急驶而去。在那里,停泊着法国最为强大的主力舰队。

而这只英国舰队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法国舰队,解除他们的武装,夺为己用。如若法国海军拒不遵命的话,就只能诉诸武力,将其彻底毁灭也在所不惜。

丘吉尔的决定很残忍,但从英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轴心国不会擅用法国战舰这一承诺,邱吉尔不抱任何信心,他不会相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于达尔朗的承诺,也是如此。战争就是这样,昨天还是亲朋挚友,今日必将其作为敌人,甚至将其消灭。在国家利益面前,义气,不值一文。

当时法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军港

7月3日上午6时20分,英国舰队在旗舰“胡德号”的率领下,抵达了奥兰港湾入口,他们在峡湾之间一字排开,对港口呈包围之势。起初,法国人还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还以为英舰在地中海附近围捕德国潜艇。因此,并未在意。

可是,过了一会儿,法国人就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了。他们看见,不远处的英舰已经开始在港口处密密麻麻的投下了大批水雷。就在茫然的法国人不知所措之际,英国军官向法国战舰发布了一道广播,这则广播很简单“加入我们,与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打击德国入侵者。”

对于英方的要求,法国舰队司令苏尔将军拒绝答复,他认为,既然法国已经宣布停战,并保持中立,法、德两国政府也共同承诺,不会使用法国舰队于军事用途。既便如此,英国人依旧苦苦相逼的做法,是尤为可耻的行为。因此,这位大骂英国政府背信弃义的将军拒绝任何答复。

无奈之下,英国军官只好乘上摩托艇,驶进港口,把最后通牒递到了法国人手上。

在这封最后通牒中,他们给法国人开出了4个条件,这4个条件都是毫无商量余地的。

1.随我们出港,继续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战。

2.裁减船员,在我们的监督下开往英国港口。

3.把军舰交给美国政府妥善保管,直到战争结束。

4.在6小时之内,自行凿成军舰。

最后,英国人还写到,如果你们未能遵照上述办法行事,那么,我只好根据英王陛下政府的命令,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阻止你们的舰只落入德国或意大利之手。

在这封信中,所开列的应该不算条件,而是威胁。最为关键的是,此时的达尔朗上将正在旅途之中,苏尔将军无法联系到他。所幸的是,苏尔成功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海军总部。海军总部的官员们全是一群老愤青,愤怒的老愤青们向官兵发出号召:“地中海所有法国海军部队进入备战状态!”

法军进入战备状态的举动使得英国人大为恐慌。他们看见,法舰烟雾升腾,升火待发;在港口处,法国陆军甚至还调来了一批野战炮,周边的要塞和海岸炮台居高临下,炮管齐刷刷的对准了自己。

此时,英方代表仍在奥兰港与苏尔将军的副官争论不休,由于苏尔将军拒绝与英国人见面,他的副官又不得要领,双方争论了老半天也没谈出个结果来。那位恼怒异常的法国军官一再承诺,“法国舰队不会向轴心国投降,但也不会向英军的最后通牒屈服。”英国人沉默不语,只是不住地摇头,谈判陷入僵局。

于是,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的对峙了整整半天时间。直到下午4时46分,英国舰队司令——萨默维尔中将接到了一封丘吉尔亲自拍来的警告:“尽快解决问题,否则你将应付法国援军。”

不能再等了!5时15分,萨默维尔中将向法舰“敦刻尔克号”发出最后一封警告:如果5时30分前,你们仍不接受我方任何一项建议,我方只能将你们的军舰击沉!

同时,英方代表也灰溜溜的从奥兰港逃命。甲板上,英国水兵进入备战状态,推弹上膛。军官们则站在指挥台上指手画脚,“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攻击机开始启动活塞,战斗一触即发。

惊异的是,苏尔将军依旧选择了沉默。并且,英国人都把话说的这么直接了,他还是无动于衷。这位自信的将军以为,英国人的做法不过是一场军事示威罢了,达不到目的,自然就会走人。他压根就不相信英国人会对自己开炮射击。因此,当他的下属提出先发制人,率先开火时,这位将军回答说:“不行!”

就这样,法国人把先发制人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

英国人特绅士,5时30分整,英国旗舰“胡德号”打响了第一炮,其超大口径炮弹(15英寸)如雨点般的砸进港口。同时,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攻击机,不断地俯冲下来,向法舰投掷致命的鱼雷——战斗,总归还是打响了。

懵了,法国人现在彻底懵住了。在法国旗舰“布列塔尼号”上,司令员看着他的士兵有气无力地进行战斗,像是在痛苦挣扎一般。这些士兵表情麻木,神情沮丧,眼睛里充满了愤怒。有的,在大声咒骂,对司令官的命令充耳不闻。他们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被自己的盟友炮轰,为什么盟国之间要互相对击。

战斗进行到10分钟,奥兰港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被击沉的油轮扩散出大批燃油,使得海面都在燃烧。首先被英军击沉的是旗舰“布列塔尼号。”英国人几乎把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在这艘庞大的战列舰上,法国人也从最开始的迷茫转化为愤怒,“布列塔尼号”在被鱼雷击沉的那一瞬间,仍在开炮还击,舰上1130名官兵随该舰沉入海中,这些落水的法国人不肯接受英国人的救援,面对英国人伸过来的援助之手,许多人坚决的回答到:“不,宁肯被淹死,也不会接受背叛者的救援!”

“布列塔尼号”沉没后,英舰便转移炮火,继续射击其余法舰。前一刻还信心十足的让·苏尔将军被迫发出信号:请求立即停火。萨默维尔答应了,但他同时补充到:“除非我看见你的舰队沉没,否则我还会开火。”

为了避免被炸沉,法舰“敦刻尔克号”与“普罗旺斯号”选择了搁浅——它们全速冲上了沙滩,尽管船身被炸的千疮百孔,但它们依旧停靠在沙滩上进行英勇的还击。另一艘法舰“斯拉特斯堡号”则选择了逃跑,它也是所有战舰中,准备最充分的一艘。在英国人开火之际,它便扬帆启航,在浓烟的掩护下,“斯拉特斯堡号”穿过遍布船骸的海港,全速驶向深海。

在逃逸过程中,“斯拉特斯堡号”不断用主炮轰击水面,盲扫海面水雷。可笑的是,英舰“胡德号”担心踩上自己铺设的水雷,因而放弃了追击。“皇家方舟号”拟用的鱼雷攻击,也未能击中该舰。

此后,“斯拉特斯堡号”在5艘从阿尔及尔赶来支援的驱逐舰护航下,于众多法国海军官兵的欢呼声中,缓缓地驶进了土伦港。同时,它也是唯一从奥兰港中逃出升天的战舰。

逃出生天的斯特拉斯堡号最后在土伦港自沉

然而,奥兰港的悲剧仍在继续上演,在料理完主力舰后,英舰开始横扫剩余的小型战舰——几艘轻巡洋舰、一些驱逐舰和潜水艇。那些落水的法国水兵在海面苦苦挣扎,海上漂浮的柴油使不少人在呼吸时,不慎呛入肺中死亡……

鉴于港口附近海岸炮的威胁,英国舰队于6时12分停止射击,全身而退。最终,这场充满希腊式的悲剧致使1297名法国水兵死亡,341人受伤。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一周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却要对法国人赶尽杀绝。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特别是它发生在达尔朗上将发誓不将军舰交给希特勒以后。“英国人背信弃义”一语,已成了法国大街小巷的口头禅。那些异常愤怒的法国士兵用刀片刮去了纹在身上的“联盟”字样;贝当元帅也断绝了与英国政府仅存的外交关系;就连那位呆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也在办公室里破口大骂英国的愚蠢和无耻。

英国人虽然取得了大胜,但在世界舆论面前却被鄙视了很久。所幸的是,丘吉尔脸皮够厚,这些鄙视都被他华丽的无视掉了。

在这次袭击中,英国海军仅损失了1艘驱逐舰,5架水上攻击机。有意思的是,英国海军损失的那艘驱逐舰居然是被一艘意大利潜艇——“马可尼号”击沉的。实际上,在英舰前往奥兰港的途中,这艘东游西荡的意大利潜艇就发现了这只庞大的舰队。无奈英国舰队航速太快,意大利潜艇拼了老命都没能追上,远远的发射了几枚鱼雷,也未能命中。

可想而知,意大利人一定郁闷坏了,丧失了这么好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马可尼号”便呆在原地守株待兔。(反正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第二天,“马可尼号”果然又发现了返航的英军舰队。这次,意大利人获得了战果——它发射的鱼雷击沉了英国E级驱逐舰“护卫者号。”

萨默维尔中将从截获的电报中获悉,法国海军已经派遣了一只强大的舰队,其中还包括8艘潜艇组成2个战斗群对自己进行拦截。因此,英国人大惊失色,误把意大利潜艇的袭击当成了法军潜艇。于是,英国舰队没敢纠缠下去——他们慌不择路地逃入了直布罗陀海峡的英属港口。

7月4日,丘吉尔在众议院详细报告了“弩炮行动”的经过,议员们全体起身鼓掌,欢呼之声响彻云霄。丘吉尔后来回忆道:原来我走进议院发言的时候,我所受到最热烈的掌声,一般是从工党席位传来的,保守党总是以几分保留的态度对待我。但是现在,在这庄严的、响彻云霄的和声中,大家都团结在了一起!

也就是在这一天,为了挽回法国海军的威望,法国海军部公开对外界媒体宣布:我们的主力舰之一“敦刻尔克号”损伤甚微,很快就能出航。

这实在是一道轻率的言论,英国皇家海军再次迅速做出反应。你不是损伤甚微吗?那好,我帮你打回原型。

5日傍晚,英国舰队再次出动。这次,他们决定动用“皇家方舟号”的舰载机进行攻击。6日清晨,在距奥兰港145公里的地方,“皇家方舟”号起飞了12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和12架“海上大鸥式”战斗机,对搁浅的“敦刻尔克号”实施3波段的鱼雷攻击,炸死154名法国水兵,“敦刻尔克号”的主装甲带也被炸了个稀巴烂,蹲在厂里大修了两年也没能修好。

这就是多嘴的代价。

(“弩炮行动”使用舰载机袭击敌人舰队的做法,让日本海军特感兴趣,在一年后的珍珠港,日本剽窃了英国人的技术,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痛下杀手)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奥兰事件之后,法国海军虽实力大损。但火力强大的“黎赛留号”战列舰仍旧是英国人的心腹大患。1940年9月,英国对在北非达喀尔港的法国舰队又发动了“威吓行动。”

这一次,双方就不客气了,来上二话不说,一顿死磕。驻达喀尔的法国舰队在要塞炮台和本土赶来的巡洋舰队的有力配合下,击伤了3艘英国驱逐舰,重创英舰“坚决号”战列舰,打得英国人落荒而逃。

尽管法军取得了完胜,但英国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标——“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击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英国不再面临来自法国的海上威胁。

这次事件还导致了“自由法国”运动陷入低谷,所有法属殖民地全部转向法国的维希政府。呆在伦敦的戴高乐,从此成为了,“鸡肋”。

丘吉尔连巡视法国军队的仪式都不敢参加。直至今天,如果有人在法国人面前提起此事,法国人仍然会咬牙切齿,悲愤不已。对于法国人来说,这就是国耻。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

1941年5月24日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将“奥兰”事件(盟军内部将此次海战称为奥兰事件)的罪魁凶手英国战列舰“胡德”号,击沉于北大西洋 。也算是为怒火冲天的法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七十年后的今天,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那些胜利者篡改的面目全非。他们绝口不提“弩炮\"计划。历史只是胜利者的历史。谁胜利了,谁就是正义的。

那曾经真实的一切,正透过浩瀚的历史云海,也许正在向后人昭示着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