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个自我评价发展曲线,你就明白,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如此叛逆

青春期是让很多父母特别头疼的一个时间段。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打不得、说不得,说重了不行,表扬夸奖也不行。无论父母采取何种行为,总是会受到孩子的叛逆反抗。这让父母感到特别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留言:

很多时候,本来我想去写作业,但是一旦我妈提前说出来让我去写,我就再也不想去做了,因为我不想让她觉得我是在听她的命令后才去做的。

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好像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误的。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叛逆,如此不可理喻?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真相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叛逆?

网上有很多专家说,是因为孩子独立意识变强了,所以不想在事事都听父母的。

这表面上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是独立意识变强就意味着一定叛逆吗?这好像没有必然联系。就拿我们这些成人来说,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独立意识肯定更强,但是我们是不是说就变得叛逆,变得不可理喻,凡事都喜欢跟父母对着干呢?没有吧。所以,独立意识变强只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不可能是根本原因。

那什么是导致青春期少年如此叛逆的根本原因呢?

我一直以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我在一部心理说上看到下面这个自我评价发展曲线图,我才意识到问题。

通过这个曲线图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从8岁左右开始,孩子的自我评价就开始降低,在12-14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又开始逐渐上升。概括的说,从8岁到20,孩子的自我评价经历了一个逐渐降低然后又逐渐升高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自我评价如此低,这跟他们的叛逆又有什么关系呢?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最低是有原因的。

自我评价反应的是人对自我的认知,而人对自我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盲目到定位再到重建的过程。而青春期恰恰是自我认知的关键节点,正因为这个节点的关键性,才使得人的自我评价呈现了这样一个曲线。

自我认知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随着后天的发育逐渐建立的。因此一开始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是模糊的、盲目的。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是盲目的自信,还是盲目的自卑?从优胜劣汰的角度来说,肯定是盲目的自信更有利于生存,因为正因为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最棒的,所以孩子才会勇敢的探索,才会积极的跟别人竞争。假如盲目的自卑,啥都不敢做,不用等着别人竞争,自己就把自己饿死了。所以在8岁之前,孩子普遍对自己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最棒最厉害。

这一点从生活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比如说孩子经常有“输不起”的表现,因为如果输了就打击了他们的盲目自信,为了维护他们的盲目自信,他们就要坚决的否定这样的事实,维护“全能”的自我评价。

但是随着孩子的智力发育,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多,孩子经历的失败会越来越多,他就需要重新评价自己,定位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定位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遭受打击,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很普通,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己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全能的。这与他们原来的理想水平相去甚远,因此孩子对自我评价开始逐渐降低,直到达到一个最低水平。

那么这个最低水平为什么是在青春期,而不是之前或之后呢?这跟人的智力发育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春期的孩子智力上进入了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时的孩子不像之前有各种缺陷,除了一些经验上的差距,他们在智力能力上已经跟成人一样了,具备了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反思总结自己,也可以从更加公平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既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孩子们开始逐渐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且发扬自己的优点,于是自我评价开始提升。

那青春期的自我评价最低跟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又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自我评价是建立在同龄人对比的基础上的,因此当孩子对自我评价比较低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在外面就会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的。

这使得孩子在家庭外面时,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积累太多的负面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释放,他们就算毁了。而家庭提供安全的港湾,就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场所。

在家里,在面对父母时,他们一方面通过与父母对抗来发泄情绪,另一方面还以此来强化自我信心,证明自己是可以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打不过别人,我还打不过你们”,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内心的潜台词。

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叛逆反抗是他们重新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让他们重新积累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外面残酷的竞争环境。

这就是孩子叛逆的真相。

总结

孩子的叛逆是他们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孩子自我评价过低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假如父母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建立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孩子就不会也没有必要用过多的叛逆来证明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