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语文】变“ 包袱”为“财富”

作者档案:

赵明:一个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1977年年底考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记者和编辑。30岁时,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和二等奖。1992年起从事电视事业。在新疆电视台拍过很多纪录片,作品多次获全疆优秀电视节目大奖。39岁时破格评为主任记者职称。2000年在深圳拍摄20集纪录片“外国人在深圳”来深圳电视台工作。所拍20集纪录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台播出获奖。2017年在深圳电视台退休。现居住在深圳市龙岗区。本人爱好广泛,除了朗诵外,摄影水平也不错,另外多年的新闻生涯,也练就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资料由作者本人提供,璐语文编辑部整理】

变“ 包袱”为“财富”

作者:赵明

朗诵:赵明

记得几十年前,有个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在中国播出后大受欢迎。这个电视剧说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专门想了个招术,让关在牢里的一批作战勇敢,战术高超的死刑犯,组成了一支“加里森敢死队”,让他们深入敌后,袭扰破坏,戴罪立功。结果有罪在身的他们,不负众望,战绩辉煌。不仅有效的打击了法西斯侵略者,还把一批坐牢等死的行凶罪犯,造就成了杀敌无数的英雄好汉。电视剧里,一幕幕生动的故事让人佩服惊叹:人还是这些人,能力也还是这些能力,但派上了不同用场,就把头痛的“包袱”化为了“财富”;昔日的“罪犯”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了后来的“英雄好汉”。
其实我们的人民军队,何尝不也是这样几经脱胎换骨,从旧军阀的部队和农民起义队伍,逐步演变成胜利之师的吗?特别是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上百万的投诚起义部队加入了革命队伍,他们掉转枪口杀敌立功,打倒了蒋家王朝,解放了全中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是当兵打仗,为反动派卖命,就会纪律松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成为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他们就能够“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严明纪律,冲锋陷阵,把鲜艳的红旗插上“南京总统府”,打下血染的革命江山,而且在边疆建设中,在抗美援朝中,都有他们血染的风采,而且能够忠诚的为共和国的未来“保驾护航”。
这两个事例,其实在告诉我们: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本身都是中性的东西,但是我们如果把它看作了“包袱”或者是“财富“,其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道理虽然浅显明白,但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上,我们往往还是对事物反面的负作用看到的多一些,好作用看到的少一些。这样一来,就会感到困难无处不有,包袱越背越重,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深感力不从心,总是觉得要向好的方面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就拿人口来说吧,改革开放前,我国有7亿人口,现在有14亿人口。由于早期“一穷二白”,要养这么多的人吃饭,实在压力很大。因此我们最早从“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的放任生育,慢慢不得不转变为“实行计划生育”。现在看到人口红利快用完了,又调整政策变为了“生育二胎”。人做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对象”和“消耗对象”,它的“生产功能”,应该远远大过“消耗功能”。只是由于我们的生产力长期比较落后,就慢慢把人的“创造力”完全给忽视了,相反却对人的“消耗能力”感觉是压力特别的大,把人口这个最大的“潜力财富”,当成了“巨大的包袱”背了起来。后来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人口的“压力”反而转换成了人口的“红利”。在人口红利的帮助和刺激下,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就显得十分明显突出,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比较快,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就是把人口这个“包袱”变成人口“红利”的直接结果。
当然我们能够实现这个转变,也是因为我们具备了一些其他必要条件的。比如说,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我们的大学、中学为经济的崛起,培养了上千万的高素质且低工资的产业大军。我们的农业为工业的腾飞,供应了足够的农产品。我们的农村劳动力,大批的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就中国特色而言,国外基本上没有农民工这个群体,而中国的近三亿人的农民工,用血汗打造了基础设施和高楼大厦,建设了工厂车间,推进了城市繁荣。他们背井离乡,没有城市户口,没有住房、医疗和教育的保障,用诚实的劳动,换取了报酬和技术经验,他们是这个时代贡献最大,进步最快的那群人。
尽管我们对人口的红利现在有了认识,不再把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激增,当作“包袱”说三道四了,但我们在对农民工的使用和待遇上,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是早早就有顶层设计的话,中国的人口红利作为财富,还可以作用发挥的更好一些,可惜我们并没有把他们早早当作“财富”来好好对待,以至于现在的中国是“未富先老”了。从这个教训出发,我们就应该好好总结经验,不要老是被动的把人口多当成“包袱”一直背着,而应该早早想到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把这笔财富用好了,早早就把这些人,培养成了高素质的建设者,那我们的成绩,不是应该比现在更为辉煌壮丽吗?
人最大的财富是创造力,把几亿人,十亿人都打造成有创造力的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音乐家、文学家、农艺师、医生、科学家,那我们的吃穿消耗还算是个问题吗?所以,换个思路想问题,把“包袱”变为“财富”,你就会觉得还有很多人力方面的才能可以挖掘,还要很多现代化的蓝图可以实现。像青年大学生的潜力,退休老年人的潜力,残疾人的潜力,都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把“压力”变成了“动力”,这样国家的前进步伐,不就大大加快了吗?
我们坐火车穿越中国大地,会感觉东南沿海非常发达,大西北比较荒凉贫穷。主要原因是西北干旱缺水,科技教育也欠发达,资本也不雄厚,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资源都闲置在那里,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大西北的开发,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可能贫穷的帽子,就不该再戴在大西北人的头上了。
我们知道,我国的大西北,特别是新疆,它的旅游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也就是说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小桥流水和沿海风光这两点没有以外,新疆有着类型齐全的旅游资源。旅游是个新兴的绿色产业,它的开发利用,将会给大西北和新疆,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另外,新疆在中国是资源大省,油气煤电和各种矿藏它都不缺,只要合理开发,并利用它来解决好交通运输和缺水的问题,新疆就可以变成一个富得流油的好地方。最近有消息说,国家有可能要在新疆建造一条“红旗河”,这一河流如果上马建设开通,再加上滴灌节水技术的普及,那新疆经济起飞的这盘棋就走活了。吃过新疆土特产的人都知道,新疆的土特产,质量都特别好,棉花品质和产量在全国都是第一,新疆的大枣已经在全国叫响,各种干果和畜产品,今后一定会让全国交口称赞的。从特色上来说,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那里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故事丰富,各种宗教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聚宝盆。
新疆要由穷变富,交通、水源和教育是关键,再一点就是要搞好民族团结,这几年这些方面慢慢都在好转。抓好了这几样,新疆就完全可以像以色列那样,在沙漠中种出花卉和蔬菜,也可以用高科技实现经济的大飞跃。因为只要我们把它的瓶颈问题解决了,它就会由一个穷困落后的地方,华丽转身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繁华区域,只要对新疆情况真正有所了解的人,相信都会对这一点,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陕西省的延安地区,过去也是个贫困地区,人们一直对它的致富之路抓耳挠腮,找不到路子。后来延安人在山头栽种了苹果,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当地现在的油气开采也搞得轰轰烈烈,再加上红色旅游的收入,延安人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山上种粮食不行,但不说明种果树不行。只要靠科技靠绿色发展,就能变穷困为富裕。所以过去的穷,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当地发展好路子而已。当把思路改变以后,“劣势”有时候反而也是一种“优势”,这里的关键是因地制宜,要靠创新发展,才能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宽广。
大西北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干旱少雨寸草不生的大沙漠了。但换个角度去看待沙漠,有人反而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有一家在商业上赚了钱的大老板,看中了开发前景广阔的大沙漠,并找到科学家进行规划,搞了个一条龙的绿色产业链。他是先把沙漠的沙包用推土机刮平,然后按规划建立居民点和农庄,还从外地招募劳动力进入农庄进行生产。产业链条的构成是:先在沙漠里栽种荆条,这种荆条是每年都可以轮茬收割的,收下来的荆条,可以做为当地农庄饲养员用来饲养獭兔的饲料。由于这里气候干燥,病菌少,獭兔不生病,皮毛质量也很好。由农户喂养的獭兔可以定期养成后交到收购站,獭兔的皮毛可以出口,兔肉可以外销,兔粪可以肥田,兔内脏可以喂水貂。一年下来,每个养兔户最少能有6万元的收入。另外,他们还利用当地的洁净水资源和无病菌的养殖环境,饲养了大量奶牛,所出产的牛奶质量,达到了全国最高水平。沙漠的开发,国家是支持和提倡的,所以开垦的再多,国家也是不收费的。这样一个前程似锦的大的绿色产业链,就越来越成熟了。它不光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还生产出了别处没有的高品质农产品。说金色的沙漠,今后会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有它的两面性,江南虽然是鱼米之乡,但它资源不多,特别是能源方面,都靠西部支援,不光缺煤缺油缺气缺电,还缺少大量的可用土地,因而它今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南方虽然植被很多,但也容易滋生病菌,产品质量赶不上西北的好。随着思路的打开和科技的突破,大西北的发展余地还是十分远大的,那是一块丰饶的处女地,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艳最美的图画。让我们开动脑筋,把所有的“包袱”都逐步变成“财富”,到了那个令人惊奇的时代,中国不平衡发展的局面,就可以完全改观了。
(0)

相关推荐

  • 单口相声《我的多半生》,方清平语文差,句句都是包袱|笑动剧场

    单口相声《我的多半生》,方清平语文差,句句都是包袱|笑动剧场

  • 【璐语文】变 异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芦国柱:男,1974年6月,江苏镇江,初中文化.没有月薪过万,没有一道美丽光环,唯四年间写下诗篇三千.在今日 ...

  • 【璐语文】​快快长大,慢慢变老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赵明,一个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1977年年底考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记者和编辑.30岁时,获 ...

  • 【璐语文】黎明一场雨(诗3首)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王彦平,微信名:水歌儿,博客名:歌浪峡,山西清徐人,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受祖传笔墨熏 ...

  • 【璐语文】鸟鸣高不过天空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芦国柱:男,1974年6月,江苏镇江,初中文化.没有月薪过万,没有一道美丽光环,唯四年间写下诗篇三千.在今日 ...

  • 【璐语文】​又一个黎明诞生了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天津人,网名小蛇,字竹影,李影孤独行者,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者,喜欢与文字为伍,与书为伴,热爱生活,永远有梦 ...

  • 【璐语文】听 海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王彦平,微信名:水歌儿,博客名:歌浪峡,山西清徐人,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受祖传笔墨熏 ...

  • 【璐语文】​五一劳动节赞歌

     作者档案 天马行空,姓名:刘华亮,1966年2月出生,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人.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多家网络平台,刊发于<中华诗词>.<散文选刊>.<散文诗>.< ...

  • 【璐语文】读《朱彦夫的故事》有感 ​----再续《生命之舞》

    璐语文 -教育 ▏阅读 ▏课堂 ▏生活 首发 ▏璐语文(ID:jhlyuwen)  作者档案:     秦德永,网名:心语(秦德永.秦兴盛家长),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小石崮村人,爱好诗 ...

  • 【璐语文】蓝天白云下的风景(2首)

     作者档案:     秦德永,网名:心语(秦德永.秦兴盛家长),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小石崮村人,爱好诗歌散文,业余自由体诗歌散文爱好者,常在微信诗友群里面发表一些原创作品供人欣赏,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