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衣架:一年收入15万,两年才赚2300?共享名头下的大忽悠

船长观舆:共享干衣架的市场需求远远没有到迫切的程度,它实质是使用“共享”名头,以“合伙人”方式名义借以敛财的工具。

事件词云图

如果要评选近几年来最热的经济现象与话题,“共享经济”一定榜上有名。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共享经济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自习室、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很多新的“共享”商品出现。但有些产品的作用和效益,却未必像人们期望的那么高。比如今天要说的“共享衣架”。

极目新闻报道截图

这里的“共享衣架”就是“共享干衣架”,它有出风口,通过芯片控制出风,主要对衣物起烘干作用。报道中提到的就是这样一款“全球首款共享智能干衣架设备”(自称):

乍一看,共享衣架解决了酒店顾客洗衣后,湿衣服难以晾干的难题,应该很受顾客欢迎,市场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一些使用过共享衣架的朋友也认为它的功能还算实用:

既然如此,投资为什么会亏损,收益远远达不到预期呢?船长认为,“共享衣架”功能实用并不代表产品适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其市场需求还远远没有到迫切的程度;“共享衣架”的出现,更像是使用“共享”的名头,用“合伙人”方式名义借以敛财的工具,换而言之,投资“共享衣架”的人被忽悠了。

01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共享衣架”的宣传,基本是从2019年开始的。诸如“衣管+”、“烘呗”、“e干爽”等共享干衣架项目都在这一年投入了大量的宣传攻势,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按照他们的说法,近几年来酒店市场发展迅速,全国有多达220万家酒店和2亿多客房;同时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达到了55.39亿人次,旅游产业发展极快,而“有99%的旅客不愿意使用酒店提供的毛巾,有95%的旅客有过将换洗衣物捂臭的经历”,共享干衣架面临的就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凤凰网2019年报道截图

像新闻中的“衣管+”项目宣称通过了3个月的市场调研及5个月的产品研发测试,打造出了全球首款共享智能干衣架。它主要投放于酒店,顾客将洗后的湿衣服挂在上面,就能烘干;通过扫码使用,一次使用付费8.8元。

在其公司的宣传材料上还曾算了一笔账。购入140台设备,假设使用率为40%,按每天使用一次收入8.8元,一年下来的总利润乘以85%,合伙人一年可得收入15万余元。而购买140个干衣架,取得合伙人身份,只需要6万8。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新闻中的合伙人把全部干衣投放在了不同酒店中,但因为顾客的使用效率不高,15万元的收入遥遥无期。截至目前,该合伙人总共才收入2300元。

02 使用率注水,敛财法升级

这其实反映出了所有“共享干衣架”项目的问题:设备的使用率根本达不到宣传的比例,有着极大的水分。如果依照两年2300元以及收入分成的比例逆推,140个干衣架每天带来的总收入才3块7毛钱左右,实际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所谓的“蓝海市场”在哪里?

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为55%左右。即便在疫情到来之前的2019年,酒店出租率超过55%这个数据的,在全国也仅有11个省份,更不要提2020年上半年疫情形势下酒店业的惨淡经营状况,其收入低于预期是必然的结果。

再考虑用户需求习惯、心理价格定位、洗衣服务配套、酒店环境设施等种种因素,即便“40%”的使用率看起来煞有其事,没满打满算,但“每天使用一次”的频率也是无稽之谈,至于“15万余元”的收入,更是遥不可及。共享干衣架的需求远远达不到宣传的那样迫切。

使用率注水是共享干衣架常用的虚假宣传手段,但更让人气愤的是,如此画大饼、吹牛皮的目的却是为了敛财。共享干衣架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但对合伙人或代理商而言,其设备价格却动辄报价三四百元一台,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资金盘推广的玩法,典型代表就是2020年的后起之秀“衣小幂”。

图片来自网络

“衣小幂”的项目内容是,投资人花399购买一个共享干衣架投放进酒店,有顾客在酒店使用,管理员就可以得到分红。表面上看,似乎不用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购买干衣架,却也由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并且以推广收益为诱惑,实质就是共享型资金盘诈骗。在卷了一波资金后,“衣小幂”的公司果断跑路,不知所踪,与新闻中的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处。

03 伪共享经济,真分时租赁

共享经济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中国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的观点,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共享经济则可划分为:出行、住宿、吃饭、穿衣、贷款、学习、就医、旅行、生产等,足见共享经济涉及到了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

而我们面临着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尽管很多东西都冠以“共享”之名,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是古已有之的共享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升华,从经济要素、经济过程、经济结果等方面均有实质性突破,可理解为“共享+”;而现在很多的“共享”产品,是传统经济对共享理念的“嫁接”,没有改变传统经济的范式,从表现形式来讲实质是“+共享”。

从这个角度讲,共享经济的交易产品多为闲置物品,而非专门批量生产出来用于交易的增量资源。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共享经济,它们在实质上是在线分时租赁。所以它们不能整合利用社会上的过剩产能,反而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租赁经济是传统的单边市场,而共享经济是是一种具有网络效应的商业范式,其盈利模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共享干衣架也是同样的道理。

比如共享充电宝的主要营收靠的是租赁收入,但同时各家也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典型的就是广告,像在小柜机上和充电宝机身上出售广告以及借还小程序上的广告投放,都是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尝试——因此共享干衣架如果真想打开一片天地,这样的发展思路才是应该做的。

即便不走共享的商业模式,以干衣架的实用功能依然能占有一部分市场;但利用共享干衣架忽悠投资者投入资金,显然是走上了邪路。

金融界2018年文章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