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玄同的境界

【一】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二】译文

知“道”的人不会去描述它,而描述“道”的人不是真的知晓。关闭感官之门,挫去万物的特征,解开万物的结构,与光尘和同,这是与万物达到玄同的状态。“道”对万物,没有亲疏、利害、贵贱的分别,所以才是天下最宝贵的。

【三】解读

老子在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可以去描述对于“道”的感悟,但是所描述的却并非是恒常之道。真正知“道”的人,会发现“道”是没有办法去描述的,只能各自去实证体悟。而那些觉得能够描述“道”的人,并非是真地知晓“道”。

那要如何感悟“道”呢?人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但是这些感官只能感知部分的存在,是不能去感知整体的。悟道,则是需要将“道心”打开,自“道心”来观察万物。通过关闭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有助于让“道心”显现的。从“道心”来观察万物,会挫去万物的特征,解开万物的结构,回归基本的光和粒子,达到一种玄同的状态。这种玄同的状态,是万物合一的,不能绝对地区分彼此,不存在独立的事物。

从“道”来看万物,是玄同的。有人会有亲近、疏远、利益、伤害、高贵、低贱的区别心,但这些都并非是符合于“道”的。“道”对于万物是一视同仁的,是公平公正的,“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所以“道”才是如此地宝贵。

老子在这一章,提醒人要如何去悟道,是通过关闭感官之门的方式,从而可以从“道”来观察万物。还有,如果有分别心,这也是不符合于“道”的,整体地看待万物是合一、玄同的。这一章的内容不容易去理解,因为玄同是一种实证的体验,真正地合而为一。所以,还是需要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证悟老子所说的“道”。

“道”之所以如此宝贵,就是因为它是万物的本源。相信“道”的人,会勤于修行。老子已经教授了方便的方法,只需实修实证,各自奉持感悟。

(0)

相关推荐

  • 老子: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玄同"是老子用语,指与玄妙深奥的"道"混同为一的境界. 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 第8讲 第6章 生养之神啊,你永恒【我读老子】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导读 谷:道生养万物的性质和道的"虚无"状态: 神:道的重要性: 玄牝之门.天地根:道的初始性: 绵绵若存用 ...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和谐之玄,玄同之妙:和光同尘,挫锐解纷!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和其光,同其尘, 挫其锐,解其纷, 是谓玄同. 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道德经这本书,有大智慧,这是基本达成共识的,但是,这智慧到底有多大,到底有所少可以领悟,看个人,本章,就非常的具有指导意义. 先贴下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

  • 《道德经》五十六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玄同思想是<道德经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译文] 聪明 ...

  • 你也能看懂《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缺乏智慧. 堵住欲望的通道,关闭凡俗的大门.消磨万物的锐气,解除万物的纷扰,同和万物的光辉,与万物同在尘埃.这是玄妙的协同. 因此不可以得到了就亲近,不可以得到了就疏远: ...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duì),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知& ...

  •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首先我们来先看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六章:化而欲作无为自成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六章(无为篇第二章) 化而欲作  无为自成 (原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