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融资,好好做生意,赚每一块钱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86天的第286篇原创文章
投融资,是创业路上永远避不开的一个话题。早些年双创潮最火热的时候,每天的新闻都是“xx公司获千万X轮融资”。
国士无双在做到第三年的时候,也跟着大潮决定融资,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没能促成。
但后来还是没有死心,但凡看到了一点可能性,就会冒出来融资的念头。
包括在几个月之前的混沌大学的答辩,其中一个结论竟然还是要融资,导师评价说“你前面说的特别好,我都想给最高分了,结果你一提到融资的结论,就说明你还没有找到那个一。”
现在回想,每一次当我把思路停留在融资这件事情上的时候,我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呢?
如果去复原一下心路历程的话,我想,无外乎有几点:
第一,公司缺钱,需要更多的钱;
第二,有更充裕的资金进来,可以进一步帮助公司快速发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三,资方能够带来更多的资源,拓展企业的合作边界;
第四,要实现资本化运作,把企业做大。
第五,能融资才能证明企业模式的成功和企业的品牌价值。
等等。
尤其每次当想要做什么事情,结果发现没有那么自由的现金流支持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融资。
内心的OS从来都是“要是能融一些钱,就好了。”
任凭我的几个最好的朋友和军师劝说,都听不进去。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截止到目前,公司还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融资。
今天,坐在办公室,收到了一条微信,有人抛出橄榄枝,要是放在从前,肯定会非常兴奋,立马对接起来,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格外冷静,也可能是最近听到了太多这方面的声音,让我真正再一次思考起了商业的本质吧。
(并不是矫情,人啊,唾手可得的反倒是不在意了,跟谈恋爱一样嘛~)
曾经不止一次地写过商业的本质,但是创业就是这样,总会面临很多机会和诱惑,能始终回归到那个不变的“一”的,是大神。
一会我们再聊商业的本质,先说回最近听到的那些声音。
一天,和一个朋友吃饭,聊到一半,朋友突然停下,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创业这么多年,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吗?
我猜了很多,但没想到是一句“不该拿钱”。
“如果最开始不拿钱,我就老老实实做我的产品,卖一个是一个,哪有现在这么多的事情。”
朋友的脸上满是愁容,也有悔不当初的无可奈何。
几天后,参加另外一个活动,一个朋友说起最近正在融资,一个创业了五次的连续创业者问她,你为什么要融资?
朋友说,因为投资人能给我对接很多资源,帮助我发展啊。(我内心OS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那位大哥情绪很激动地说:我创业那么多年,投资人们就没给我对接过一个资源。
恰巧第二天去听一个知名投资人的演讲,提到给创业者的资源对接的问题时,这位投资人说:千万不要相信VC们能给你们带来资源这样的鬼话。
后来,我先后问了好几个拿了融资的朋友,只有一个朋友说“在最早期的时候,一家机构对接了点资源,但也都没什么结果。”
当然,这一点并不绝对,但在一定程度上,那里,的确是一个围城。
外面的人拼了命的想进去,围墙里的人追悔莫及。
五年时间,我的一个军师一直劝我不要融资,现在总结他每次说的理由,想来都是真谛:
1、做好现金流,现金流好就尽量不拿融资;
2、风投会驱动企业做一些企业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譬如快速起规模,做市场,甚至还有设置对赌条款等等方式;
3、融资的钱到账了只是一时的,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压力,压力变大,技术动作就会变形;
4、没有经验的创业者们,在股份不断被稀释的过程中,最后就会没有动力了。
所以,经济下行的周期,忘掉融资,好好做生意。
你看到知名的创业者投资人每天都在聊融资聊资本,你却没有看到,他们其实还说过这样的话:
蔡文胜说:“创业者首先要赚钱。”
孙陶然说:“烧钱的商业模式不适合绝大多数创业者。”
阎焱说:“创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马云也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任何时候,商业的本质都是赚钱,获得利润,一切创业,归根结底都是生意。
然而,很多人看不起做生意,这两年“做生意”好像成为贬义词,非得说成“创业”。
但是,“生意”才是底层的元逻辑,不可颠覆,不可忤逆。一个创业者必须直面生意的残酷,理解生意的本质,尊重“生意”的链条和生态,才有机会往下走。
在“风停了”甚至了“逆风了”的经济周期,能活下来的,才是好公司。
千万别死在通往梦想的路上。
昨天,看到刘润的一篇文章,说的特别好,原话是:
未来,一定要把事业建立在生意的基础之上,熬过去。
不用长远的收入,承担小部分的亏损,不去拆东墙补西墙,更不一定要追求100%,200%的增长。每一个单元健康,每一个动作做对,每一家单店盈利,保护自己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在未来的1-2年,我相信国家会有很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但这需要一个传导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时候,更要做一家小而美的、关注现金流的公司。
以此记录思考,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