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长途奔袭扬州,在盗贼的助攻下,竟然一路畅通无阻!
文/晚风暮雨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完颜宗翰(粘罕)率领金军主力攻占了战略要地徐州(今江苏徐州),距离此次南侵的目标扬州又近了一步,此时,一份传来的情报,却让宗翰陷入两难之中。
原来,金军斥候侦知南宋将领韩世忠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徐州东南方不远处的淮阳军(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这样一来,如果宗翰率领金军主力直接南下扬州的话,韩世忠这支部队将会成为身后的巨大威胁;如果先进攻韩世忠的话,宋高宗恐怕会识破自己即将进犯扬州的战略意图,立刻逃离,无法将其生擒。
完颜宗翰并非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而是富有谋略的金国名将,反复斟酌之后,想出来一个堪称完美的解决办法:先派人知会南宋朝廷,称金国将派使者赶赴扬州商讨议和之事,但是,一定要宋高宗亲自接见使者,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宋高宗留在扬州,然后派遣麾下将领完颜拨离速、耶律马五和乌林答泰欲率领一万铁骑,立即启程奔袭扬州,自己则亲率主力攻打韩世忠。
宋高宗会傻乎乎的留在扬州等着接见金国使者吗?恐怕还真会!
因为在金国南侵之后,双方在濮州、开德府等地激战之时,宋高宗还派魏可为使者,向金国求和,但魏可被完颜宗翰给扣押在了军营。
宗翰担心金军攻势过猛,宋高宗会放弃扬州南逃,所以,没过多久便释放了魏可,并让他给宋高宗带话:金国有意谈判,但需要宋朝皇帝亲自出面。
打发了魏可之后,宗翰趁热打铁,又把以前扣押的宋朝使者刘诲放回去,让他再次向宋高宗转达金国愿意和谈的意思。
有了前面魏可和刘诲的铺垫,再加上这次金军统帅的传话,宋高宗完全相信了金国议和的诚意,于是和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殷切的盼望着金国使者的到来。
完颜宗翰率领主力全力攻击韩世忠,宋军战败,韩世忠先退到宿迁(今江苏宿迁)、再退往沐阳(今江苏沐阳),后来扔下这支人心惶惶并且失去战斗力的部队,连夜乘船走水路,退到盐城县。(夜,弃军,乘潮走盐城县)
天亮后,士兵们发现主将已经走了,顿时四散溃逃,后军管队官李彦先(非陕州李彦仙),挺身而出,收拢了一部分士兵,找到几条船,带人一直向东退入大海,不久后,北上占据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后来被朝廷任命为海州淮阳军镇抚使,楚州保卫战时,李彦先率军救援楚州,在淮河与金军血战而死。
弃军而走,是韩世忠军事生涯中最耻辱的一次,韩世忠深以为耻,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此后,韩世忠一直积极训练部队,打造战船,伺机雪耻,后来在黄天荡,韩世忠以八千士兵,在黄天荡围困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十万大军四十八天,打得金军再也不敢轻易渡江南侵,一雪前耻,成为和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
再来说长途奔袭扬州的一万金军,他们在路上招降了一批盗贼,完颜拨离速和耶律马五让盗贼们四处宣称自己这支部队是聚集起来的盗贼,一路上也没有被人识破!
众所周知,金军士兵的服饰是以兽皮为主的裘装,并且头戴白毡笠子,和汉族的布帛服装迥然不同。
这么明显的差别,沿途的宋朝军民为何没有人能发现呢?
这倒不是宋朝军民粗心大意,而是被一支真正的盗贼混淆了注意力。
当时,有一伙流窜在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一带的盗贼,为首的名叫刘忠,这伙盗贼全都佩戴白毡笠子,和金军头上戴的东西很像,他们四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白毡笠子已经成为他们的标志性装饰。
因此,两淮一带的人,看到白毡笠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忠及其麾下盗贼,这就为奇袭的金军创造了瞒天过海的机会!
正月三十,完颜拨离速和耶律马五率领金军逼近泗州(今江苏盱眙),泗州位于扬州西北方向,距离扬州已经不远了,守臣为把隘官永州防御使阎瑾,阎瑾名如其人,做事严谨,心思细腻。
那么,阎瑾能够识破金军的身份并向朝廷发出预警吗?精彩内容,下期继续!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