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批判实在论(CR)第二课| 伦敦求学记11
source: https://idioms.thefreedictionary.com/rotten+apple
今天回顾的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 CR)课堂是我们学院给入门级别的学生上的第二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说明critical和realism的来源,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agency:
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包括先验实在论 (Transcendental realism)、批判自然主义 (Critical naturalism)和解释性批判 (Explanatory critiques)三个主要部分。
先验实在论的实在由三个层次所构成, 即先验实在论的本体论层次由浅至深分别为经验域 (domain of empirical)、 实际域 (domain of actual)和实在域 (domain of real)。
我们的经验、感觉和思考,例如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这就是经验域的范围。
真实存在着的人、物体、行为以及事件这一类层次,则属于实际域的范围。
真正潜藏着的原因往往不可见,如重力、社会阶层,那正是实在域的范围。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220890324_fig1_Figure-1-Three-Overlapping-Domains-of-Reality-in-the-Critical-Realist-Ontology-Mingers
正如这张图所示,经验域是实际域的子集,实际域又是实在域的子集。
而我们作为人类施为者产生的想法比如感觉家庭条件好的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属于经验域,社会上有数据和研究显示家庭条件富裕的儿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有更大比例进入大学,这就是实际域的范围,然后继续去思考背后的因果关系,比如英国的教育研究者就会挖掘到这与社会阶层分化有关,这就是属于潜藏在表象之下的“实在”(real)。
摘自CR课程讲义
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判断苹果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熟了会掉下树属于经验域,到了秋季苹果掉下树来这件事就属于实际域,那么让苹果掉落的真正原因——重力,就属于实在域。所以,经验是会出错的,可错误的经验判断可以被实际“证实”却忽视了“实在”,这就属于“认识论的谬误”(epistemic fallacy):以经验界定实在,而忽略了人类的观察力随着科学进步而提升。
在讲完了批判实在论所看待的具有三个层次部分独立却又相互影响的“现实”(reality)之后,我们就要往回退一步,看看社会学研究的三种“价值观”。
这就把我们带回了社会学界的三座大山:
摘自CR课程讲义的配图
第一座是提出功能主义的涂尔干,主张所有人一起为了共同的幸福(common good)协作,以实现实现协调运转的社会,有一座高峰就是功利主义;
第二座是提出建构主义的韦伯,主张理解他人的观点,描述而不做评价,认为不存在全宇宙都通用的普世价值观或真理,有一座高峰是相对主义;
第三座就是提出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张所有人都在为了少量的资源、权力而竞争,因而人们需要价值观和权力来下决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友善的,可能是有冲突的。而研究可以促进自由、公正的实现,让每个人都能够“绽放”(flourishing)——充分实现潜能。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意识到我的下一句话:
批判实在论的批判视角来自于马克思主义(critical vision comes from Marxism)。
此处需要引用一句来自马克思的名言来作小结: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45/theses/theses.htm
关于第二部分Agency的内容,其实在之前我们提到的Margaret Archer就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见《Margaret Archer是谁?为什么她如此重要?》,同时也分享三本老师推荐的三本书:
摘自CR课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