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敞开拥抱“地理人的开学第一课(2.0)”?
题图是今晚在上海和友人去面馆看到的招牌
(2017.08.29 16:19pm UTC+8)
昨天晚上深夜写完推送后有点睡不着诶,正好看完推送的一个学妹和我联系谈到这个活动是怎么做的,就又解释了一遍,其实关键在于要记得录音(有条件也不觉得会拘束的话可以录影)。因为这是一个我偷听到的独门秘籍,那就是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听,当然也在征得对方(比如学校里特别棒的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录下来回去精听。
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我才理解了什么叫做“唯有熟尔”。因为这种方式简直就是我这种想从各个角度看问题的大福音呀,第一遍听可以把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第二遍可以想着如果是我来教会怎么做,第三遍可以幻想如果我是一个关注性别差异的教育学者会怎么看待这节课的师生互动,第四遍可以想着这位教师在上课时为什么要从这些角度切入......
这对于我这么个精分的戏精少女而言,简直爽爆了哟~
我有一个朋友,和她分享过这个想法之后,她真的有去做,我后来去她在的实习学校蹭课,也感受到她的用心和反思,甚至她还愿意分享给我自己听写转录出来的课堂实录,超级感动的同时,我当时也意识到,我这个朋友应该不用愁工作,也不用担心任何评比。现在过去两年后,果然她在工作上很受器重,参加任何教学竞赛也都是大受好评。
所以,我为什么要把这些细节都说出来呢,这不是泄漏了我朋友的秘诀吗?会不会不灵验了呢?可现实就是和吴军在“硅谷来信”中说的一样:
一个人在工作中,也常常容易捡芝麻,丢西瓜。那些人习惯做简单重复且价值又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于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做不来了。
(第021封信 | 西瓜与芝麻)
而我把这些秘密公诸于众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不用怕太多人来和我与我的朋友们抢并不多的西瓜,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会去捡,捡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给了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