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买谁后悔的七种食物,你家买了几个?
这些食物看着有营养,其实都被骗了!
1、植物奶不是奶
目前较多见称为植物奶的有豆奶、椰奶和杏仁奶,而这些其实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奶。只有哺乳动物才能产奶,植物不可能产奶。植物奶更类似于豆浆,都是把豆子、坚果或者椰子肉通过浸泡、研磨、高压均质等步骤制成的。有些植物奶为了达到类似牛奶的乳白色和质地,会加入一些乳化剂。从营养上讲,没有植物奶能完全替代牛奶,不过,如果是对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乳糖不耐受以及素食者,植物奶还是挺不错的选择。
2、营养麦片并不营养
麦片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简单方便有营养。尤其是营养麦片,只需要加入清水就可以冲出浓浓奶香的速溶麦片。但其实,这种燕麦片本身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精加工过程中已经丢失,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而且为了追求口感,这种速溶麦片添加了大量植脂末、香精和糖,热量较高,一般不建议糖友和减肥人士选择。
3、全麦面包不是健康的粗粮制品
买粗粮制品时注意,不要以为有全麦、粗粮、高纤这些字眼的就是健康食品。市面上有很多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食品,乍一看,饼干上有星星点点的麸皮。但可别被表面上的这些麸皮蒙蔽了。小麦粉、精炼植物油、麸皮、白砂糖、起酥油,配料表中的这几种成分泄漏了其本质。面粉为主,为了改善麸皮造成的粗糙口感,饼干里加了很多植物油,不是健康的粗粮制品。
4、果蔬脆片热量很高
看起来跟新鲜的蔬菜水果没两样,吃起来嘎嘣脆、味道也不错,果蔬脆片这种零食一直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其实,大多数的果蔬脆片都不健康。水果弄成干后,水分少了相对而言糖分就更高了,加上在加工制作过程之中,还可能额外添加盐或者糖,这都给身体增加了额外负担。在很多营养学家的眼里,果蔬脆皮属于垃圾食品的范畴。
5、乳酸菌饮料助消化能力有限
这些年,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五花八门,有需冷藏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也有常温的,很多人就是冲着广告中声称的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而购买。益生菌发生作用,需要三个条件:有足够数量、活着到达肠道、对宿主有益。从生产加工到储存、运送,整个过程当中,无论哪个环节的温度控制不当,益生菌都有可能失活。即使乳酸菌饮品中含有大量活性的益生菌,从口里喝进去后,经过胃酸的摧残,能活着进入肠道的实在有限。
6、果脯≠果干
果脯?果干?傻傻分不清楚,其实果脯营养不及果干。果干制品是经过干燥后的水果,此过程中,会损失掉部分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但矿物质和糖被浓缩,含糖量通常可达60%~80%左右。果脯是水果加糖煮制后再加糖腌渍而成,维生素和钾、铁、锰、锌等矿物质含量远不及果干,营养素密度低。而且,果脯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熏硫处理保持色泽。优先选新鲜水果,然后选果干,最后选果脯。
7、果醋饮料≠果醋
优质的发酵苹果醋,可用来凉拌菜肴,或餐后稀释饮用,对健康有益。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苹果醋并不是醋,而是甜饮料,是用苹果汁加醋酸制成,有的产品甚至用醋和苹果味香料勾兑而成。而且,为了调节口感,加了很多糖,营养价值很低。
如何挑选零食?
1、营养价值
首先推荐的就是低脂、低糖和低钠的零食。秉承这个原则,优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尽量选择当季的新鲜水果。另外,豆浆、小馒头和吐司等也相对健康。如果你在选择零食时,无法辨别营养成分,可以看配料表。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含量就越高,并依次递减。所以,尽量选择天然原材料靠前的,如牛奶和水果。
2、小心套路
现在不少商家会玩文字游戏,知道大家害怕高糖食品,所以就在宣传中宣称无蔗糖。但无蔗糖并不代表不含糖,其中还有可能含有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果葡糖浆等。一定不要掉进商家的文字陷阱里。
3、少添加剂
不少添加剂现在的名字十分隐秘,导致很难辨别。下面这些名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甜味剂:带有糖、蜜、甜字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带颜色字眼的,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等。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字眼等。
增稠剂:带胶字的,比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明胶等。
吃零食的几个原则?
1、零食不能代替正餐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平时的主要营养来源还是正餐,零食仅仅是一个辅助作用,千万不要用零食代替正餐。
2、睡觉前不要吃零食
这一点大人、小孩也是同样适用,睡觉前吃零食一方面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另一方面长期睡前吃零食会有出现蛀牙的风险。
3、吃零食前要注意卫生
除了要保证零食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外,孩子在吃零食前一定要记得洗手,尤其是现在疫情依然存在的特殊时期,更要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