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疾而终的暧昧,未能走到最后的初恋,幼时渴望却不曾获得的关爱……这些令人放不下的憾事似乎都有着某种相似性。
为什么我们会对“未竟之事”念念不忘?这种执念会怎样影响我们?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能够很好地解释这种人们对没有结局的未完成之事的执念,那就是完形心理学中常说的“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business)。完形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FrederickPerls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们的未竟之事相关。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分手时心中有太多的“本可以”、“如果……就……”,有太多的不理解和不确定,并认为两个人的故事不该就此完结,那么这件事就极有可能成为Ta心中的未完成事件。1927年,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地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这种解答未遂的问题,由于没有完成,他的心会永远悬在那里,时刻想着如何终了。“未完成情结”这个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派,完形心理学。
不同于一个确定的happyending或是badending,“未完成”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本可以”,意味着不甘、懊悔和遗憾。
当一件事成为了“未竟之事”,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估就会脱离这件事本身。
未完成情结,与我们对“完整”的执念有关
完形学派强调,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人都会追求和构造一个完整且闭合的图形。人们近乎偏执地渴望生命中每件事都有始有终。没有结果的事伴随着未被满足的愿望或需求,被人们带入日后的人生中。由于“未完成事件”一直悬而未决,个人处于不能理解、没有能力或者得不到支持的状态,而那创伤却一直要求弥合。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
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一种认知闭合需求(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不确定的情景时,有一种求知动机——
“人总时希望能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因为与混乱与不确定相比,任何明确的答案都会让人们感受到认知上的舒适”
这就是未完成事件给人们造成困扰的基本机理。当人们的困扰来自于挥之不去的相似的情境,注意力无法完全放松地投入到未来和当下的事务中,看起来常常在重温旧创,似乎仍然在设法解决那最初令人不知所措的恐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它不一定是宿命般宏大的事。看了一半被迫中止的电影或小说,特意去吃却刚好关门了的餐厅,在我们去找机会完成它们之前,这些也都是未竟的愿望。我们也一样会牵挂要去实现这些愿望。未完成事件会阻滞人在那个未完成的情结中,出不来,进不去,它成为深刻影响着人们前进的动力,结果形成“解决-无效-再解决-无效”的恶性循环,会给人带来疲劳、注意力分散、混乱、紧张、身体疾病等等身心病症。而那些未被表达出来的情绪,包括悔恨、愤怒、痛苦、悲伤、焦虑、罪恶等,牵扯着人们的负面情绪。如果未完成事件本身激起的情绪太过强烈,没有及时解决,又或者未完成事件积累太多,往往就形成强烈的情结,这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甚至带来身体方面的病症。例如,一个从来没有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人,在他身上便可以发现未完成事件是如何困扰着他,同时出现在他的一些行为当中。他也许会怨恨他的母亲,因为不管他如何表现以寻求母亲的赞美,但母亲却总让他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笨拙。因此,他把对需要母亲赞美的需求,转化为对女性的追求,用以证明他是一个有用的男人。尽管他运用了各种策略来让女人赞美他,但总还是觉得不满足,这便是未完成事件妨碍他与女性有坦诚的亲密关系使然。因为他的需要是儿童式的,而非成人式的。在他能体验到真正的满足前,他必须先去完成未完成事件的体验,换言之,他需要回到原来的未完成事件上,把原来不为人知的失望与愤怒的情感表达出来,解决原存的僵局。
如何治愈“未完成心结”
心理咨询的艺术就在于,设法帮助和引导来访者抵达那个被卡住的地方,让“未完成事件”逐渐浮出水面,不断探寻和体验,提升其当下的察觉能力。心理学家皮尔斯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推出了未完成情结的处理方法:发现未完成事件(通过心理地图),让当事者叙述故事;然后引导他退行,回到那时那地去尽情地表达(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想法,其实是情感);再回到此时此地成长、回看,达成认知重评或赋予意义。也许一个人因此就放下多年的情结,心情舒畅,重新上路。当然,这里面需要咨询师用心的陪伴、鼓励、支持、抱持。格式塔疗法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未完成情结”,让你获得更敏锐的察觉力、体验内在的冲突、解决不一致性和两极化的问题、突破构成阻碍的僵局,以解决未完成事件。“未完成事件”好比我们个人成长航程中不断面对的一个个“暗礁”,未完成情结一旦形成,纠正的办法一般是宣泄和补偿两种。未完成事件往往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解铃还需系铃人,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刻状态的知觉,认识并清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才能整合缺失的部分,达到人格的完整,不再被“未完成情结”所困,身心自由的去创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