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 读 | 张九的私印,迷死你

缘   起

由毓慧老师撰写的专栏《慧·见》(共100期)已经和大家告别好几个月了,一些热心印友总是恋恋不舍,希望有机会能再看到毓慧老师的文字。经过金石君反复努力,毓慧老师终于同意再开专栏,继续和大家一起交流印道。新的栏目名为《慧·读》,两周一更,主要分享毓慧老师的读印心得,试图从方寸之间的印文或边款,去探寻作者创作的根源及背后的故事,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如毓慧老师所言:“读方寸印,观自在心。”,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和“眼”去寻找方寸之间的大美吧!

——金石君

41

△汉·张九私印
“张九私印”是我多年之前的一次偶遇,今日再见,依然对其谜一样的存在,心动不已。
先来说说张九。这个人我不认识,但他让我想起另一个人,那个人我也不认识,但是你们大家都熟悉,朱重八。

△朱元章

你可以朱重八,我为什么不能张九?可见,以数字来给孩子取名,并不是朱元璋老爸的原创,只不过他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大人物。对于元人以数字来取名,清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有清晰记载:“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朱重八之名即由此来。其实,以数字取名,还可以向上追溯到北宋时期,那个时候民间就有采用这种方式来取名的,而并非元朝特有,也不是带有阶级偏见的强制行为。但是在汉时,是否普遍存在这样的取名方式,也许只有去问问张九的老爸了。
在日本文化中,以数字来取名至今还占据着主流,四郞五郞百代千惠的比比皆是,山本五十六也是他老爸在五十六岁时造的孽。日本文化受唐朝文化影响极大,面对部分人把任何发明都据为己有的表现,我毫不心虚地说:数字取名是我们的。
既然唐时有,那与其相去不远的汉代,这样取名似乎也是正常。
汉印,从它的实用功能来区分,可分为官印与私印两大系统,很明显,“张九私印”是一方私印,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不想回答。

△汉·宋庆私印(尺寸:1.4x1.4cm)

汉私印,因与官印的使用区别,从而在风格上少了几分雄厚与圆浑,同时,由于民间工艺,使私印的制作少了更多的约束,从而让它增添了随意与生动之趣。
“张九私印”同大多数的汉印一样,四字均分印面,通道清晰,章法平稳。由于四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印面形成“三密一疏”的布局方式。生动的篆法,是这方印的最为成功之处。其圆润饱满,婀娜多姿,堪称汉私印的完美代表。精彩的“九”字,字体起伏巨大,形态夸张,两个大大的曲笔,弹力十足,姿态优美。独特的篆法,使“三密一疏”又变化为“三静一动”,而纵观全印,“九”字的夸张表现却并不显突兀。“张”“私”“印”三字篆法平稳,但在不同部位均有曲笔的元素加入,在稳定全局的同时,又能与动态的“九”字相呼应。“九”字的曲线,使其线条之外形成不规则的留红变化,更增加了印面的流畅气息,作为全印的印眼,可谓一笔重彩满堂生辉。
文字在与印边的联系上,与其在印面上的表现同样重要。圆圆的转角,也许是印工的得意之举,更可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年的风蚀与侵蚀,使印章更多了一分毫无做作的自如,顺势而出的笔画,打破了印面的拘束,率性的张九跃然于印面。
而张九这个名字,好似为了这方印章的千古留芳而取,十个数字中,也只有这个“九”会这样的风情万种。倏忽而过的两千年,时光面前我们是多么的卑微,张久微不足道的一生也无人会为之驻足,而这方不足2厘米的小印章,却以如此魅力,在历史进程不断的审美变化中,令今天的我们依然为之所倾倒。以此来看,张九是略胜朱重八一筹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所为之痴迷的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其他精选好文

⊙慧·读(001):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慧·读(002):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慧·读(003):三人三事三十三年——话说吴让之的一方三面印

⊙慧·读(004):“左军痹司马”,一方伪官印的由来

⊙慧·读(005):当“魏嫽”遇见“翁哉”

⊙慧·读(006):人生有穷达,“硬核”德行千年不变

⊙慧·读(007):吴让之与齐白石的天涯对话

⊙慧·读(008):小人物的大境界

⊙慧·读(009):游走于逃禅煮石之间

⊙慧·读(010):从一幅画到一方印,“绿肥红瘦”用了七百年

⊙慧·读(011):索印,也不是那么容易 ——“意与古会”背后的故事

⊙慧·读(012):与“汪氏八分”“壹斋书画”同行,寻踪让翁故里

⊙慧·读(013):思念依然绵绵无绝期——吴让之的与汪鋆的忘年之交

⊙慧·读(014):为了它,改名改字改斋号

⊙慧·读(015):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之“有所不为”

⊙慧·读(016):此生情缘尽现方寸

⊙慧·读(017):从印章治拉肚子说起

⊙慧·读(018):我本天涯一布衣

⊙慧·读(019):“十里荷花”中的“罪”与“德”

⊙慧·读(020):用尽生命呵护的美好

⊙慧·读(021):汉印中的谦谦君子——“寿佗”

⊙慧·读(022):从“假冒”奚冈说起赵之谦

⊙慧·读(023):情有独钟一枝梅

⊙慧·读(024):一只“穷鸟”引起的公案

⊙慧·读(025):非法非非法,无法即是法

⊙慧·读(026):两方惊世的“二金蝶堂”,两种美学观的碰撞

⊙慧·读(027):刘备:祖宗,是我啊~

⊙慧·读(028):旷世绝刻“赐兰堂”

⊙慧·读(029):往听黄鹂声

⊙慧·读(030):三刻“学然后知不足”

⊙慧·读(031):白石老人称我为君缶

⊙慧·读(032):迷雾重重的“梅隐”

⊙慧·读(033):谁人不爱“偏将军”

⊙慧·读(034):印界“董狐”

⊙慧·读(035):一起来做“骫骳”之徒

⊙慧·读(036):“野狐禅”曾经小巧而别致

⊙慧·读(037):人书俱老的“人长寿”

⊙慧·读(038):要学汉印,是他说的!

⊙慧·读(039):精心刻制的十二方印被人磨掉,试问齐白石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慧·读(040):我就是木匠,说三遍是不够的!

关注毓慧老师个人公众号

“遇见毓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