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村宗祠与人文历史
上戴村位于兰江街道北部的厚仁片,是一个坐落于山林之中、水域丰富、四面环山的山水村落。上戴村距离兰江街道办事处11000米,属丘陵地。往东到兰江街道的厚仁村,往西到永昌街道的沈家村,南北两侧为农田,只有几条田间小路。厚仁片原为厚仁集镇,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并入兰江街道。村中现有人口1400人,503户。村域面积为3774.15亩,其中山林面积2600多亩,耕地2750多亩。
宋淳熙年间,村祖戴姓自兰溪十一都戴家庄迁居莲湖,后裔分布在莲湖(莲塘)之上,故称上戴。村中有水塘,民居环塘而建,呈放射状,并有明清古建筑九厅,亦环塘而建。村南建有“上戴祠堂”,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湖戴氏宗谱》记载,“按戴氏之所出者皆自宋公,宋初封地在戴阳之域,即今应天”。民国庚申年重修的《莲湖戴氏宗谱》共有18册,书中记载,上戴村为元朝延祐年间(1314——1320)第八世戴寿六到了莲湖上戴,村庄才逐步形成规模,一直发展至今。
上戴祠堂:位于兰江街道上戴村,始建莫祥,现存为清同治间重建,占地2180平方米,七开间,为一回字形四合院建筑,中厅三开间,歇山顶,全部用青石柱,牛腿等雕刻戏曲故事。大门三间,门各有抱鼓,俗谚:“三门六抱鼓,抵过宰相府”,较有特色。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仲信堂:小宗祠位于旺塘北侧,靠石塔山而建。小宗祠共三处门口,中间位大门,两侧为半拱形小门。大门两侧各立有一座石狮子,石狮子两侧又各有两只旗杆。
花萼堂:又名花厅,建于清朝。位于旺塘西北侧,望槐堂西侧,“回”字形格局。因靠山而建,地势较高,进入前厅有一段台阶铺设,然后进入前厅门前的平台,后进入前厅。前厅门面有青石雕刻图案,后厅大门为圆形拱门,厅内柱子以及二楼墙门都为木头雕刻,手工精湛,图案丰富。
存心堂:存心堂为上戴戴氏望族之一,位于古村中心。存心堂为二层土木结构,坐西朝东,正东面为前斤水塘。存心堂边上为民居建筑,为二层土木结构,一楼分为南北两间,中间隔着一条1米左右的过道,供来来往往的村民躲避。一楼窗户为圆窗,二楼都为木制结构,由梁与柱形成方形木制版,共3个窗。其中过道顶上的窗户主要是供古时女子坐在窗边绣花或观看楼下风景的美人靠。
敦睦堂:敦睦堂位于存心堂东北角,亦围绕斤前水塘布局。文革破“四旧”期间,敦睦堂因火灾夷为平地,现仅存几个石柱墩。
亲贤堂:亲贤堂靠山面水,位于存心堂东侧正对面,存心堂、亲贤堂、敦睦堂三处形成了上戴古村的中心地带,皆围绕斤前水塘布局。以斤前水塘南侧的山林为界,该地带犹如一个四合状,周围又是山林围绕,成为一个天然的山谷地带。因历史原因,亲贤堂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仅存的几个石柱墩还能分辨出它曾经的布局。
望槐堂:莲湖戴氏世祖生有二子,分别建造了望槐堂与承宗堂。如今望槐堂只剩后厅,承宗堂只剩部分石柱墩。每年的二月初一,戴氏族人会把位于柱杆殿的亚父神像请入后厅中摆放,以供村民祈祷、祭拜。
望槐堂为五进四院式,后厅内设有台阶,中间摆放亚父神像。后厅东侧为碾米以及生火的地方,以供进祭拜亚父神像的香客以及守护庙宇之人餐饮之用。
至明洪武元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敕,何、戴、梁三姓经营鱼花业免税,并赐免税优惠之匾额,悬挂于上戴村望槐堂。遗憾的是,匾额与望槐堂同毁于文革,其额之文由当时县水产局抄存。
慎德堂:位于莲湖西侧,即前戴门区块内。呈“回”型状,大门上方写有“慎乃俭德”四个字。门口前方有一块平地,平地地块约高于地面1.5米,由台阶路进入平地。
明德堂:位于大坞塘南侧、竹园西侧,始建莫详。门口呈“八”字形,开在厅堂的侧面,由台阶路走入。门口上方写有“维新祖继”四个字。
仲文厅:位于石塔山北侧,在原先可继堂位置新建。厅堂门前为平地,门口上方写有“追本崇源”四字。
敦本堂:后期新建,位于村中部。屋顶两侧各写有“福”、“寿”字样、大门与门顶之间写有“竹叶三斯”,门口两侧、靠近屋顶处各有一个圆形窗口,其他部位没有开窗。
崇德堂:位于村中部,结构类型与敦本堂相似。屋顶两侧各写有“福”“寿”字样,大门与门顶之间写有“崇其九德”,门口两侧、靠近屋顶处各有一个圆形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