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

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

在前几天,成都49中发生的学生坠亡事件,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年,本应该在属于自己正是最好的季节,开心茁壮地成长,本应还有大把的时间去享受未来该有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用最愚蠢、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一切。轻生,仿佛成为这一代孩子们逃避责任、发泄的最好方式。可反思下来,这一切真的就可以结束了吗?回首孩子的心里历程,外表看似开朗坚强,内心实则脆弱内向,家长却浑然不知,学校更是无从知晓。所有的一切看的都是孩子表面现象,内心问题却无人考究。

现如今,在身边总能听到一些父母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成绩如何如何,上了多少科的补习班、课外班。孩子取得优异成绩了,家长认为是他们付出了高额的补课费换来的成果,沾沾自喜;而成绩不理想的,则认为孩子是没有努力,换来的是一顿没有理解的责怪与打骂。在父母谈论孩子学习、比较成绩高低的时候,他们只注重的是学习教育,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健康教育发展。

从孩子懵懂时间开始就被父母的认知强加去上各种的课外班,到了上学的年纪开始除了在校要学自己的本职科目外,放学后甚至是周末还要被安排满满的去上各种补习班。家长不管孩子年纪大小、接触事物的理解度,一切全靠父母的想法与安排,他们不能有思想、不能有反抗,只有唯命是从。随着年龄逐渐生长,孩子们心里开始有了思想,会选择、会抵抗、会拒绝。其实这是成长的表现,在此时,面对孩子的表现,作为真正会教育的家长会选择倾听、尊重、理解与支持。而对于普遍家长的生理反应则是选择了“大家长主义”,打压、批判与指责。疏不知从几何起,这种“家长强加式”的教育方式,却成为埋在孩子们心里的一颗雷,稍有不慎,就会将双方都炸得遍体鳞伤。性格外向的孩子还好点,慢慢会被炼就一身铜墙铁臂,会随着周边事物的发展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疗伤,为自己寻找开解的方式,用自己独有的性格慢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则会被周围大批的负能力吞噬,与此同时也在心里被悄悄地埋下了一颗“轻生”的种子,正在悄无声息地生长着。当这颗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孩子为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了。

教育,顾名思义,教书育人,教人做人,教学问,让人修身养性,明事理,三观正,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可中国的教育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我们的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不会爱,有的是溺爱,有的是冷漠,不懂得真正的爱,不懂得生命的成长状态,一味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而孩子需要的是在不触犯法律法规、不违反道德底线的大圈下自由的发展,家长要学会什么时候该放手,如何去放手。要学会在孩子失败或悲伤时懂得去赏识,在孩子迷茫时要懂得如何去引导,在孩子不听话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问题,及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调整。其实家长在教育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要做到自己正能量满满,成为自己和孩子的榜样。理解孩子就像自己理解朋友、理解他人一样,不要溺爱、冷漠、抱怨、自私、鄙视、看死等等。如果家都没有一种正确的爱,还能指望孩子能有什么好的人生目标,更别提什么远大的前途了。

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家长就是一面镜子,而且做的往往要比孩子多,这样孩子才会对照着去学习。有一点记住了,教育是不要求回报的,孩子不是替你完成你想要梦想的机器,更不是你的摇钱树,尊重生命,孩子不光是属于家长的,也是属于社会的,世界的。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无论对与错,有时也可能会很荒唐,但这正是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在心里建设上发生着变化,有着巨大的进步,也正因为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识所以才会开始有了独立的萌芽期的发展。

人不是机器,孩子更不是。要知道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满足和自由,不要把分数看的很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学的不是考试技巧,而是知识,保留住自己和孩子的好奇心。要懂得宽容,而不是纵容;懂得理解,而不是误解;懂得亲情,而不是溺爱;懂得赏识,而不是抱怨;懂得尊重,而不是辱骂;懂得放手,而不是束缚。

对孩子来说,好的教育方法,超过教授知识。只有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得到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