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伤寒一日,大阳受之

4、伤寒一日,大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4.1此处,谈及了时间,也就是疾病的变化。伤寒一日,也就是患了伤寒证一天,伤寒证的脉是阴阳俱紧,这一天里,脉还是紧的,跳动的频率是缓慢的,说明病还在表,没有向里传,如果说脉跳动的频率快了,说明病向里传了。脉数急,对应的是阳明脉。凡是数啊,急啊,属于阳的范畴。迟缓,属于阴脉的范畴。少阳脉是弦,吊着呢。
说太阳病,我们前年看到了太阳病涉及的条文占了伤寒论的半壁江山,其实太阳病的本证最主要的就是两个方子,有汗的桂枝汤,和无汗的麻黄汤。但是呢,他们各自有适应症,禁忌症和加减应用证,以及一些误治后的变证,以及类证。以及从太阳病向其他六经病的传变,所以太阳病的条文特多。
按照我自己平时在感冒初起的阶段,有一点苗头了,给自己煮红糖姜汤,一激发,一出汗,寒气也就出去了,基本上就阻挡住了。
从太阳进阳明,病就停在这里了,阳明无死证,也不再传变。如果太阳传少阳,还会继续传,从太阴,到少阴,最后到厥阴,到了厥阴,那就是在生死一线。
4.2颇欲吐。人在什么情况下想吐呢?吐就是要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为什么要吐出来呢?大概是运化不动了吧。或者是胃里进入了什么东西。比如胆汁留到胃里啊,想吐啊。这可能是少阳证的表现。柴胡证就是心烦喜呕。胡希恕先生,对这个“颇”字挺上心,很想吐啊,说明程度不是轻微的。胡老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好好体会张仲景的用语,这些用语的细节里就有张仲景的用意。能得仲景的心意,那就是真正的张仲景的学生,这是超越时空的学问传承。
4.3 若烦躁。这是阳明证的表现。胃里有热,就烦躁不安。我们看“烦”这个字,火字旁,火在烧烤着头啊,能不烦吗?形容的很好啊。躁呢,安静不下来,足动来动去,不安啊。这就是五心烦躁,就是有内热。吹风扇也不管用的。人在病的时候,多么怀念正常的状态啊。但是一到正常的状态,也不存在什么珍惜不珍惜的呢,该咋滴还是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