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令||横渡渤海进军辽东

李丙令||横渡渤海进军辽东——《东北战场的回忆》

红星故事2019-11-06 19:20:11

来源:新志荐文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的配合苏军及其他盟国作战。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8月10日前后,山东军区宣布成立8个师、11个警备旅。

单选

我被任命为第六师政委,师长是聂凤智同志,副师长兼参谋长是蔡正国同志。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同志在召集我们开会时说,你们师长带上两个参谋,政委带两个干事,马上向城市要道进军,干万不要坐失良机,让蒋介石把抗战的胜利果实抢去。当时我们正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的胶东干部,立即由许世友同志带领,星夜赶回胶东莱阳城。在莱阳城遇到了我的老战友吕其恩、柳远光同志。我们曾于1935年在烟台一起搞过学生运动,此后的两年,又一起在烟台建立“民先队”和党的组织,一起组建了抗日武装。他们说,他们两人和邹大鹏同志一起,是奉命到东北去开辟工作的。

准备乘船渡海到辽东半岛。(后来得悉:吕、邹率100余人于8月26日自烟台出发,29日晨在辽宁庄河地区登陆,并于30日攻占了庄河县城)。那时部队尚分散在胶东各个战场作战。我们六师只有老十四团第三营还在平度附近。我和聂师长带上五师十三团随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直奔平度城方向。

平度战役是由许世友司令员统一指挥的。9月10日欢克县城,全歼守敌。11日即接中央调山东部队进军东北的紧急指示。当月下旬,中央还指示胶东,为防止美国军舰登陆,要迅速地把船只集结到沿海各小港口,以免被美军扣留,妨碍我之运兵计划。还是在我们攻打平度城时,山东滨海支队(万毅部)已到达胶东。我六师在平度战役后,也立即向蓬莱以西之滦家口集中。其他拟调往东北的部队,也积极准备,陆续向出发地集结。根据邹大鹏、吕其恩同志发回胶东的电报,部队登陆地点确定在庄河地区(也有在貔子窝登陆的)。

当时,沿海地区刚刚解放,渔工还来不及组织起来,沿海地方政府也正在着手建立,我们只得派汽船到海上去招唤渔船回滦家口。来一艘部队即乘上一艘。大船载一个排,小船载一个班。

装好一船,即走一船。据测算:从滦家口经渤海到辽宁之庄河县,如遇顺风,一夜即可到达;遇逆风,船要走之字形,则需两至三天时间。乘木制渔船航海,是十分艰辛的。受海上风力的影响影大,有时有的船已经看到海的北岸了,可突然一阵北风吹来,船又被风刮得飘回南岸。正是由于风向不顺,有的部队不得不在海上航行一周多的时间。航海,本来是件愉快的事,向远处看,水天一色,点点白帆,还时有海鸥点水嬉戏,海豚结队翻腾。

干部战士开始上船不久,还有兴致欣赏这些海上景色,当驰近老铁山海峡时,海上风浪大起来,大家只得下到船舱内。舱盖一盖,空气污浊,再加上船体颠簸,不少人受不住就大口呕吐,有的把胆汁都吐出来了,真象得了一场病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上船之前规定的联络指挥信号,一晕船呕吐就什么都顾不上了。这时,船老大就成了实际上的指挥员,他既要掌舵,又得照顾船上的同志们。就是这批胶东沿海勇敢、坚定、忠厚的船工,不辞辛劳,把山东50000多军队安全地运到了东北。

我们第六师从9月底开始分批渡海,至10月20日左右即全部到达东北。我是在10月中旬率师指挥机构,乘坐汽船过海的。那天风浪也大,30余人的指挥所,除我和卫生处长不晕船外,其他同志都呕吐了。到达黄海北岸的庄河后,接到了任命我为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海北海运指挥的命令,并要求我同海南海运指挥许世友同志直接保持联系。部队登陆之后,即抓紧给木船补充粮水,给汽船补充油料,然后再有组织地派遣这些船只返回滦家口。

着陆部队发了一周用的生活费。这些钱(伪钞)都是在庄河附近几个县筹集的,因为县委书记和县长等都是由胶东过来的地方干部(记得当时大孤山县委书记是温建平同志,1936年时我和他都是烟台工委委员)。由我负责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东北局10月上旬关于东北形势问题的决议。

决议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收集资财,建设根据地,以达到我在东北军事、政治斗争优势之目的。”后来,企图在烟台、威海停靠登陆的美国军舰,由于我胶东地区按照中央关于反对美军在烟台、威海登陆的指示精神,进行了严肃的斗争,美舰只得悄然离去。这样,烟台、龙口都成了渡海部队的起渡点,船只越来越多,行动也越来越有组织了。

罗荣桓同志于10月24日接到中央要他“率轻便指挥机关,日内去东北”的电报后,即由临沂动身去胶东,在黄县龙口渡海,并于11月上旬到达旅大以东之貔子窝登陆。我事先为他准备了,汽车并派人去接。他当时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山东有困难,你处既然能搞到武器,请电告山东后续部队不要带武器了。遵照罗荣桓同志的意见,后来的部队有的就只带了一半武器。他到沈阳后,对山东到达东北的部队,何部应集结于何处,都及时地下达了指示。他还要求部队,在扩编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拳头”(主力),并要坚持以近战、夜战为主,搞好军事训练。

当时,东北一些人穿的鞋都是橡胶底的,日本投降后,工厂停产了。部队没有鞋子穿,便请胶东支援一部分。胶东党政领导立即动员广大妇女群众,日夜突击,做了好多鞋子送来了,解决了部队的急需。我们也把一些枪炮、弹药给胶东运了去。胶东老区军民和东北部队之间的情谊,在解放战争那些年月里一直是很深厚的。

从9月底到12月初,由胶东沿海出发,横渡渤海、黄海,陆续开赴东北的计有:山东第二、第三师,第五师(原属十三团未过海,新编的十三团是以另外3个营加上1个团部组成的),第六师,鲁中警备三旅,警备四旅一团(即后来我四纵十师二十九团),渤海、鲁中、胶东和渤海军区地方部队各一部,滨海支队、田松支队、山东军区直属队等单位。除部队外,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干部和用于组建若干个团的各级部队干部。这么多的单位和人员,都安全地渡过了大海,抵达辽东半岛登陆,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伤亡事故。这一艰巨的渡海任务的胜利完成,是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的结果,也是山东人民全力支援的结果。

山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节衣缩食供养了自已的子弟兵,在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时候,又派出成千上万的船工,使用大大小小各式渔船,不畏艰险,跨越大海,把子弟兵安全地送到新的地区。使我军得以抢在由美舰运输的国民党军队之前,先机进入并控制东北,为嗣后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山东人民的功劳和贡献,是我们永生难以忘怀的。当时同我一起在庄河海北海运指挥部工作过的同志,有的如六师后勤部长(后为四纵后勤部长)张特、作战参谋刘云亭等,已相继作古,他们都曾为完成这次海运任务,作出了很大贡献。

海北海运指挥部的工作结束后,我到安东(今丹东),向东满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同志作了海运工作总结报告,同时提出了自己想回部队工作的请求。经批准,我被调回二纵队二旅(不久又改编为四纵队十一旅)担任政治委员。

部队在东北登陆之后,未及休整,即迅速投入了肃清日伪残余势力的斗争。当时的东北社会状况是极其混乱的。在苏军的打击下,有组织的日军、伪军已被消灭,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日伪残余势力,控制着一些城镇和乡村,积极收集枪械弹药,发展武装,同我军对抗。国民党各系统派遣的特务分子,也以“地下军”、“先遣军”、“挺进军”等五花八门的旗号,大量收编日伪军、警、宪、特和土匪,组织反动武装。

他们大肆造谣滋事,破坏人民群众同苏军、我军的关系,抢劫仓库,破坏交通,煸动暴乱,掠夺群众,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使人民不得安生,社会秩序陷于混乱。为了肃清日伪残余势力及国民党特务分子三者结合的土匪武装,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我军登陆后,即向驻地附近之土匪武装展开了进剿。

先后作战10余次,歼敌1500余人,使流窜于大孤山、龙王庙、岫岩、瓦房店等地之小股土匪逐渐被我消灭。而活动于鞍山附近之千山地区的股匪,为避免遭我各个击破,则逐步集中,由国民党特务牵头,先后纠集日军、伪军、伪警察和宪兵共3000余人,编成3个团,企图凭借千山险要,待机蠢动,并等候国民党的整编。我第二纵队第二旅与冀东十六军分区部队共5个团的兵力,并肩作战,全部消灭了这股匪徒。至此,我驻地附近之股匪全部肃清,社会秩序逐步趋向好转。此后,我军即转入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斗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