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陈永安丨父亲的奖状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1963年生于山西万荣。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等刊发表小说八十余篇,著有短篇小说集《两个人的村庄》。

父亲的奖状

陈永安

麦子收后不久,黑三因为后腿有伤,队上便决定让黑三暂时不要出工,留着休息几天。于是那天下午黑三便在队上饲养室的场院里摇头晃脑地站着,站了一会,黑三似乎感觉到无聊,便嗷嗷嗷地嚎了几嗓子,接着用长脸的脑袋使劲拉着缰绳,不大一会,套在脑袋上的笼头便滑落了,黑三像解放了一样,嗷嗷叫着,顺着队上的场院跛着腿跑了一阵,跑着跑着,黑三似乎觉得不过瘾,便走到场院北边的井边,低头朝井里看着,这一看,坏事了,黑三发现水井里有一副驴脸,那驴脸拉得好长,黑三觉得好奇,再一低头,长脑袋便连着身子噗通下去了。

黑三是队上那头干活很卖力的犟驴。

饲养员老穆整理完饲养室的活计,出来不见了黑三,慌了一下神,便开始在场子附近的麦草窑洞和地里寻找,寻了半天没有结果,返回饲养大院,听见大院井里噗通噗通的声音,半光的脑袋往井边伸了伸,一下子慌了,平常三步一晃悠的老穆撒开两腿就往饲养大院南边坡上的麦场跑,边跑边大口喘气地喊:黑三、黑三跳、跳井了、黑三跳井了。

村子住在晋南高高的峨眉岭二阶台地,距离从县域西边流淌而过的黄河三十余里地,几乎所有的村里人都是不会水的旱鸭子。父亲从麦场赶到饲养室大场院的时候,井边已经围观了一圈二圈好多的人,生产队政治队长“司令”扯着大嗓子一遍一遍地喊着:谁会水——谁会水?给咱下井里呀!“司令”喊一遍,井边围观的人往后退一步,“司令”再喊一遍:谁会水——谁会水?井边围观的人又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父亲挤到人群的前面,站到井边朝井里看了看,转身到饲养室对面的土窑洞扛了两根木料放进井里。我下!父亲说着,用井边的绳子绑在自己的腰部,接着,一个叫小都的年青人也自报奋勇下了井。

父亲其实并不会水,但不会水的父亲却与水有过一次生死相遇。

父亲十六岁的时候,在陕西韩城黄河边一个古镇的杂货店当学徒。那一年黄河发了大水,河边的人都去河滩捞碳和值钱的物件。店里的伙计和父亲也去了,河滩上密密麻麻的人,抢着、喊着,突然,上游岸边的枪响了,有大水下来了。满河滩的人慌乱了,一伙一队的开始疯跑,哭声、喊声、惊叫声、波涛声交织着,构成黄河滩一幅杂乱的风景。父亲抓着七尺长的大扁担没有跑几步,上游的大水便呼啸而来,一排大浪从身后扑向父亲,眨眼间父亲便没了人影,咆哮的河水卷着父亲冲向远方的河滩河道,父亲闭着呼吸,右臂紧紧夹住那个宽长的扁担,不知什么时候,一头毛驴出现在滚滚的河浪中,父亲抓紧扁担挣扎着,终于抓住了那头毛驴的尾巴,父亲和那头毛驴在河水中漂着,渐渐地,父亲体力不支了,那头毛驴似乎也少了体力,哗地,又是一排巨浪盖过来,父亲被几人高的巨浪托了起来,又摔了出去。父亲眼前一黑,没了知觉。父亲醒来的时候,是在五十里外的芝川河岸,右臂腋下还紧紧夹着那副宽长的扁担。父亲坐了起来,看着咆哮的河水,看着刚刚被河水肆虐过的河床,父亲的眼睛搜寻着,父亲在寻找着那头毛驴,父亲拄着扁担走了好长一段河滩,还是没有看见,父亲站着,远远地望着,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井里黑咕隆咚的,黑三嗷啊嗷啊的叫声和用蹄子扑打的水声在回声极大的井里震响着。几分钟后,眼睛逐渐适应井里黑暗的父亲看见黑三在不大的水井里转着圈子,前后蹄子极为用力地扑打着井水,父亲两个人一靠近黑三,黑三便吓得四条腿乱蹬,更快更发疯地噗通噗通地转着圈,被黑三扑打起来的水花溅打在父亲的脸上,溅打在光滑发亮的井壁上,像是一场壮观的水战。折腾了半个时辰,父亲还是无法接近黑三。小都,你骑黑三背上!父亲喊了句。小都在父亲的指挥和帮助下,终于骑在了光溜溜的驴背上,黑三由于背上加了负荷,在井里转圈的速度便慢了下来,父亲趁机在黑三的前腿后面连同黑三的身子用粗绳子迅速一绑,小都麻溜地溜下黑三的驴背,父亲把脸上和眼睛上的井水用手抹了抹,朝着井口边看边喊:拉——!一二三,井上的人齐声喊着,黑三嗷嗷的惊叫了一声,便呼哧呼哧被绳子拉出了水井。

那年夏收结束后,父亲和小都各领了大队一个“模范社员”的玻璃镜框奖状回来,那个玻璃镜框奖状被父亲端端正正地挂在北房正中的墙上。

据说大队革委会给父亲和小都发镜框奖状的时候为上面写什么字考虑了半天,有人提议说写舍己救人,但救的明明是驴又不是人。有人说那就写舍己救驴吧,多数人不同意,说那是闹笑话,你还嫌咱万荣“七十二争”少?给咱万荣填“争”哩!最后村革委会主任一锤定音,说就写模范社员吧!几个人说好好好,但又觉得模范社员并不是多么满意,因为所有的模范不一定都有胆量下到冰凉的井水里救那八竿子也根本打不着亲戚的一头犟驴。

那个玻璃镜框奖状好多年一直挂在北房正中墙上。逢年过节什么的,父亲总是站在凳子上仔细地擦净镜框上面的灰尘,然后站在下面微笑着,看上一会,又似乎想起什么。

一九九六年夏季,三十四岁的我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推倒低矮的北房修建北楼,北房里面的盆盆罐罐及一些破烂物件来不及拾掇瞬间被无情地埋没在厚厚的尘土里。

北楼落成之后,布置父亲的房间时,想起父亲的玻璃镜框,我翻箱倒柜地寻了半天,才想起被掩埋的物件里就有父亲那个值得珍藏的玻璃镜框奖状。

父亲笑笑,很轻松地说:破镜框子,丢就丢了。

我低着头,遗憾地嘴里啧啧了半天。

二十多年过去了,想起那年掩埋丢失父亲“模范社员”的玻璃镜框奖状至今心里隐隐作痛。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0)

相关推荐

  • 【周末散文】母亲和那口老掉的井

    入夏后,一个多月时间,持续艳阳,持续高温,滴雨未落.母亲从老家来信,说"天干得很",苞谷蔫了,树叶萎了,村前那条河,断流了,连屋后那口古井,也快没水了--就是那一口,在那篇叫< ...

  • 周华景║难忘家乡的那眼古井(散文)

    村里有一眼古井,在路口往南一点的地方,再南面是谁家的老屋,好像故意挡住井的去路.村里人称呼井的量词为"眼","一眼井"或"几眼井",所以,古 ...

  • 刘元兵:【故乡的那口老井】

    文/刘元兵   图/来自网络 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故乡的那口老井 ◎刘元兵 [作者简介]:刘元兵,笔名贤者无忧.男,汉族,四川省金堂县广兴镇人.成都市邮政局助理调研员.长期从事邮电通信工作.曾在金堂 ...

  • 【西散原创】黄金云作品 | 沉淀在记忆里的老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漂泊在外,自己是那风筝,老井就是那根细 ...

  • 井边的碎日子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2015-05-14 15:01 海飞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爱上了江南的井.江南多水,也多井,我所居住的丹桂房,就有许多井.父亲说,我们也打一口井吧.在我现在的记忆里,父亲的话 ...

  • 故事 | 镇宅龙

     镇宅龙  我们那个片区开始拆迁了,母亲死活不愿搬离院子,天天搬个凳子在院中的水井边坐着,一坐就是一天. 我们都劝她,说:到时候这口井也得填了,这地方勘测之后说不定以后会修高楼大厦,咱们顺应时代发展, ...

  • 罗世胜【散文】老井

    文//罗世胜 老屋西侧里边檐角外,有一口井.井不大,用四块砂石砌成.长三尺许,宽仅两尺余,深也不过两尺.井上用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斜着盖住.上面生着绿苔,长着杂草.若是秋天,便堆满了各色的落叶.那不过是 ...

  • 孔庆贵丨故乡的那口轱辘井

    ▲图片来自网络 咯吱.咯吱.咯吱--从轱辘井上嵌入槽的摇柄处传过来,很刺耳也很难听,像是梦里咬着牙的响动,打着提溜的一桶水,便被慢慢拉了上来.一只手抓牢摇柄,弯腰叉腿,另一只手迅速抓住桶把,腾出握摇柄 ...

  • 民间故事:木匠五岁儿子失踪三天,老黄狗刁走木匠墨斗,儿子得救

    故事发生在宋朝仁宗年间,在开封府的西郊有一家百年老店,名叫"木匠张家具行",到了张本善这已经是这个家具行第四代传人了,因为木匠张家具行的家具做工精细,雕饰精美逼真,深受附近乡邻的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