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年味的背后
关于过年,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诠释的:
过年,即是指过“年节”,百节年为首,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中国古代民间早有过年的传统,古时新年曾专指干支历的“立春”,节气立春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农历正月初一。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春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热闹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儿时记忆伊始,过年大约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吃肉包饺子看春晚、串门走亲戚挣压岁钱。很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回忆起来,80、90后都是津津有味。记得那时大人们常感慨:过年就是让我们“遭罪”地忙活一通,小孩们却少不更事high地不亦乐乎。
如果说有一种媒介最能囊括当时社会全貌,反映芸芸众生千姿百态,非春晚莫属。
1998年,香港回归一周年,金融危机爆发,而一首《相约98》在当年春晚火遍大江南北。
还是读书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两女星是王菲、那英,时至今日两位女神都是80、90后心中不可撼动的天后。
次年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和春晚“钉子户”赵本山、宋丹丹合作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还是不改一贯诙谐幽默式反讽风格,针砭时弊,余音绕梁。10年后赵本山携徒弟小沈阳、毛毛与毕福剑合作小品《不差钱》,小沈阳因此一炮走红!两年后,赵本山最后一次亮相春晚,客观上完成了某种新老交替。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叠加地方电视台春晚的蓬勃发展,凡此种种都在对冲央视春晚的年味,而一些标志性存在的褪去似乎就在昭示年味的衰退。
智能手机将人们带入了相对扁平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鸿沟壁垒在不同程度地被瓦解,与此同时,娱乐文化消遣也更加便捷频繁和多元化。人们不再群发5元300条的套餐短信拜年,逐渐崛起的微信已经于悄无声息中成为了人们的必备通讯工具,也形成了一大畸形现象:手机癌,甚至蔓延到了中小学生。2018年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被国社点名批评为中小学生毒药,腾讯股价应声下跌。
人与人似乎因为微信而变得寡情了,殊不知却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某种自愈或逃避。《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被手机“奴役”的人也都是相似的,工作、恋爱、婚姻房产、教育子女,赡养父母,山大压力一座接一座,与其诉苦或被诉苦,还不如集体“寂寞”。一到过年“剩男”、“剩女”就要被七大姑八大姨问询儿女情长私事,真关心的会忙活着帮忙介绍相亲对象,“口是心非”的关心已变成了同质化的嘘寒问暖。不回答显得你不知好歹,回答了却又不给你介绍感觉像是被扒光了裤子展览了一遍,让你从此像躲瘟疫似地逃避那些似是而非的人。
是的,80后、90后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的年龄,儿时的天真烂漫正传递至新生代,曾经年味的烙印已是我们不愿接受成人现实的“牢骚”。数十年前,我们的父母不也是觉得过年乏味么?
人的心中都有个孩子,我们都不愿长大。
或许我们失去的可能不是年味,而是人生。如果年味已经跟不上你的诉求,那表明你正处在一个苦逼的人生状态,而你还得被一些无聊的集体陈式牵引!是你在刚刚结束的一年不够奋斗不够努力吗?不是,是你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苦命加班却总是被逼仄在抬手就能摸到天花板的职业空间里,是你苦哈哈拼死累活都跑不赢房价干不过二房东,丈母娘刚需也在不断膨胀,前有狼后有虎,你可能最终没有被咬死却累趴在了深夜的办公室。
毕竟,这个社会已经按照二八法则固化了很多,留给我们发挥的空间及资源都很局限了。别人动辄就是一个亿的小目标,而你还在为年薪10万、20万、50万爬坡。现实虽然很骨感,理想却也丰满,2019年梦想还是要有的,如果方向和思路对了,梦想说不定就实现了。
祝我们明年都有一个焕然一新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