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之上,郑州已经昂起建设文旅强省的“龙头”,乘势腾飞。
✍️ 撰文 | 赵灵儿 ☞ 《地盘》特邀撰稿人
河南终于在文旅市场打出新的王牌。
日前,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提出要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布局。这场绽放于初夏的盛会,为“老家河南”描绘了“诗和远方”的清晰蓝图,奏响了河南文旅产业提速发展的时代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文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1
金字招牌
▽
悠久灿烂的历史、浩若星河的文化和壮美雄奇的河山,形成了河南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尤其是历史上八代为州、五朝为都的郑州,拥有世界范围内现存同时期规模最大的王都遗址。
可是一直以来,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存在“有说头儿、没看头儿”的尴尬。
©华夏先民从黄河流域走向四方
这次《意见》立足河南文旅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明确提出了“两个”奋斗目标:
一、到2025年,将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到2035年,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为让河南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河南省将以“一带一核三山五区”(黄河文化旅游带;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景区;河洛文化旅游区、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丹江卧龙文化旅游区)为抓手,深入挖掘河南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万山之祖中岳嵩山
相关部门还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和河南省“考古中原”重大研究,推进“寻找中国丝绸之源——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点军台遗址”和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考古发掘、科研转化及保护展示。
5月7日,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消息一出便迅速霸屏。因为这足够震撼,也足以证明华夏民族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延续与发展,由三代到秦汉,一直到唐宋元明清,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中断过。
©华夏文明的曙光最早绽放于伊洛之间
既有来自大自然馈赠的美丽山水风光“三山一岳”,又有让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内涵,秀外慧中。
河南文旅天生一手“好牌”,理应打造出与之相匹配、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2
呼声渐高
▽
去过成都的人能从这座城市里发现一种魔力,这座拥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不会丢失自己的本真气质。
几年前开业的太古里,充斥着全球时尚品牌。但低层的建筑,川派的屋顶下,这里还是成都人的生活场,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等,是成都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好去处。水,茶,艺术,院坝与路边的悠闲生活,最成都的气质依然保留。
成都,成了中国最有烟火气的城市。
©成都有着悠闲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陕西的文物全国第一,文化的挖掘也名列前茅,成为金字招牌。近年来,陕西在地方特色餐饮上也颇有创造,尤其是袁家村将陕西小吃声名远扬,通过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已经形成不断复制的模式。陕西美食开始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诸如熙长安等遍地连锁店的美食品牌,整合地方特色小吃,让美食变成时尚消费,将陕西文化发扬光大。
©网红打卡地"关中第一村"陕西袁家村
有人说“河南地下文物第一,陕西地上文物第一。”郑东的大河村遗址,文化价值不比西安半坡遗址差,可西安半坡遗址的名气是公认的,在遗产多如牛毛的西安,它都成了“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反观郑州,除了骨灰级文博爱好者,大河遗址的存在鲜为人知。疫情期间,一部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迅速在海内外蹿红,巩义的杜甫故里走进世界观众视野。提到杜甫,更广为人知的还是成都杜甫草堂,也是游客到成都的必打卡地。杜甫生长在河南,最知名景点却在别处,是不是该反思一下?
©少陵故里游人稀杜甫草堂天下闻
自小浪底解决了中原的洪涝难题,滩涂彻底变沃土,河南成了风水宝地,近郊生态休闲游日渐火起来,许多旅游项目将自然搬进城市。抛开改善旅游资源贫瘠的面貌不谈,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加确实改善了环境,更提升城市气质。5000年文明史的河南,从来不缺文化资源、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更不缺深藏潜力的巨大旅游市场。仅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92.11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五。
©“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排行榜
河南既有资源又有市场,但这些年表现抢眼的仍是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传统景区。尽管这两年出现了像建业电影小镇这样有“流量”的旅游项目,但与我省海量的文化旅游资源相比,没有“领头羊”,也不足以支撑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有朋自远方来时,如果让你推荐一些知名景区,你可能一时半会儿真想不起来。常以人口大省、地大物博自居的河南,却连国家5A级景区都很罕见。想品味一下河南的古风文化,和眼花缭乱的传统美食,都没有值得炫耀的去处。郑州文旅自卑已久,自己不敢也不好意思高举文化牌。即便黄河复兴的国家战略砸到头上,郑州的反应也是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文旅市场发展郑州很“慌张”
当前,人们需求多样化,已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喜欢追求个性、差异的深度休闲游,随着消费迭代升级,游客更加注重舒适的体验、愉悦的享受,旅游发展到了提升质量、提高品质的阶段。可以说,是百姓对旅游消费的极度渴望,倒逼河南打出了建设“文旅强省”的这张牌。
3
技高一筹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也是如此,一个龙头标杆会对其他“小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郑州恰恰缺少这样的龙头。
过去,河南省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各景区之间既不关联,也没有明显的'带头者’,乡村旅游也零零散散。
©河南文旅的痛点还是守着门票各自为政
这次《意见》要打破这种现象,将景区“串珠成链”组团式发展,不再单打独斗,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强省。
5月8日的核心示范区推进会上,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提出,要建设郑汴洛轨道快线,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带。
河南沿黄三个古都委屈已久,那么好的资源分在三处,这里一个清明上河园,那里一个少林寺,单打独斗势单力薄,游客的体验也不好。
如果用轨道快线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把文旅共同体的招牌竖起来,影响力就强多了。
©轨道快线要将城际联通串起来
这果然是一步高瞻远瞩的好棋。
去年,最高层来郑州视察黄河明确提出:“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也呼之欲出。
而过去的黄河流域基本处于半荒废状态,沿着河岸前行,只是时常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碑。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郑州不缺历史和文化,缺的是挖掘和营销。而现在,河南文旅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示意
河南终于展现在聚光灯下。
省级旅游产业深化,将塑造一批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文旅品牌,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复苏,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供给,推行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
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真正把旅游变成百姓愿意消费的度假目的地,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既能活跃了一方经济也丰富了旅游市场。
把旅游产品销售出去,郑州的经济能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还能增加工作岗位,吸引更多人口。
©母亲河畔风光无限
如诗如画的文旅画卷正徐徐展开。
古都郑州,正鼓动着一双灵动双翼,向“诗与远方”展翅翱翔。
4
挖掘与营销
▽
郑州发展人口、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对郑州而言,更有着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积淀:郑州自古便被称为“天下之中”,在中华民族的广袤大地上一直处在中心位置,发挥着维系八方、通衢天下的交通枢纽作用。
从西山古城算起,郑州已经拥有5300年的城市发展史;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群中发展没有中断的年龄最长的城市。
©穿过历史烟云郑州从厚重走向“网红”
一座集聚了多个历史时期丰富人文印记的商都古城,它见证了中华连绵不断的城市文明。而这样的荣誉,许多人却不认可郑州是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最欠缺的是文化层面的定位、包装与宣传,因为经济建设和各种原因,过去河南对文化资源的重视始终不在高度,这一方面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每逢节假日,足球小镇能让樱桃沟堵上好几公里。网红打卡地电影小镇,也瞬间点燃成千上万游客的出游热情,为郑州文旅融合发展弹奏出美妙的音符。尽管因疫情防控限流,“五一”假期,电影小镇仍然接待游客5万人次,可见群众对高品质文旅项目的需求如此强烈。
©河南太缺网红文旅打卡地
向东,位于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大型文化演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著名导演王潮歌第三代演艺产品“只有”系列的开山之作。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诠释了包容、坚韧、智慧、忠义的中原文化精神,将成为展现和弘扬河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发展呈千帆竞发之势,点亮“郑中心”的诗和远方。
©文旅产业蓄势待发
其实,河南省博物院里有很多不失历史厚重的货真价实的宝贝,但由于宣传不够,中原人受中庸的束缚而缺乏想象力,许多人逛一圈下来并不觉震撼,得不到满足感。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文化从书本里走出来、活起来,让沉浸于美好体验中的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河南文旅任重道远。
©文化的厚重需要多方位呈现
过去许多企业打着旅游的旗号低价拿地做开发,目的不纯粹,效果自然差强人意。而且河南以前的规划,常常由于财力不足而难以落地,在文旅开发方面没有抓手,没有平台,空有口号,导致郑州一直以追赶者的姿态,吃力地望着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今时不同往日,这次“文旅强省”的规划都砸到头上了,在国、省、市的全力支持下,河南决不能再自废武功,白白把这个机会浪费了。这是一个极好的信号和刺激,恰似一根无形的“线”,能改变景区碎片化、分散化的发展状态,通过大手笔的文化振兴,真正让旅游市场复苏。
©大河奔流中原形胜
未来,河南文旅不仅要打好特色牌,打好精品牌,打好服务牌,通过产业布局,促进文旅消费,并且让消费回归纯粹,让人们心甘情愿去消费。更要强化品牌营销,创新宣传手段,讲好河南故事,传递河南声音,展现河南魅力。不知道这一次,河南会交上怎样的答卷。希望那时,更多人重新认识了河南文化:原来,厚重的河南也可以很时尚、很好玩!蓝图之上,郑州已经昂起建设文旅强省的“龙头”,乘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