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调气治肿瘤——中医药肿瘤防治系列科普之一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15日~21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开展各类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广医科普】将在宣传周期间推出 “中医药肿瘤防治系列科普”,欢迎您的关注!
中医药肿瘤防治系列科普之一
扶正调气治肿瘤
扶正调气学说来源于我院60年来中医肿瘤防治临床经验,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我院副院长花宝金系统总结提出,是几代广医人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探索研究中不断创新、凝练、积淀的成果。
扶正防治肿瘤理论
中医肿瘤基础理论在整理、归纳古代典籍基础上,结合近现代众多医家实践经验和基础研究结果,总结出“正虚”是导致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关键病机,进而形成了“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学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我院余桂清、刘嘉湘、周岱翰、朴炳奎等老一辈中医肿瘤专家开始注重“扶正培本”的治疗方法,并成立了肿瘤临床研究室,开展针对肿瘤“扶正培本”治则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在肿瘤学科发展过程中,肿瘤学者在“正虚”是肿瘤发病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确立“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基本共识。
调畅气机
肿瘤发生的关键环节为气机失调。中医认为, 因气机的升降失常导致正常精、血、津液成为病理产物,如此恶性循环引发癌毒,最终形成肿瘤。
调气防治肿瘤理念的由来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气机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万事万物才得以化生,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反之,升降出入运动紊乱失常或者停止,则见:“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调气防治肿瘤的基本含义
其一,补正气,气机升降的条畅是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基础条件,气机升降正常则正气得以补养。气机正常运行是补益正气的前提;
其二,调和体内气的“运动性”,改变气的“病理状态”,恢复正常的脏腑功能活动;
其三,调情志,情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其四,调气预防及祛除痰、瘀、毒等有形之邪的产生,《灵兰要览》云:“治积之法,理气为先。”《丹溪心法·痰》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景岳全书·血》云:“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
扶正调气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扶正调气法防治肿瘤是指将扶助正气与调理气机相结合全程贯穿应用于肿瘤防治,通过恢复机体正气与脏腑气机,使机体“正虚”状态得到缓解,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达到痰、瘀、毒等肿瘤病理产物得以去除的理想状态,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1 哪些肿瘤患者适合扶正调气法的治疗方式?
目前我们界定三类人群:
- 高危人群
- 癌前病变
- 术后复发转移患者
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但又存在患癌、复发转移风险是这三类人群具有临床共性特征。改善微环境正是扶正调气学说的内在机制,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患者患癌、复发转移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2 扶正调气法预防肿瘤的特色方法有哪些?
扶正调气法干预措施多样,使用包括:
- 中药(汤剂、丸、散、粉等)
- 导引术(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 情志干预
- 外治(针灸、泡洗、推拿、耳针、贴敷等)等方法。
在扶正调气学说的指导下,筹建中医药个体化的综合防治癌前病变的防治体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易于接受的治疗方式或干预措施。
3 怎样应用扶正调气法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前期我院开展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真实诊疗的中医病证结合方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将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2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7.4%。通过我院专家前期的理论、证候、方药研究,发现扶正类药物在预防复发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还将开展扶正调气方面的专方研究,进一步探寻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的方法。
4 情志对于肿瘤预防的重要作用
心理活动在中医学里被称为情志,中医病因学很重视情志因素,尤其内伤病,情志因素占很重要地位。
《外科正宗》言: “ 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肿瘤局部的病机即是气血壅滞、痰结毒聚。恶性肿瘤患者患病前,遭受负性生活打击的比例占到80%以上,临床上我们发现: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患者患病前遭受负性生活打击的比例更高一些。
除恰当的药物治疗外,肿瘤治疗必须结合心理治疗,调畅情志,重视调动病人与肿瘤作斗争的积极性,鼓励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对待人生,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