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瞒着母亲参军,71年后久别重逢,重逢当晚母亲去世
人们常言,自古忠孝难两全。《孝经》又言:“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如今,孝是人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不仅表现在侍奉双亲,还表现在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感,更是表现在一个人的立身处事,是一种道德情操与美好追求。
千百年来,凡是时局动荡不安,战火四起的年代,就会有一大批青壮年远离家乡,奔赴战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战场上奋勇杀敌,却只能将对家人与故乡的思念深藏在心。历经百战死,终于十年归,也大多世事变迁,不见故人。
有一个抗战老兵,战争结束后流落异地,几十年后才有机会踏上故土,却不见家人踪影。他找了母亲70多年,等到自己也垂垂老矣,终于在母亲临终前见了最后一面。他叫谢春生,一个为了抗战加入国民党军队的老兵。
一、躲避战乱四处流浪,谢父献身保护妻儿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依旧处于积贫积弱的艰难时期。国外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国内军阀割据混战,黎民百姓就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谢春生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旧中国。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是谢春生悲剧人生的开端。因为战乱,他们一家人不得不四处流浪,躲避战火。他们从东北一路跑到中原,可是战乱就好像始终跟着他们一样,他们走到哪,侵略者就打到哪,所以他们不敢停下,因为怕停下脚步就再也跑不掉了。
可是他们一家人也没什么自保能力。谢春生刚刚十几岁,依然是个稚嫩的少年;妹妹还不到十岁,就遭遇如此灾难,更是让人心疼不已;母亲也是个弱女子,在战乱里能顾得上自己已经实属不易。于是保护一家人的重担就只好交给他们的父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他们一家人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从山林里行路,却与日军的行军队伍狭路相逢。眼见日军有侦察兵开道,恐怕躲不过他们的仔细搜索。看着妻子儿女,谢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握着妻子的手,压低了声音嘱咐道:“等会我从那个方向往回跑,等他们过去了,你就带着孩子们从这边走,记住不要回头。”
谢春生似乎明白父亲要做什么,他抓住父亲的衣角,叫道:“爹……”父亲的双手按在他的肩上,眼神充满了慈爱与担忧:“春生,爹可能保护不了你们了,如今你也长大了,以后妹妹和娘就要你来保护了。”
没等谢春生反应过来,他的父亲就已经往反方向跑去。
日本军队立刻发现了动静,以为是游击队的侦查员,便招呼队伍追了过去。待他们已经走远,谢春生望着父亲远去的方向,眼泪就掉了下来,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对母亲说道,总有一天我要亲自上战场杀小鬼子!
谢母也泪眼汪汪,她牵着儿女往前走,说道:“儿呀,你爹这么做就是为了咱娘仨能活下来,你去上战场让我们两个弱女子怎么活呀?”
谢春生跟在母亲身后,他的决心很坚定,他要为父亲报仇!他也明白,这些侵略者一天不走,中国就一天别想安宁,到时候还要有多少家庭要像他们一样整天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呢?
二、为了家人与国家奔赴战场
跟着母亲一路南下,谢春生走了一路,对于日军的暴行也见了一路。由于父亲为了救母子三人被日军抓住后残忍杀害,他们也没了生存依仗,一路上只好跟无数难民一起挖野菜草根,生活越加艰难。
一次,谢春生听到过路人说政府军队在镇里招人,只要年满14岁的男子都要,报了名就发钱。他想到每日忍饥挨饿的母亲和妹妹,又想到当初为父亲立下的誓言,认为此时加入军队是最好的选择。
听了谢春生的想法,母亲也默默无言。她们走了一路,所见所闻都惊心动魄。谢母自然是知道现在正是团结一致打跑侵略者的时候,但是她更深知,谢春生这一去,就是直面残忍的日本军队,此行九死一生。更何况如今漂泊不定,如果就此分开,即便儿子从战场上侥幸活下来,恐怕也寻不到自己了。
看着憔悴疲惫的母亲,看着瘦弱可怜的妹妹。谢春生如何不明白母亲的想法,可是只要参军,政府就会给补贴款,说不定还会把母亲和妹妹安顿在这里。更何况少年从小立下为父报仇的壮志,这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谢春生想,即便真的战死沙场,那至少也能换一个日本人,换两个就是赚!
见儿子如此坚定,谢母明白谢春生的执着是为了什么,她想起日本人也恨得牙痒痒。可是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更在乎儿子能不能健康平安,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他离家上战场。谢春生没有办法,只好偷偷收拾行李,在一个夜晚与母亲不辞而别了。
走到村口,谢春生心中万分不舍,他跪下朝母亲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就像那天在山林间向父亲磕的三个头一样,这三个响头中有感恩、有愧疚、也有告别。就这样,谢春生加入了国民党的政府军,投身于抗战前线,这一年他刚15岁。
三、艰苦抗战终于胜利,远离故土多年追寻
走上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谢春生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他终于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望着最亲爱的人奔赴危险,自己却无能为力。历经枪林弹雨,几年来的出生入死让他意志力越发坚毅。
然而这位战士的内心深处依旧柔软无比,因为那里是母亲和妹妹的位置。无数个战场上的日子里,他都期盼战争早点胜利,好回去寻找妹妹与母亲,能够与他们团聚。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的抉择与结局人人都知道。而作为一名国民党军队的高级指挥官,谢春生必须与党共进退,也只能率兵撤退至台湾。
定居台湾后,谢春生始终记挂着母亲与妹妹,一直没有忘记对母亲许下的诺言。那时,两岸关系依旧十分紧张,甚至局部战火从未断过,再想回到内陆哪有这么容易?
谢春生在台湾结了婚,生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忘记寻找母亲与妹妹。1987年,僵持了38年的两岸关系初次破冰,谢春生曾回来寻觅过亲人的踪迹,却一无所获,此后又是极其漫长的等待。
直到30年后,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此时已是86岁高龄的谢春生又一次踏上了寻亲之旅。他不敢想象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是否还健在,但是只要有一丝能找到她们的可能,只要他还找得动,他就不会放弃。
苍天不负有心人,谢春生的坚持总算有了回报。他多次在离家参军的村子附近寻找无果后,便托孙子通过网络发布帖子来寻求帮助,很快就有人联系过来,给出了疑似他妹妹的信息。
四、结语
2008年9月,时隔71年,谢春生再一次见到自己的妹妹。当年离家时,她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如今已经和自己一样头发全白了。时光不饶人,却似乎给了谢春生仁慈,因为他的母亲还未离世。
他来到母亲床前时,106岁的王秀英已经神志不清了。当她牵着儿子的手,听到一声声呼唤时,开心地笑了起来。对于王秀英来说,这可能就是70多年里日思夜想的梦,而如今来到了现实,她的执念也终于到了头。见过儿子的当天夜里,王秀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