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如何走出“高原反应区”
很多同学的反映:越是接近高考,成绩越是裹足不前,怎么复习都不见成效,似乎还退步了,他们不仅困惑、更觉紧张。其实这也是学习中的一种症状——高原反应。
高考前,出现“高原反应”,一个原因是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好。在每个复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在接近高考的过程中,老师带领的复习方法有所变化,而学生没有及时改变或适应这些学习方法,所以就感觉学不到东西,成绩也就裹足不前。
一个原因是生理障碍和动力障碍。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长时间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使考生思维迟钝,复习效率降低。动力障碍主要是由于高考目标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高,又缺乏学习的兴趣,感到复习枯燥无味,使复习劲头降低。克服方法:
(一)缓和高考紧张节奏
1.越是到高三最后阶段越要放慢学习的节奏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高三就是争分夺秒地学习的代名词,越到最后越是要加大作业量、作业的难度,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不要忘记,多做题目可以提高成绩,是在训练都有效果的前提之下,如果训练的效果急剧降低,甚至为负数,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注意留下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归纳总结,将零碎的知识贯穿成系统的知识(高考最终考查的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增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让自己满怀信心地走向高考考场。
2.越临近高考越是要淡化高考的氛围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淡化高考的氛围。要真正地把它当成一场考试,让自己清楚高考如果剔除其附加的意义,其本质也只是一场考试。要考取好的成绩,就必须遵循考试的客观规律。
(二)、强化“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1.要求自己每天力求做成一些事情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为高三学生,应该每天不求做很多事,但求做成一些事。学会每天放弃一些难题,选择一些自己经过努力就能做的题目,并且留下一点时间回顾一天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就会获得这样的心理暗示:我每天都有收获,我每天都在进步。这样,自己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这比任何思想工作都有效。
2.提醒自己看到黑点背后的白纸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高考之前已经掌握了各学科的绝大部分知识,当然,肯定还有一些“盲点”。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些“盲点”,就好象只看到一张白纸上的黑点,而看不到黑点背后的白纸,就会忧心忡忡地去参加高考。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将学过的课本回顾一遍,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一学期没有虚度,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即看到了黑点之后的白纸,这样就会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高考。
(三)降低心理疲劳程度
1.小目标激励
在学习中,大而空的目标会使人感到心理的疲惫,而那些具体可见的目标,则可以降低心理疲劳程度。
2.转移注意力
当自己觉得身心疲惫时安排一些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缓解一下压力,从中走出来。间隙时间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喜剧。
3. 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
4. 想哭就哭吧,哭完之后继续努力。
5. 随身携带风油精一瓶,让你清醒。
来源:本文转自【网络】,对作者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不当,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