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三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三

承前文:

“建旗”与“建中”是不同的概念。“建旗”的目的在于能够起到号令的作用,标示所属。各种旗帜有各种命令的表达,而通过旗帜转换成命令是需要培训的。“建旗”就是这个培训的过程。让不同的人追随不同的旗帜,听从不同的号令。

号令随着需要是可以变化、变换的。所以旗帜是可以树许多的。不同的旗帜可以指挥不同的人。并不是在说这里有不同的旗帜表示有许多不同的中心。许多个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建旗”之号令会随着被执行而止。有时间的效用。而“建中”是在说要建立一个中心。只有区域的标示。概念必须清晰。

还有就是唐兰所谓:“盖古者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附,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天才的想象总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建中”并不一定就是“建旗”。

群众趋附不一定就是因为“望中”,而更可能是得到了命令。

群众不一定来自四方。指挥中心是可以动的,所以可不确定某一地点就是指挥中心的所在。

中心不一定就是建立起来的。“建中”的说法值得怀疑。

唐兰的这个逻辑是这样的:“中是徽帜”。群众通过旗子的标识明白指挥中心的所在。“常”是“王旗”,“王旗”上就有“徽帜”。所以“徽帜之称,乃假常以称之。”指挥中心所在的标识用“常”来称呼。“王旗”所在就是“中央”之所在。而这个“王旗”的“徽帜”即是“中”,又称为“常”。“中常声相转也。而其分别。”。因为“中常声相转”,“中”这个“王旗”的“徽帜”表达变成了中心,“常”依然表达的是“王旗”。所以从此“中字遂无用为徽帜之义矣。”。

不是说唐兰的这个逻辑有问题。但这个逻辑有太多的是自我设定与构想。而我们不是生活在别人或自我设定与构想之中的。这个设定与构想可以成立,但不是必然成立。用自己的设定与构想来解释这个世界是一种幼稚的傲慢。

即使“'

’本为氏族社会之徽帜”也并不表明有“徽帜”的地方就是该氏族的中心。

“徽帜”所在只表明有该氏族的人存在而已。

旗子更多的是表达识别,一种标志乃至号令。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等等。古今都是如此。这些都与表达一个中心无关。

再比如现代各国都有国旗。当在某国出现别国国旗的时候,有可能该国被别国占领了,也有可能该国有别国的使者到了。还有其他的种种可能存在。但是唯独与中心无关。

“徽帜”或可以表示有聚会。但并不是在说人们会望见“徽帜”而聚。

再说有道是“墙头变换大王旗”。“王旗”是可以随时变更的,而中心通常相对固定。

“王旗”可以有“中心”的那种关联,但不是必然有“中心”的指向。

“旗”主要象征的是权力、权利,作用在于“号令”与“标记”。都与“中心”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

当然权力、权利也可以有中心的暗示。从某方面来说,人们或许会围绕权力、权利转。只是没有必然性。

而大自然随处都有“中心”存在。何必要绕一大圈“建中”来认识“中”呢?这是在说唐兰的推论存在许多疑问。

首先“中常声相转也”这个判断没有依据。“中”、“常”两字发声自古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不“相转也。”。

第二、“中”与“旗”的字形字义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三、“旗”并不一定是“王旗”。

第四、“旗”可以表示“徽帜”,也可以有别的表达。

第五、“中”并不表示“徽帜”。

第六、“旗”可以标识“中心”,但“旗”本身没有“中心”的内容。

第七、“中”的内涵与“旗”的内涵风牛马不相及。

第八、“中”的意义并不只是中心。还有动态表达。而这些关于“中”的动词都与“旗”无关。

第九、“中”与“徽帜”缺少关联度。

第十、“徽帜”可以标记中心,但“徽帜”所在并不就一定是中心。或者说中心普遍都没有“徽帜”的标记。我们不必通过“徽帜”来确认中心的概念。

“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但当然要使故事使人信服,还得需要耍些手段。

(0)

相关推荐

  • 说文解字:中国,中心之国、中国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一词最早源自什么时代呢? 回顾历史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 ...

  • 这些属于中国的世界最美旗帜你认识几个

    世界各国都会有自己的国旗,除此之外各国还会有一些旗帜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身为中国人的你,除了国旗下面这些世界最美旗帜你能认识几个呢? 1.世界最美旗帜--国旗 2.世界最美旗帜--警旗 3.世界最美 ...

  • 中国古代关于旗帜的叫法有多少种

    主要包括了9种旗帜. 称为九旗制度:包括常.旗.旜.物.旗.旟.旐.旞.旌九种. <周礼 春官 司常>中对九旗进行详细的解释:"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 ...

  • 【汉字讲堂】拉大旗作虎皮……究竟会是哪面旗?

    两军交战时,若双方实力均衡不分伯仲,我们常常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旗鼓相当.毕竟在古代社会,无论是"鼓"还是"旗",都是发号施令的重要工具. 这就是甲骨文中的&q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五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五 中文的衍义来自对"宪象"的认识与引申.不是谁定的.而古人考据经典只是见证该意义的存在.说明典籍就是这么使用的或古人有这样的使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四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四 象形文字缺乏明确导向性.而范式文字便具有明确导向性这是本质的差别.范式与范式的链接使意蕴指向更加具体. 说"中"字来自于旗斿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三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三 偏旁部首是基本的范式.在组合中偏旁部首分别承担着类别与意义的融通.通常偏旁主分类,声旁主取义.义随声转.以声音来对意义作一个导向. 比如&quo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二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二 中文是范式文字,范式是可以分解组合.在分解组合中依然保持范式独立的元素基因.分解组合让字获得了衍生而不陌生.因为是组合,所以认记了构成元素的范式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一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一 在文字考证中最要不得的行为就是杜撰.康殷在<文字源流浅析>居然杜撰出一个像蝇拍一样的捕兽器,并画一个说是捕兽器的图形.显然这是毫无根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九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九 象形文字一定会滑入看图说话的陷阱之中.一旦陷入看图说话,需要自圆其说就很容易开始编故事.而编了故事就回不到文字系统中去了. 以事为例. <甲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八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八 象形文字的第四陷阱是考证不严之一. <甲骨文字典>第39页上所谓"周原甲骨之爯* *'即周金文之<三年盉>'王爯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七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七 中文在造字以前已经有了系统的思想.依照"鸟兽蹏迒之迹"具有分别导向性原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用来&q ...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六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六 <甲骨文字典>第39页上(解字)说:"周金文<中甗>'有汉* *州'即后世江汉间之蕲州."不禁要问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