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讲古二十二)三个皇帝下的那盘“很大的棋”

宋代的贾玄与宋太宗下围棋,每次让贾玄三子,最后贾玄都只输一子。唐太宗知道他没有使出真本事,说好如果再输的话,就打他板子。这回贾玄不输了,两人下成了和局。
 
太宗说:“你作假。再下一局,要是你赢了,赏你绯衣(皇帝特赐的红色朝服,一般五品以上官员才有),不然将你丢下水池。
 
贾玄哪里敢赢皇上!结果又下成了和局。
 
太宗命令左右将贾玄丢下水,贾玄急忙叫道:“我手里还有一子未下。”太宗闻声大笑,将绯衣赐给了他。
——冯梦龙《古今笑·机警》
点评:大学刚毕业时,我写过一篇小说《蝇术》(点击可查阅),我觉得那是我写过的最有意思的小说:一个大人与小孩下棋,大人棋艺不行,一边下棋,一边倚老卖老,不停地取笑小孩,说自己不是赢不了,是赢了你会哭鼻子,你动不动就哭鼻子;还说自己以前拿对方的玩具看一下就哇哇地哭个不停……小孩满心委屈,最后稀里糊涂地输了棋,真的放声大哭起来。
陆游教儿子写诗,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下棋很多时候也是“工夫在棋外”。国人常说一句话,“不要为怎样而怎样”,比如不要为检查而检查,不要为读书而读书,不要为恋爱而恋爱……意思是在所做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为了解情况而检查,为光宗耀祖而读书,为结婚而恋爱……“为怎样而怎样”会陷入形式主义。但问题是:如果下棋时不为下棋,那到底还为了什么呢?
贾玄是宋太宗时翰林院的棋手,皇上专门给他封了“棋待诏”的官,“本职工作”就是陪皇上下棋。本来对于一个棋手来说,下棋自然就是下棋,把棋下好就得了,但陪皇帝下棋却不是单纯的下棋,而是为了让皇帝开心。所以不是光有好棋艺就行了的。
天下皇帝最大,所以与皇帝下的棋名正言顺是一盘“很大的棋”。围棋是国棋,历朝历代十分流行,历史上一些“下大棋”的故事惊心动魄。
唐朝的唐俭与另一个更著名的“太宗”——李世民对弈时,就险些发生因下棋掉脑袋的事。
唐俭是李太宗时候的“组织部长”(吏部尚书),与唐太宗下棋时忘乎所以,寸步不让争棋路,不知道怎么样就把李世民惹火了,叫他“滚”到潭州去,成了一名地方官。
但李世民还是不解气,把负责督察的尉迟敬德找来,要他证明有人反映唐俭言行不轨,他打算上朝时当场宣布“判处”他死刑。尉迟敬德“好好好”满口答应。
转天在朝堂对质,尉迟敬德却改了口,说没接到对唐俭的什么反映。唐太宗连问了三次,尉迟敬德却像一架复读机,都回答没有。唐太宗鼻子都气歪了,将手里的玉板掼到地上摔得粉碎,拂袖而去。
我没有任何添油加醋,史书上原原本本就是这样记载的。这件事的结局倒是个喜剧:没过多久,唐太宗大宴群臣,当众作了“自我批评”,称赞尉迟敬德做得对,让自己免了枉杀,唐俭免了枉死,给他丰厚的赏赐。
因为唐太宗的幡然悔悟,唐俭捡回了一条命。伴君如伴虎,想想也真够惊心动魄的。
但我觉得其实不必对李世民太过苛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本来就是皇朝时代的“游戏规则”,手握至高无上之权,能够在人性之恶的战车驱动之后,来一个急刹车,避免了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不能因为现在觉得皇帝都要不得,就把当时的制度看作一种坏政治,评价制度和人物,应该回到那个历史现实中。比比其他的皇帝,苏东坡说太宗纳谏近乎“圣”,倒也并非过誉。
就事论事,对于唐俭来说,他却是犯了“为下棋而下棋”的错误。他之所以那么较真,就是把下棋当成了纯粹的下棋,认为要么输,要么赢,忘了对面是天下至尊的皇上,对方是输不起的。
相比于唐太宗,我觉得宋太宗在下棋这件事上,似乎更“英明”一些,他大概有自知之明,只是把它当成了游戏。下棋都是为了求胜,他偏偏求败,棋艺远不如贾玄,还要让贾玄三子,就像一个刚习武的“三脚猫”与张三丰交手:我就想看你怎样赢的我。
不知道贾玄是否听说过唐太宗与唐俭下棋的故事。与皇上下棋,他原本就不敢赢,皇帝还让了三个子,硬要他赢,要皇上输并不难,但要对方输得不难看,在不侮辱皇上智商的情况下,自己“勉强”取胜,却比登天还难,弄不好恐怕会跟唐俭“争路”一样脑袋搬家。
贾玄到底是高手,两次在皇上让子的情况下下成了和局——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把围棋下成和局该有多难。最后不得已只好把藏着的一枚棋子亮出来,显示自己只是“险胜”。
陪太子读书,吃力不讨好,陪皇上下棋更是如此。自从人类有了等级以来,如何侍候上司就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当侍候一个不如自己的上司时。君臣相处,涉及到的是尊严问题,越位高权重,就越是敏感。唐俭差点被唐太宗杀掉,贾玄绞尽脑汁的“险胜”,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下棋只是下棋,这些牛肠鸡肚的东西都不会有。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就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南朝时的齐高帝萧道成也喜欢下棋,有时看大臣下棋觉都不睡,因为是真喜欢,下棋时觉得自己就是一棋手。他与将军周覆下棋,对方扯着他的手不让悔棋,他也不惊不怒。
史书评价萧道成“弘厚如此”。他倒也不是没有好胜心。他的毛笔字写得好,也许是听到的奉承话太多,弄得自己心里也没底,有一次专门把在丹阳当府尹的王僧虔召来,与自己比赛书法。
王僧虔可不是凡人,他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是当时名闻天下的著名书法家。两人各写了一幅字,萧道成问他:“你说,咱俩的字到底谁第一?”
王僧虔回答:“我的字第一,皇上的字也第一。为臣是群臣中的第一,皇上是帝王中的第一。”
萧道成为他“狡猾”的回答,不禁哈哈大笑。
更多读史讲古:
         

世事如棋局局新

(0)

相关推荐

  • 得等杜如晦来拍板

    唐朝是一个明亮的打了高光的朝代,有很多闪亮的名字.一千多年的历史烟尘,也不能蒙蔽那些光亮.我们甚至在那光亮里,一再读到某些启示,然后得以通过当下某些幽暗的通道. 太宗时期,<资治通鉴>说房 ...

  • 宋代围棋,皇帝的“棋瘾”与棋待诏的地位

    宋代皇帝带头,围棋风靡 宋代弈棋风气在宋初皇帝的提倡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上行下效.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就是知名好棋之人,有关他的事迹很多.宋太宗的棋艺据称"棋品至第一&qu ...

  • (读史讲古之十二)一起在澡堂酝酿的惊天血案

    齐懿公还没接班时,曾经和丙戎的父亲打猎,猎到一只兔子--你认为是狐狸也行,懿公没抢到手.即位后他砍断了丙戎父亲的脚,让丙戎到自己身边打杂.("初懿公为公子时,与丙戎之父猎,争获不胜.及即位, ...

  • 《三分治七分养》二十、成化皇帝信神话,试验资料归刘家

    说明:本书的来龙去脉,见"刘弘章<三分治七分养>修订版序言",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在此将本书主要内容发布,稍有删减.二十 成化皇帝信神话, ...

  • 资治通鉴第三十卷·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上之上)

    起屠维赤奋若,尽著雍阉茂,凡十年. 孝成皇帝上之上 ◎ 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 ...

  • 资治通鉴第三十五卷·汉纪二十七(孝哀皇帝下)

    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 孝哀皇帝下 ◎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春,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是日 ...

  • 风水二十四三黄泉秘诀

    ​关注公众号 二十四山黄泉秘诀 馬本善收藏室 阅3417 转72 2018-06-16 关注 二十四山黄泉秘诀 乙丙须防辰水先,丁庚未上是黄泉,癸甲之向忧见丑,辛壬水路怕戍源, 旺向不宜破临官,流破成 ...

  • 讲好牛田故事:三凤齐飞(二十二)

    编者:肖明扬 牛田地处武夷山北岳,闽赣交界地,属福建光泽县.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小盆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鄱阳湖和长江水源地之一.牛田是一个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牛田是龚姓的祖源地,全国300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很多人,在二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余生只变了自己的影子

    上学那会儿,酷爱读书,且喜在笔记本上,抄下漂亮的句子.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自传体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今犹记: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 ...

  • 大辽河上之二十四—三岔河日落

    大辽河,是辽宁省独流入海河流浑河与其支流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别称,系指浑河干流在盘锦市三岔河与太子河汇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营口市永远角的大辽河口注入渤海辽东湾的下游94公里河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