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化脓身低热,精神困倦但欲寐
2019-7-3 星期三 晴
广西南宁——宁毅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今天忙中偷闲写一下前几天治疗我爱人的案例。6月25日因为拔牙后开始出现咳嗽,咽痛,精神状态差,总是昏昏欲睡的,在家里躺了两天,自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在家当了两天“卧龙将军”真是不容易呀,喉咙痛,头痛,哪哪都痛,病的一塌糊涂。因为之前劝其服用中药,她总是说我只会叫人吃中药,不愿意吃。
也许是真的太难受了,所以再次劝其服药,她同意了。因为此前已经由她的朋友给其颈部刮痧,望其咽喉部已经出现红肿化脓。但是根据其全身疼痛,低热,怕冷,但欲寐,摸其脉沉细,舌淡苔薄白。六经辨证综合考虑为:少阴病。方证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加黄芩。处方如下:
麻黄30克,生甘草30克,制附子20g,细辛10克,姜半夏10克,桂枝10克,黄芩20g,1副
煮服法:冷水1200ml加醋200ml,开盖煮至600ml,去渣,少量频含服。
结果煮出来以后,味道实在是太难喝了,苦酒汤,终于知道为什么叫苦酒汤了。我爱人喝了一小碗,实在是喝不下去了,说太难喝了,怎么样也不愿意再喝。我自己试了几口,确实是难以下咽,这个苦酒不是一般的味道啊。
没有办法,我叫她再次去买两副药回来,不用醋煮。煮出后服用,喝完第一次药,自觉全身较前明显舒服,没有那么疼痛及困倦了,喉咙疼痛明显缓解。两副药喝完后,自诉咽痛消失,精神好,但是有咳嗽,咳痰多。
根据其病情与调整处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处方如下:
麻黄30克,细辛30克,制附子2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8克,制南星10克,枳实10克,黄芪30克,桂枝45克,大枣12枚,赤芍90克,生姜45克,生山药50克。2副,每日一副
煎服法:1600ml冷水开盖煮至600ml,去渣,分三次温服。
这个方既是治疗新感,同时也是为了调整其体质,治疗其痼疾,腹诊左侧腹直肌紧张,平时有气虚乏力等表现,加上脉诊双寸脉不足,而且自产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趁此机会再调整。
吴雄志老师讲的截断法有枢机截(咽喉截),“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指少阴,一阳指少阳。少阴阳虚,冬伤于寒,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半夏散及汤,实际上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抑制体液免疫,半夏散及汤治疗咽部淋巴环的活化。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特点就是脉沉,少阴发热用细辛,因为三阴病,只有少阴的热用解热镇痛药——细辛。黄芩配甘草使之转出少阳形成截断。
吴老师中西汇通解读: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次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兴奋交感神经;甘草的甘草酸、甘草素是外源性皮质激素;附子是内源性的肾上腺皮质促进剂;细辛现代药理研究它是一个解热镇痛药,有免疫抑制作用,即解表剂。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中医典型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抑制体液免疫,对体液免疫反而有调节作用,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体虚易感冒。
黄芪建中汤的经验是余浩老师的经验:黄芪建中汤我主要用在脉象整体脉气疲弱无力,脉形偏细,双寸脉不足的情况。黄芪建中汤证脉象以‘火’之气不足为主要特征,火不足不能生土,则土也弱。脾胃有虚寒,就容易受到邪气入侵而出现各种胃肠的急性症状,如疼痛、挛急或胀或泻等。症状主要定位在脾胃,所以名为建中。当然,临床上只要患者脉象符合,就可以使用,不是一定要有脾胃症状才行的。老师把脉讲究对脉气的理解,他把五行的理论融入脉诊中。认为凡是活力不够,宣发不足的脉象,就是缺乏“火”之气。
黄芪建中汤中一味饴糖很重要。它是由粳米磨粉煮熟,加入麦芽,微火煎熬而成。颜色紫凝如深琥珀色,所以我们称它为胶饴。由于它用我们经常吃的米和麦芽制成,所以和我们的脾胃最相投合,最善入脾胃。因为它味甘性温,因此能补虚寒、能缓急证。黄芪建中汤就是因为有饴糖才能称之为建中,要是去掉饴糖的话,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了。
用淮山来代替饴糖,那也是迫不得已,饴糖根本没的买,即使有也是不合格的劣质品。我想来想去,也只能用淮山来代替饴糖比较合适。因为淮山和制作饴糖的粳米都是色白性平味甘,都长于入脾胃。而且淮山煮出来的药水,浆汁黏稠,尤其当把淮山磨成粉来煮的时候,煮出来就是胶黏胶黏的,和饴糖一样。所以,淮山也具有饴糖的特性,可以取代使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有的淮山是用硫黄熏过的,煮了以后,药汁有硫酸的酸味,这种淮山是不能用的。
我不是专业的中医师,是一位西医自学中医的学子,所看病人都是身边有限的亲戚朋友,但是每一次的临证,我都是尽可能的追求辨证准确,把自己的所学用于实践之中。近几年外出跟师学习,有很多的收获。然而最大的收获还是来源临床后的总结,每一次写一篇总结,都是一次知识的深入复习。
为建立经方日记读者深入交流,成立了一个胡冯经方六经辨证医师版微信群,本群为邀请制,需要审核,加佳明老师微信:jiam922,把医师资格证或工作证、学生证、毕业证等能够证明中医身份的证件发给佳明老师,欢迎中医医师,在校大学生,一起加入微信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