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显示了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发源地

(作者:赵辉)夏朝做为华夏民族、华夏文明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承载了许多中华文明的原始信息。夏朝也是至今在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无法破解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谜团。一个在中国各类史料文献中明确记载的朝代,为什么在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无法找到夏朝的存在的蛛丝马迹呢?是夏朝真的不存在,还是我们学界本身的研究方向有问题?

现在与2200年前东海沿岸对比

在中国历史文献产生以前,神话与传说是传承历史记忆的唯一途径。因此,从流传下来的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中,寻找历史信息,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解说。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记录了远古人们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华先民生活的地域信息、环境信息、气候信息,是我们破解华夏先民、华夏文化产生地域的重要参考。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抛开这些信息的内涵,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状况在学界的夏文化研究中尤其突出明显。

女娲补天,是因为天降大雨不休不止,地上的雨水排泄不出,需要女娲先将天上的大雨止住。其透露的信息是中华先民生活在南方多雨、地势平坦的地区,需要女娲来补天平息洪水,拨云见日、太阳照耀万物生长。这些信息显然是丘陵地区、高原地区、干旱地区所不存在的状况,只有远古中国东南地区的淮河流域才具备这些地理气候信息,而不会是黄河中上游地区。

精卫填海,是因为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其显示的信息是发生在远古中国的东南沿海故事,与淮河下游地势低平、濒临东海、沿海地区为淮河河流泥沙逐渐堆积而成,如出一辙。而不会是产生在黄河中上游的河洛地区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夸父逐日,讲述的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先民,从东往西徒步奔跑追逐太阳的故事。夸父显然是一个没见过大山的先民,不知道中国西部有高山峻岭、黄土高原、深沟险壑,以为大地是像淮河流域一样从东海往西都是平原地区,可以一直追着太阳跑。夸父显然不是一个黄河中上游与长江中上游的先民,其故事背景也不可能产生在这样的地方。

后羿射日,讲述帝俊与羲和生了十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十个太阳睡在大树下,轮流出来升上天空,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起升起给大地人类带来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其故事背景也只能产生在东南靠近沿海的地区淮河流域,气候温暖宜人,日照多一份炎热、少一份寒冷;而不会是中国北方寒冷少雨日照时间偏少的北方地区。

任何神话传说故事,都有其人类发展的历史背景,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割裂中国神话传说的历史、地理、自然、人文价值,只是单独迷信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可信性,也是一种学术研究错误,无助于深化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历程。而因为商周王朝时期政治统治的黄河政治中心化,造成华夏历史、华夏文明发展的黄河中心说,成为制约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发展的一道紧箍咒。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传统观念的严重错误,夏文化的研究、夏朝历史的破解,只能是历史学者与考古学者之间的个人观点争论,无助于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破解,无助于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科学证实。(作者:赵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