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让“勤奋”变了味 | 我爱写随笔
民小编说
我们总是歌颂老师的“勤奋”,但事物的发展往往会过犹不及,老师的“勤奋”过线、过量,也会适得其反,教师在日常工作和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行为背离了初衷呢?我们一起来看。
在学校,很多老师每天都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常年驻班,钻研教材,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有些老师年纪轻轻就熬红了双眼,熬满了白发,也熬出了一点就炸的暴脾气。可是,学生们好像并没有那么争气,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多少,行为习惯也没有改进多少。请问老师,您这样的“勤奋”是有效的吗?或许,您的“勤奋”已经变了味。
早自习还没有开始,同学们还在互相问好,交流着身边的趣事,您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随着一声“安静!”,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一直到早自习结束,您始终板着脸。学生们如受惊的小鸟,有口无心地读着课文,算着数学。老师,您是否忘记了早自习的意义?早自习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时间。老师过分地“打扰”和“干涉”,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妨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要知道,您不可能辅导他们一辈子,他们注定要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要独自面对未来的所有困难。学生要学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堂上,您争分夺秒、滔滔不绝,安排得满满当当。您觉得,要多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您所能传授给学生的只是沧海一粟。除了“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独立思考、潜心专研的机会;给他们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他们合作探究、触类旁通的机会。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谆谆教导,振聋发聩。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究,去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思维体系。只有当孩子们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时,他们才能走出课堂,学以致用。
您为了教室的安宁和学生的安全,连下课时间都在教室里“巡逻”。课间十分钟,是为了让学生放松愉悦,为下节课做好准备。由于您的介入,教室却还如上课时那样安静,一派“温馨与和谐”。有同学想去操场上打打篮球,您一把拉住了他,“订正作业!”;有同学与伙伴耳语了几句,您就喊了一声,“注意文明!”。为了他们,您放弃了休息时间,他们理应感谢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班里总是怨声载道。
太多的规定和约束,会让孩子失去孩童应有的活力和朝气。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间,身体需要锻炼,心灵需要放松。适时地让他们放松一下,多进行户外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劳逸结合,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您过分的“勤奋”,已经渐渐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过分的“勤奋”可能会适得其反:学生们不会敬重您,他们不会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他们不能培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练就自我管理的本领,也不会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将会成为学习上的“空心人”。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请允许我呼吁——老师,别让“勤奋”变了味。老师偶尔“放手”,或许对孩子而言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能够点燃孩子的内生动力。学生走向光明的过程中,老师的生活也应变得无比充实与明朗。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