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中药,破坚化瘀

‍阴阳相互制约,阳的一方偏盛,阴的一方便偏衰。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之阳邪,致病多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津液运行不力,可产生脏腑积聚留滞如气积、血积、虫积、食积、实热秘结等。

气积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致气机郁滞成积。表现为胸闷痞塞,胁腹膨胀,或痞块时隐时现,游走不定等。可见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血积:跌仆损伤、忧怒内伤等,致瘀血凝结成积。瘀血蓄于脘腹,痛有定处,面色萎黄,便黑或便秘等。

虫积:肠道寄生虫引起,以脐腹疼痛,面黄肌瘦,面有虫斑为主要表现。常见于小儿疳积、虚劳、厥证等。

食积:小儿喂养不当,乳食停积胃肠引起,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实热秘结:是里热炽盛,腑气不通,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等。

以上各种表现,就像腹内过期垃圾多,得赶快清理。首先要畅通肺的气机,消掉阳热,再从肝调畅气机,化去瘀血。再将中转站胃之和降功能运转正常,最后通过肠道将垃圾排出去。

明代大医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

百顺丸

仅用两味中药,通畅气机,消除腹内积滞之垃圾,令身体舒坦,一顺百顺。

组成:

牙皂角(炒微黄)一两六钱(约50克),大黄一斤(约600克)

来看二味如何干大事。

牙皂角,为豆科植物皂荚的不育果实,辛咸温,活跃于肺肝胃、大肠经。生品有小毒,常用于吹鼻,祛痰开窍,散结消肿,治中风不语,昏迷不醒及癫痫痰盛等。

炒制后辛散开窍之力减弱,烈性亦有所缓和,但温肺逐痰之力仍强,且因既入肺又入大肠,可将肺气往下降,治顽痰喘咳,通便。同时行肝气,破坚症,搜脏腑积滞停聚等。本方正是炒制。

由于牙皂角辛散走窜,性极锐利,且对胃肠的刺激性很大,故用量小,且多入丸、散剂。本方正是丸剂制法且用量小。

大黄苦寒,入肝胃、大肠经,其泻热从中焦而始,往下通利水谷,荡涤肠胃,由此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安和五脏。有以通为补之妙。

大医张仲景用大黄,涉及血证、痰饮、泻火、导滞、攻积及通宣气机等。比如大黄蟅虫丸治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证,大黄牡丹汤治湿热瘀滞证等。故而大黄是攻补兼治,以泻为补,双向调节。其攻可泄泻,邪去则元气自复,改善脏腑功能。

但全力攻击,是不是又让人有些受不了?通常来说,大黄攻补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小剂量以“补”为主,大剂量以“攻”为主。小剂量(3克以下)健胃助消化。中剂量(1~2克大黄粉冲服或6~12克煎服)缓泻、逐瘀。大剂量(15~30克)通泻攻逐之力颇强。

本方中,大黄与猪牙皂每次服用总量在1.5-9克之间,正是既攻又补,而主取大黄补之效用,以起到攻补并施,生津补液,扶助养体之妙。

由此通腑消积,保肝利胆,和胃通肠,抗肿瘤。

一个问题:百顺丸如何制作与服用?

将二味制作为细末,用水浸泡均匀,放到蒸笼里蒸熟,再分制成如绿豆大的丸剂,每次用白开水服1.5或3克,或6至9克。或用蜂蜜制作为丸剂也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