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黄土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下血:15)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1]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注释:

[1]灶中黄土:即灶心土,又称伏龙肝,是用多年烧杂草的土灶中心的焦黄土,有温中止血、止泻作用。

【功效配伍】黄土汤温脾摄血。方中黄土性味辛温,入脾胃,温中涩肠止血为主药,配附子温阳健脾摄血;配干地黄、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甘缓和中;黄芩苦寒坚阴,可佐制黄土、附子以防温燥动血。诸药配伍,刚中有柔,柔中显刚,刚柔相济,苦寒反佐,方性平和,温阳而不致伤阴动血,滋阴而不影响温脾摄血之主旨,君臣主次有序,佐使巧妙得当,实方中之良方矣。

上七味药,水煮,去滓,分二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黄土汤治远血,脾气虚寒证。症见先便后血,即先有粪便而后有下血。

凡先便后血,血来自直肠以上部位的称远血。本证为中焦阳气不足,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致血不归经而下泄。远血为胃肠道出血,因中焦虚寒,故其表现既有气虚象,又有阳虚象。除先便后血特征外,其证当见血色紫暗,或血液混同于粪便之中呈黑便,大便或软或溏泻,腹中冷痛或隐痛,喜按及热熨,短气乏力,舌淡白,脉虚弱。治宜温阳健脾,收摄阴血,方用黄土汤。

【用方思路】黄土汤是治中焦脾气虚寒出血的良方,方中灶中黄土,一般药房不具备,用时亦可用赤石脂代替黄土,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谓:“以赤石脂一斤代黄土,取效更捷。”灶中黄土或赤石脂,均须用布包煎。临证脾虚甚者,加人参、黄芪、山药等;便血甚者,加白及、藕节、三七粉,或炮姜、焦艾叶等;若里寒不甚者,可减少附子用量。本方临床多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还可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医案举例】(1)陈孝伯医案:周某,男,32岁。有胃痛史5年,经检查证实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胃窦炎,于1975年至1977年连续出血3次,均住院治愈。近1周来,因劳累过度,今晨又出现黑便,于1980年2月20日入院。顷诊:面色铣白,神疲乏力,胃脘隐痛,嗳气频作,谷食不馨,喜热饮,得按则舒,四肢发冷,大便发黑如柏油样,舌苔薄,根白腻,脉弦紧。检查:血压110/80mmHg。腹平软, 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中医辨证:此乃脾胃虚寒,不能统血归经。治宜温阳健脾,益气止血。方用黄土汤加减。处方:伏龙肝30g(先煎去滓),炮姜炭3g,白术9g,黄芩炭9g,阿胶9g(烊化),炒党参9g,云苓9g,白及9g,三七粉3g(分吞),陈皮6g,炙甘草6g。

二诊:前投温阳健脾益气止血之剂,大便已转黄色,胃脘痛已减,面色少华,精神尚可,舌苔薄腻,脉濡缓。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性。前方合拍,再宗原方加减。原方去炮姜炭、阿胶,加胃痛散(砂仁、蔻仁、煅瓦楞),每日3次,每次3g吞服。

三诊:前方共进6剂后,胃脘隐痛基本已除,胃纳亦增,精神转佳,复查大便隐血试验连续6次阴性,病情稳定,共住院两周出院。[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仲景方在急难重病中的运用·陈孝伯医案.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70.]

(2)张伯臾医案:毛某,男,18岁。胃脘痛已七载,每逢冬春则发作,一周来,胃脘痛夜间较剧,反酸泛恶,便血色黑,苔白质淡,脉细。脾虚生寒不能摄血,肝虚生热不能藏血,统藏失职,血不归经,下渗大肠则为便血。拟《金匮》黄土汤,刚柔温清,和肝脾以止血。处方:党参12g,炒白术9g,熟附片9g(先煎),熟地黄12g,炒黄芩9g,阿胶9g(烊冲),仙鹤草30g,灶心土30g(包煎)。服4剂。大便隐血阴性。[严世芸.张伯曳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5.]

(0)

相关推荐

  • 黄土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灶心土30克,白术9克,炮附子9克,干地黄9克,阿胶9克(烊化),甘草9克,黄芩9克. [用法用量]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汁,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歌速记 ...

  • 养血止血,温阳健脾——黄土汤

    作者:然道国医 中医 丨 中药 丨 食养 丨 药养 丨 医技 丨传承 让中医中药走进你我生活,健康你我他! 黄土汤 出自<金匮要略> 黄土汤将远血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 更知赤豆当归散 近血服 ...

  • ​黄土汤

    ​黄土汤 甘草 三两  干地黄 三两  白术 三两  附子 (炮) 三两  阿胶 三两  黄芩 三两  灶中黄土 半斤 [拆算现代剂量] 甘草 45g  干地黄 45g  白术 45g  附子 (炮) ...

  • 『金匮要略』(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方→黄土汤

    黄土汤方胶附芩,地术甘草脾阳贫: 中焦虚寒血不统,吐衄崩漏此方寻.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虚出血证.症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 ...

  • 甘草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1],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 ...

  • 防己茯苓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防己茯苓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1]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金匮水气:24)防己茯苓汤方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

  • 大陷胸丸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大陷胸丸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1]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伤寒论:[3])大陷胸丸方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上四味 ...

  • 桂枝加葛根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病,项背强几几[1],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 ...

  • 黄芩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黄芩汤 <伤寒论>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论:17 ...

  • 当归芍药散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当归芍药散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妇人怀妊,腹中疗痛[1],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妊娠:5)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劳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 ...

  • 薯蓣丸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薯蓣丸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1],薯蓣丸主之.(金匮虛劳:16)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2]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劳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 ...

  • 大柴胡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导读: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通下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 ...

  • 猪苓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猪苓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3)猪苓汤方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1](碎)各一两 ...